范文 > 读后感
+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星空的旋律》是一本由萧星寒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一):简单的科幻入门

  作者将世界上的科幻发展进行了梳理,

  从内容中可以提取出一些想看的著作以及相关评论,主要起到检索作用吧。

  但作者讲述的仅仅是历史,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与其他的没什么区别,反而显得单薄。

  推荐看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二):2011年,读过。

  我那时以为可以把介绍的科幻都读一遍。

  七八年过去了

  这个目标完成度不太好。

  这本书对科幻外行,或者知识量不太够的人确实蛮好看的。就是那时的我。

  现在的我,略略扩大了一点视野。从别的地方,比如,历史等等。

  所以再看这本书觉得内容有点百度百科。

  更深度一点才好?

  附上2011年的评论。

  17.3元买的这本书很值得 对于只看了三体三部曲,只看过刘慈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首先可以当做一本科幻择书宝典,想看谁写的,什么类型的,名气如何,哪个国家的哪个时代的都能在书里找到。非常靠谱。不是广告。 因为本书作者是科幻迷写的,吴岩在序中说,“现在是个平民写史的时代”,因此这本草根书本身也很有价值。 值得一看,不要电子版的,买本纸质的最好。。 在中国作家的介绍里,提到了钱莉芳的作品《天意》,现在她的新作品《天命》也很不错,这本书在《天命》之前,所以没有提到。 对刘慈欣作品风格的介绍,我觉得有点不够。 只有看过才知道好。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三):一些句子

  1. 论层面上讲,科幻有三重价值:科学的,美学的,哲学的。这三重价值并无高低之分,只有表达得好坏之别,并且能互相涵盖。当然,最好的科幻,必然是三重价值兼备。

  2. 历史学天平越来越向多元视角和平民视角发展,其本身反映出整个人类社会对自身解释倾向的变化

  3. 《吉尔伽美什》矗立在历史的源头,为世界尤其是西方文学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科幻小说也是其中之一

  4. 王充《论衡》

  5. 英国人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中的回答是:宗教文学统治了一切,科幻小说所需要的想象空间被严厉地禁止了。罗伯茨认为,“科幻小说再生于1600年,在这一年,宗教裁判所将宣称宇宙无限并包括无数世界的布鲁诺作为异端活活烧死”。当宗教势力示威的时候,幻想开始抬头。

  6. 与游记式小说对虚构世界的片段描写相比,《乌托邦》对于科幻的一大贡献就是展示了全面地虚构一个世界的可能,另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广阔的写作题材:创造与现实相异的第二世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如果由技术来加以实现,是为“技术乌托邦”;但一个社会任由技术泛滥,必然导致人性沦丧,最终人类文明在高科技牢笼中僵化

  7. 在文学史上,《吉尔伽美什》是英雄史诗,《真实的故事》和《格列佛游记》是讽刺性游记小说,《乌托邦》和《米克罗梅加斯》是哲学小说。然而,科幻从上述作品中至少学到了: 1.借助奇异的旅行展开故事。 2.建构一个超现实的第二世界。 3.假借幻想之物讽喻现实。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四):好一次补课:我怎能不爱的科幻小说史

  是什么时候开始与科幻小说结缘的呢?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问过自己——

  是大学看《科幻世界》开始?

  不对。

  是高中看《卫斯理》开始?

  好像是,但仍不确切。

  啊,记起来了,是初中那会儿,我那个爱讲科幻故事的同桌。体育课,下雨,三两女生做堆闲聊。她就是我们这个小团体里的焦点。我们坐在体育馆的地板上,听她描述着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个世界有外星人,有飞碟,还有宇宙飞船。虽然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她讲的那些故事了,但“科幻小说很有意思”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扎了根。

  当高中新建的图书管理出现了一水的全新《卫斯理全集》时,我沸腾了。这成了当时仅次于《金庸全集》外,最热门的借阅书目,能借到一本很不容易,我每次都会不吃午饭早早守在那里等还书的同学。拿到一本后,就会摆出狼吞虎咽的架势,直到有一天我才猛然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远超一般人。

  大学时代赶上了《科幻世界》杂志最兴旺的年代(嘎嘎,暴露年龄了),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要看就得买,不便宜。幸好隔壁寝室也有一个科幻迷,她比较舍得花钱,我就厚着脸皮各种蹭,甚至她还没看我就先抢过来,现在想来惭愧的很,谢谢你啦,小陆。

  《科幻世界》在那会儿还推出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这套书对我的影响比《科幻杂志》更大。安德系列,恐龙三部曲,宾克的魔法系列等都是在那会儿看的。尤其是《死者代言人》带给我的震撼,现在想来依然深刻。

  猛然发现这读后感写成了看科幻小说经历回忆录,太偏题了。还是得总结一下这本书:

  本书以年代先后为顺序,分别介绍了英国、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科幻小说史,并穿插介绍了科幻小说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读来脉络清晰,可以按图索骥。作者是资深科幻迷,对各国科幻小说史都娓娓道来,立场公正,不但没有“崇洋媚外”之感,而且可以感受对中国科幻浓浓的爱。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五):一本坑钱的小说

  要说最早接触科幻题材的小说或电影,要追溯到上小学的时候。1998年的时候看过海因莱恩写的《星船伞兵》为蓝本拍的电影《星河战队》至今记忆犹新,人类对战虫族,很棒。后来上初中时接触的电脑单机游戏沙丘2000(根据弗兰克·赫伯特所写的同名原著改编的游戏),现在还记得好不容易造好的坦克放在沙漠上就被巨大的沙虫所吞噬掉。后来又看了星球大战前传,记得那个时候很多小孩拿着手电筒当光剑,在大街上互相追逐着。后来的网络游戏EVE将科幻世界发挥到极致。

  萧星寒所写的这本《星空的旋律》通过欧美,国内和日本三个路线分别介绍了各地区的科幻小说发展史欧美小说包括海因莱恩,阿西莫夫的基地等3个系列小说,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等,还有法国鼎鼎大名凡尔纳的三部著作(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在《巨龙的颂歌》中作者在介绍《刺客》系列时讲到作者还顺便介绍了该作者写的科幻小说,而到了介绍科幻小说的这本书时,连作者都没介绍。本书对美国科幻作家采取的是按时代,而非按风格流派区分的方法。这种写法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但对每个流派的发展介绍深度不足。国内主要介绍刘慈欣所写的三体系列和科幻杂志,作者赞扬了科幻杂志多年来的坚持努力给广大喜爱科幻小说的读者一个可以对科幻世界了解的一个窗口。而介绍刘慈欣的三体时就像是纸张不要钱似的打广告,三体在国内本来就是一部有争议的小说。至于这么大的篇幅来高赞吗?至少我一直认为三体第2部中“一块石头”就能灭一支舰队这个剧情怎么说都不能让我接受。介绍日本的小说就比较乱了,介绍日本小说,科幻动漫。不过这书不足的就是既然能介绍日本动漫科幻,那么怎么就不介绍一下美国电影《星球大战》呢?这么重要的题材不介绍,而像异形只是一笔带过,铁血战士说都没说,还有黑衣人系列这都是科幻电影为毛不介绍,不能长篇介绍起码短篇幅介绍也行啊,把篇幅都用来介绍冷门的苏联科幻小说(还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而介绍日本的科幻动漫,竟然不介绍高达系列。难道说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算科幻高达就不算,那么说变形金刚就更不算了?EVA就更不能算了。介绍苏联的科幻小说就有些浪费子张了,介绍中的小说很多都是不太知名的书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总的来说这书写的很失败,如果说介绍推理的《谋杀的魅影》在给自己出版社打广告;介绍奇幻的《巨龙的颂歌》浪费篇幅,那么这本《星空的旋律》就是浪费我的钞票。写书的不是聊天,讲到那算那。写书就要把内容考虑清楚,别拿着简史的幌子来坑我的钱。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六):中国视角的世界科幻小说史

  先谈谈自己对整本书的评价,对这家古吴轩出版社我很陌生,但对这次该社一起推出的“鼎足文库·私塾小课”三本,分别介绍奇幻、科幻、推理小说,我是抱着十二万分的敬佩全部收入囊中。特别是三本的质量都在平均水准以上,还是值得欣喜的。

  本书的篇幅不长,花了一个晚上读完,作者游猎甚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世界科幻小说的发展做了一个简明的介绍,最小说史上有名的作品都做了一一介绍。在时间维度上,从17世纪乌托邦作品为始,延续到19世纪的凡尔纳再到20世纪美国的黄金时代以致现代。

  在空间上,分别介绍了科幻小说在美国、中国、日本、前苏联和欧洲的发展。在我看来科幻小说的发展仍旧集中在世界几个大国之中,而没有出现在某个拉美或欧洲小国,这与SceinceFiction的特殊性是有关系的。科幻往往离不开科普,科普往往只有列强才有兴趣搞。这也是为什么科幻在美国、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有一直以来的传统。

  作者在本书表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科幻小说发展的另一重头戏是科幻杂志,这在美国或是中国都表现的很明显,从美国黄金时代的幻想与科幻杂志,到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科幻发展的“科幻世界”。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迷都是从杂志开始,再喜欢上短篇、中篇最后走向长篇科幻小说的。虽然在网络时代这种发展趋势被改变了,但在短期内,依靠杂志发展依然是国内市场的最主要手段。

  谈几点建议,只是一家之言。

  1.与本套丛书的另一本《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史》做比较,在《巨》一书中列举出的小说,如大陆或台湾已翻译出版会特别标注,这样方便了读者按图索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购买阅读。这也是小说史的一大作用。在这方面本书做的不足。

  2.日本科幻是世界科幻各大系列中很重要也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流派,特别是由发达的动漫产业所带来的科幻小说动漫化,特别是高达、EVA、五星、macross等对全球动漫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机器人系作品,别有日本特色的恐怖惊悚类的科幻小说,甚至漫画等。当然,这部分内容几乎可以写一本专著了。本书弥补了《科幻小说史》完全没有日本科幻的遗憾,限于篇幅没有深入探讨,希望作者再接再厉写一本日本科幻小说史的专著。

  3.本书对美国科幻作家采取的是按时代,而非按风格流派区分的方法。这种写法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但对每个流派的发展介绍深度不足。比如我比较喜欢的太空歌剧、时间旅行题材、末日题材、赛伯朋克、Alternative History,更希望看到这样专题的横向和纵向介绍。

  4.当代美国科幻作品的介绍仅止于90年代,对最近十年的新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时代星期后科幻小说的发展几乎一片空白。颇有点失望。这方面的内容推荐大家读《科幻小说史》的十三、十四章。

  其他前苏联或欧洲科幻小说作家的情况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

  总体评价,读起来没有《科幻小说史》那么枯燥,但取名是史,主要还是作为读者寻找小说的导读,文学评论和批判的内容少了。还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小说史。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七):书迷们的“私简史”——简评鼎足文库三本类型小说简史

  作为一名类型文学爱好者,我首先要感谢“鼎足文库”私塾小课以极大的魄力推出了一套三册的世界类型小说简史,以系列丛书的形式推出类型小说简史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很具有开创性的。近年来,科幻、奇幻、推理作为类型文学的主要类型,随着大批国外经典的引进和原创作品的不断增多,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关注,那么,读者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类型小说的发展脉络,有哪些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值得去关注和阅读呢?这就需要资深读者或研究者站出来,为大家撰写入门普及读物。于是我们看到了褚盟的《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屈畅的《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和萧星寒的《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旋律》。 这三本简史都是由资深读者撰写的,从“私塾小课”这个丛书名就可以看出它们是书迷的阅读史,带有深深的个人阅读体验的烙印,不一定准确、权威、客观,但却具有较高的交流价值。在这里我将它们亲切地称为——私简史。 褚盟的《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是三部简史中梳理该类型发展脉络最为清楚的,也是最具作者观点的一部,sanfeng称之为“史观派”,它把推理小说的起源、随着世界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流派的变化和由西方到东方的传播等文学史流变梳理得非常清楚,让不了解该类型和对该类型一知半解的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它的发展脉络。因此,此书可以作为一本不错的推理文学的入门读物。 但美中不足的是此书有关华文推理的部分只是一笔带过,是这部“世界史”有些不完整了。在国内的推理研究者中,推理之门的站长老蔡撰写有《中国推理小说简史》,正在《推理世界》杂志连载(尚未完结),算是填补了原创推理内容的空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阅读。 屈畅的《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简史》是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研究奇幻文化的专著,其中不但介绍了大量的奇幻名著,而且对奇幻周边也多有涉猎,确实是难得的一本著作。此书基本按照流派来介绍的,但在时间叙述上稍显混乱,这使得读者不太容易把握整体的发展脉络。 此书名为“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其实只限于对欧美奇幻的介绍,缺少对亚洲奇幻,尤其对日本奇幻的介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吧。 萧星寒的《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旋律》是今年的第二本民间派的科幻简史,此书基本按照“国别体”来介绍各国的科幻发展,主要介绍了美国、中国、日本和苏俄的科幻。此书算得上一本比较全面的世界史,不但介绍了几个科幻“大国”的历史,还梳理了不少欧美“小国”的科幻史,这些小国虽然历史很短,作品也不多,但要是不介绍,读者对其认知也基本为零,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对于中国科幻的介绍虽然包括了港台科幻,但内容相对较少,观点也基本限于旧有的。其实我很想看看大陆科幻史家对倪匡科幻的界定有无变化,但看到的依然是只将其划分到香港科幻的小圈子里,而不同于台湾科幻研究者将倪匡视为台湾科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许就是两岸研究者视野上得差别吧。期待着日本学者林久之等人撰写的《中国科幻文学馆》的中译本早日面世,看看日本学者的中国科幻史观是怎样的。 谈一下这套书美中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一、封面宣传方面: 每本书的宣传语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最权威准确的知识体系”,其实这句话是最最错误的,前面已经说说书迷著史是带有个人阅读偏好的行为,这自然就不会是权威的,由于个人阅历有限,也不会是完全准确的。这样的宣传和私简史的定位是完全南辕北辙的。 二、插图方面: 为了更好地配合读者阅读,每本书都配有大量作家和作品的图片,但不知这些图片是作者找来的还是编辑另配的,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说的问题是,有的重点介绍的作家却没有配图,有些经典作品没有配图,有些明明有中译本,却配的是原版图书的封面图,等等。配图的文字说明也有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有的写“某某中文版”,有的写的却是“某某书影”等等。下面来说一下我个人的配图原则。 1.重点介绍的作家一定要配作者个人照片。 2.重点介绍的作品也一定要配图,配图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简体中译本为先,繁体中译本次之,原版封面最后。这样配图的原因是方面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来查找相应的中译本来阅读。再有,作品配图的文字说明也应该统一格式,比如:书名、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 三、经典作品介绍方面: 三本简史中,只有奇幻简史在重点介绍作品时以括号注解的方式说明了该作品有无中译本,其实可以考虑在每章或全书结束之后附一个书单(推理简史书后附有推荐书单,但并无出版信息),给读者介绍一下哪些经典作品已经出版过中译本(要求是经典的译本),作为读者日后阅读时的参考。 四、参考文献方面: 三本简史虽不是纯学术著作,但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多少也都会参考一些同类著作,还是希望作者在书后将参考文献列一下。 “鼎足文库”私塾小课目前推出的这三本“私简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类型文学中还有诸如恐怖小说、悬疑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史、中国史等私简史等着更多的资深书迷来撰写,并与大家交流分享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八):粉丝写的历史 ——评鼎足文库三本类型小说史

  粉丝写的历史

  ——评鼎足文库三本类型小说史

  类型文学、通俗文学向来是被排斥在庙堂之外,很多理论性的工作在早期都只能由粉丝来推动。萧星寒,一个科幻迷;褚盟,一个推理迷;屈畅,一个奇幻迷(褚盟和屈畅是从粉丝转为职业者的好例子)。三个人,三本书,《星空的旋律》,《谋杀的魅影》,《巨龙的颂歌》,分别为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奇幻小说三种类型文学写下简史。新京报评论认为:“这三本书可以理解为当下类型小说潮流之下的一次理论努力,对类型小说热潮想来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基本表示赞同,并且我要说,这种粉丝的理论努力是类型小说在大众中流行并培养了粉丝之后的水到渠成,尽管可能初期的功力还有待提高。

  首先,我想先综合评价一下三本简史。当然,我对三种类型的熟悉程度是科幻>奇幻>推理,这可能会影响我对三本书的客观评价,大家姑妄听之。个人认为,三本书的可读性,谋杀>星空>巨龙;三本书的理论价值,谋杀>巨龙>星空;三本书对入门者的指导性,谋杀>巨龙>星空。从各个角度看,《谋杀的魅影》都是粉丝写史的优秀范本之一。

  文学史的书写有几个成分需要调配好:作者生平和掌故,作品介绍和评价,以及史学观点。两种做法:一是基本上按时间线罗列重要作者和作品的介绍,穿插一些史学观点,可称编年派;另一种是完全以一个统一的史学观点为需要剪裁作品和作者等材料,可称史观派。前者的例子比如《科幻之路》,后者的例子有Roberts的《科幻小说史》,当然两种派别的区分有的时候并不那样明显。考察三本书,基本上,《星空》是编年派,《谋杀》是史观派,而《巨龙》则有些乱,前半段(到新史诗奇幻)接近史观派,后半段又成了罗列式的编年派。

  并不是说哪一派就更高级点,但应该各有各的写法。屈畅肚子里的货非常之多,也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史观:前史诗奇幻——旧史诗奇幻——新史诗奇幻,但《巨龙》读得非常之不顺畅,就是因为他不时用大量的作品介绍和评论打断了他对于史观的阐述。读者经常会突然陷入他的作品介绍当中,结果是作品只能了解个囫囵,前面想说的观点又忘了。而且屈畅可能是有太多好东西想介绍了,不舍得剪裁一些,于是很多篇幅都放在了二三线作者的作品罗列上。这种罗列有一定的作品指南作用,但的确还是造成了阅读的断层。一般到这些个地方我就跳过去了。

  《星空》和《谋杀》两书的阅读经历就顺畅不少。尤其是《谋杀》,褚盟对欧美侦探和日系推理的发展起伏了然于胸,并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读《谋杀》,我就像读到一本情节跌宕的小说一般手不释卷。作者、作品、掌故、八卦的剪裁都是围绕着“情节主线”,所以读起来浑然天成,毫无阻滞之感。《谋杀》对作品内容介绍很少,一方面是这种介绍确实打断阐述,实为败兴,另一方面推理小说介绍多了就剧透了。所以史观派的写法倒很符合推理小说的特征。而《星空》一书以作者生平掌故的介绍为主,作品的介绍反而也不多,人物掌故秘辛读起来当然颇有趣味。

  一部世界性质的简史,那语言体系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到底是只关注强势语言,还是多种语言都兼顾。《巨龙》的做法是只管英文,其他语言下的奇幻文学(特别是我们感兴趣的华语奇幻)在书中不见踪影。当然,这大概是因为屈畅对英语奇幻文学的了解在国内无出其右者,然而,一部世界奇幻小说史也就名不副实了。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其他载体下的奇幻文化(主要是游戏)。我对此无法认同啊,尽管奇幻游戏与文学紧密关联,但何至于用整整一章来详细介绍《龙与地下城》呢?有多的篇幅,完全可以多讲讲都市奇幻,或者简介日系奇幻也可以啊。

  《星空》的做法则是全面兼顾多种语言。英语体系下的科幻只压缩在90页左右,后面有160多页放在了中国、苏联、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科幻史上。这点是《星空》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科幻史的地方,算是一大特色吧。不过看上去篇幅不少,但分到每个国家也就不多了,因此起到的是一个浮光掠影式的简介功能,对入门者倒是差不多够了。

  《谋杀》则盯住欧美侦探和日本推理两大块。整部书可以看出,褚盟对日本推理感情最深,欧美侦探其次。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原创推理的恨铁不成钢——标题吐槽(“我不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篇幅短,新世纪的推理作家和活动家一个名字都没提。我听心弈说,褚盟看完《三体III》叹道中国推理要有十个刘慈欣就能振兴了。come on,科幻界还在找第二个大刘呢,这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啊。

  最后,我来简评一下这三本小说简史在业界地位。《巨龙》一书完全是开创性的,因为国内还从来没有奇幻文学的整体性历史论述(除了屈畅自己的《范特西》连载),此书之后屈畅将成为奇幻迷第一人。《谋杀》也颇具开创性,98年曹正文《世界侦探小说史略》颇受诟病,这次《谋杀》可以取代之成为侦探推理小说入门必读了。《星空》一书的地位则没那么高了,因为科幻史的论述一直不断,有学院派的《科幻小说史》(亚当·罗伯茨),有六卷本《科幻之路》(岗恩),有同为科幻迷论述的《第五类接触》(郑军),有《科幻爱好者手册》、《彩图科幻百科》,马上还有经典大部头《亿万年大狂欢》(奥尔迪思)。珠玉在前,很难突破。可以看出,萧星寒借鉴了相当多前作的东西。在我看来,《星空》一书的价值在于入门者的友好性上。老萧在一本书里把全世界的科幻历史作了简单全面的介绍,接下来,入门者可以按图索骥去遨游广阔的科幻天地了。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九):《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有“阅读洁癖”的都是不幸的孩子

  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爱看书了,不 过在高中的时候仍然没有脱离“阅读洁癖”的状态。“阅读洁癖”是我自己临时组合的一个词,意思呢,就是“坚决不看武侠、坚决不看科幻、坚决不看网络小说、 坚决不看郭敬明”的那种阅读习惯。有“阅读洁癖”的人通常来说都会标榜自己喜欢鲁迅或者莫言以及马尔克斯之类的,看起来文学修养很***高。实际上他们狭 隘、愚蠢、坐井观天、孤芳自赏,且其实根本就没看过几本书。

  最早,我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好在我那时候还看点韩寒,这让我好歹不那么蠢。但事后我发现其实我这种认为自己看点韩寒就会显得不那么蠢的想法,更蠢。

  我 那种“阅读洁癖”是怎么形成的呢?不看武侠,是因为我最早看的武侠是一些三流杂志上的中短篇低端武侠,那些破作品直接造成了我对武侠小说的低劣印象,所 以,我就在很懵懂的时候放弃了武侠。就好比你第一次吃马卡龙吃到了假的,那甜味差点齁死你,你就再也不吃马卡龙了。而实际上呢,真的马卡龙,虽然也是特别 特别甜,但却非常非常好吃。

  而我以前不看科幻的原因,也差不多,是由于我小时候买过一本《科幻作文选》,内容就是一百多篇由中小学生写的科幻作文。结果可想而知,这他妈比三流武侠杂志更猛烈迅速地摧毁了我对科幻小说的第一印象,那些垃圾作品一夜之间让我的意识之门对科幻关闭了。

  从这两件事你应该能看出来,我小时候读书很多。

  读 书多本不是什么坏事,但读书多的同时看电视少,这就是坏事了。尤其是在那个电视剧制作水平比很多书要高的年代。这事其实也怪我爸爸,我爸爸那时候不太让我 看电视,对于武侠电视剧,我顶多也就能瞄两眼,根本没机会从头到尾看完全集,所以我当然感受不到《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啥的魅力了,我就觉得我要是早 把古天乐的《神雕侠侣》看完,我可能早就摆脱“阅读洁癖”了,我会疯狂地去看高端武侠小说,我的精神世界也早就能脱离狭隘了。这么说的证据之一就是我从小 跟着爸妈在某个暑假完完整整地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这绝对是沾了大人爱看的光,而这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当时从我哥哥嘴里听到《还珠格格》还有小说这件事 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认为那一定是一本神书。

  因 此,我觉得,有“阅读洁癖”的孩子,都是被家长误打误撞造就出来的,真的,他们有些倒霉。身为一个孩子,看书没错,不该多看电视也没错,但也真的不该少看 电视。而这所有的一切,直接导致了我的愚昧。虽然我在“阅读洁癖”的状态中练就了很强大的文笔,但我始终还是认为我要是能早个三年读上武侠科幻和网文,我 现在早他妈成中国流行小说天王了。

  挫折一不留神就是必然,而转折往往要靠偶然。偶然来得早了,是幸运,来得越晚越倒霉,不过要是一辈子都没来,那更是偶然。

  所 以你该做的就是期待当偶然来临的时候,你遇到的是绝好的偶然。反正我就遇到了,当我在大学里偶然看了本《雪山飞狐》的时候,我他妈震惊了。震得我的世界观 天翻地覆,原来武侠才是世界上最有内涵最有哲理最有文学水准的书!而紧随其后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则毫不留情地将我震入了宇宙之巅。看到这里,领略过武侠 魅力的人就不必多说了,一听即明,没领略过的说了也白说。反正啊,从那以后,金庸古龙梁羽生,一发不可收拾。

  后 来,同样的偶然,因“我吃西红柿”这些傻逼作者而引发的对网络小说不感兴趣的我,看了烽火戏诸侯的《陈二狗的妖孽人生》,一瞬之间,对网络小说的偏见得到 改善,觉得屎堆里也可能藏有金子,于是乎,今何在慕容雪村曹三公子等等网络界不脑残的大神,一拥而入,进了我的膜拜范围。当然了,对于网络小说我得多说一 句,除了我举的这几个人名,其余的比如唐家三少之类,哪怕他们再如雷贯耳,写的东西也仍旧是屎尿一堆罢了,别理他们。

  再 后来啊,再一个偶然,我看了《永恒的终结》,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宗师。这件事跟前几件事的相同之处在于,我也当即热泪盈眶热血澎湃地开始了我的科幻之旅, 将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莱茵等人排头看去,一个都不想落下。而不同之处则在于,科幻的魅力与时尚感,直接让我找到了以后的人生方向。我觉得,金庸在中 国文学界是无法超越的,你再也不能如他那般拥有着天下独一份的泰山北斗的地位——小说人物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侠义图腾。但是,如果我能把科幻写好,我就能成 为下一个看似已经绝迹了的金庸。不好意思,我们搞文学的,就是爱有这么好高骛远的志向,尤其是像我这种本身就比较自大的人,如果没有一个超越一切的目标在 前面钓着我,我恐怕很难拥有写下去的动力。三五年内,我就会动笔写科幻,我死之时,必是以一代科幻宗师的身份。

  好了,不谈那些令人哀伤的事,下面,我给你们讲讲今天这本书的意义——《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

  它 是我在完全摒弃了“阅读洁癖”后,不由自主地就去找到的科幻小说阅读指南。毕竟啊,中国人在科幻小说方面,创作上,我就不说了,差得没边,而阅读上,则真 的很需要一本专业的书籍来指南,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读什么。你读武侠你知道把金庸古龙梁羽生挨着读一下,可你读科幻你知道什么?你读完了阿瑟·克拉克什么 的,必然将爱上科幻,可爱上之后你不知道接下来该读什么,一来是因为科幻经典太多太杂,各路高手都有佳作,二来呢,是因为现在图书营销人员都挺有意识的, 拿着书当***牙膏去吹,甭管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它都在广告文案上告诉你这是“世界顶级”或者“大师巅峰”,你根本就没有分辨能力,你甚至连“雨果奖” 和“星云奖”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你还读个屁啊,你理清了脉络得耗多长时间啊。

  所 以,这本书,真是每一个科幻爱好者的福音,它将是你们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它不仅介绍了世界各大科幻名著的作者以及作品情况,也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科幻 小说的由来、发展以及现状,语言简练,脉络分明,容易阅读,是一本市面上几乎独一无二的科幻阅读指南书,相信我,一旦此书在手,你在科幻的星空下将万事不 愁。

  人干什么都得有系统,系统理清楚,进展就迅速。我不是给这书做广告,但我真的很愿意给这书做广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谪狂书评”,zhekuangshuping,宇宙驰名。

  《星空的旋律》读后感(十):[A.N.]科幻小说发展简史——一个简要提纲

  本书对于科幻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花了蛮多的篇幅讲述。而后面则是分区域对世界各国科幻小说作家及作品展开比较深入的介绍。当然,因为侧重整体发展的关系,多数作家作品也就是点到为止。这样的综述对于科幻小说的阅读还是很有助益的。多少给阅读者一个宏观上的对科幻文学发展状况的知悉。

  作为简史,因为涉及的数据过多,在关乎现当代科幻作品的介绍中有些失衡。美国作为主阵地自然是占了相当篇幅,而中国部分资料也很丰富。站在中国科幻的立场上来说,也算让人开眼了——于搜读有益。但是其他区域显然照顾不周——虽然并非很有一读的兴致。但那多少使作品对整个科幻小说史的把握有些欠妥。

  当然,倘若要我来说一下对整段科幻历史的概念,脑子里真的完全没概念,而这样系统性的书籍也是第一次接触。把科幻小说的源头追溯到幻想作品是不是正确?存疑。

  另外,虽然是资料汇编性质的作品,一路读下来的感觉还是蛮顺畅。科幻迷写书也真的是蛮照顾科幻迷来着,尤其是对于我等渴望补充科幻知识的小白。

  阅毕 索性先把本书中关于科幻小说源起及主脉美国的小说发展的状况相关内容整理一下。知识以本书为准。

  对于科幻小说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小总结:作家个人的天赋与创造大环境下的科技发展水平 科普发展现状以及文化传统影响;时代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尤其是科幻杂志普及程度;科幻文学与影视互相影响 相辅相成;一个国家或者区域内科幻小说读者群 粉丝群的形成;成熟的科幻小说类别的界定和突破;科幻文学理论总结和引导。

  萌芽期:

  苏美尔人史诗《吉尔伽美什》

  卢奇安《真实的故事》具科幻色彩的讽刺性作品。奇异漫游的见闻构成的故事。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完整地虚构出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迥异的新世界。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飞岛。讽喻现实世界

  发展期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1818年出版。“科幻小说之母”代表作。一部哥特式科幻作品。悬念 以毁灭为结局;工业文明影响 电力。探讨科技的伦理性。

  特色:反思科技;宗教、哲学思考;恐怖惊悚意味。

  爱伦·坡《惊异故事》科幻因素:对超乎寻常的内容给以科学的解释。侦探框架 心理描写

  儒勒·凡尔纳:大仲马小说、戏剧剧本写作因素影响。

  特征:道德观传统 故事矛盾冲突剧烈;单一注重以科技为基础结合丰富想象的创作;冒险小说;儿童文学。

  H·G·威尔斯 师从赫胥黎 学习进化论思想。《时间机器》1895年出版。有人称该年为科幻诞生日

  特征:描绘现实 城市色彩;批判色彩鲜明;幻想离奇。

  贡献:SF独立时代到来,他的作品是最早的纯粹科幻作品。

  诸多新题材 开拓SF写作思路

  对现实的思索 对未来的忧虑 思想深刻。

  凡尔纳与威尔斯并称科幻小说之父

  总结:主观上没有明确界定类型的创作

  没有固定形式

  科技在最初就不是最重要的,对人类 社会未来的关注才是。

  发展期II主编们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msback)<Amazing Stories>

  cienti Fiction→SF 科幻小说开宗立派。

  编辑、杂志的作用:推广普及;举旗聚众;创作引导;培育SFfans

  坎贝尔(John Wood Campbell Jr)<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参与讨论“机器人三大原则” 造就优秀科幻作家 开创美国SF黄金时代

  “美国科幻教父”

  安东尼·鲍彻《幻想与科幻杂志》

  H·L·戈尔德 《银河科幻小说》消遣 但不流俗

  黄金时代 30年代一直到1957年

  总结:美国科幻杂志确立了科幻小说标准。相关概念通过杂志得以深入探讨 并取得较为一致见解。该标准为世人认可。

  鼎盛期-黄金时代

  Robert Anson Heinlein “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Life-Line>

  《星际伞兵》第一部描写人族与虫族大战的作品

  《异乡异客》(1961)《严厉的月亮》(1966)

  Isaac Asimov

  《日暮》(1941)基地系列 机器人系列 “机器人三大原则”

  Ray Bradbury <Dark Carnival>(1947) <Fahrenheit 451> (1953)《 霜与火》 短篇为主

  诗意。

  Alfred Elton van Vogt《黑色毁灭者》(1939) "《异形》抄袭案"

  lt;Slan>(1946) “人类如果像每篇神话里的主人公一样 只要知道人是什么 人有什么能力 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 那么面对可怕的莫名的危险 人总是拥有一种不可动摇的 不容置疑的力量” 超级英雄题材发端

  梦幻感。

  鼎盛期II-黄金时代的其他身影

  John Holbrook Vance <Tales Of Dying Earth>“仿佛旧日重现的遥远未来世界” “科学(未来)奇幻”新流派

  一个特定区域里的理想国 Gaean Reach(吉安河区)

  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 《超标准人》《大门口》《吉姆星》

  Hal Clement <Mission Of Gravity>(1954) <Star Light>(1971)

  James Blish <A case Of Conscience>(1958)“飞城”系列

  Robert Sheckley 高度讽刺性和包容在幻想中的对文明的批判 “异形”“星际旅行”系列作品

  Alfred Bester <The Demolished Man>(1952) <TigerTiger>(1956)《群星,我的归宿》的原名

  Other:

  Jack Williamson 《月亮孩子》

  tanley G.Weinbaum 《火星奥德赛》

  C·D·Simk 《星际驿站》

  L.Ron Hubbard 《地球杀场》

  Kurt Vonnegur 《五号屠场》

  Richard Matheson 《我是传奇》

  新浪潮期

  质疑科技乐观精神 寻求救赎的力量

  内容:特征淡化乃至回避自然科学 引入社会科学 着力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养分

  主题:对技术乐观主义吃否定态度

  技法:引入主流文学模式

  Rogar Zelazny

  Frank Herbert <Dune>(1959) 沙丘系列的创作

  Ursula K. LeGuin <Awizard Earthsea>(1968)-地海巫师

  lt;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1969) 《一无所有》(1974)

  《变化的位面》(2003)

  hilip K. Dick 《记忆公司》(改编成电影《全面记忆》)机器人梦见电子羊了吗?》(改编为电影《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城中的人》

  赛博朋克时代

  Cyberpunk 社会边缘人如何把系统的统治工具变成他们自己的工具。

  特点:处于城市 与高新技术(网络)或生物工程相关

  世界图景破碎 通常存在庞大而模糊的组织

  主角通常生活于社会底层 为道德界限模糊边缘人

  故事富于动作性和跳跃性 刺激感强烈

  William Ford Gibson <Neuromancer> (1984)-《神经漫游者》"黑客帝国"灵感来源 <The Difference Engine>(1991)-《差分机》与布鲁斯·斯特林合作 引领蒸汽朋克时代潮流

  ruce Sterling

  eal Stephenson <Zoidac>(1988) <Snow Crash>(1992) 创造“超元域”概念

  Vernor Vinge <TureNames><A Fire Upon The Deep>(1993)-《深渊上的火》 前传<A Deeoness In The Sky>(2000)-《天渊》

  lt;Rainbows End>(2006)

  70年代至今 40余年发展变化

  科幻杂志式微;奇幻。恐怖小说等兴盛 分流相当数量读者 很多作者也炼成了多面手;女性主义科幻兴起;科幻影视发达;网络技术带来新的影响。

  Orson Scott Card <Ender's Game>(1985)-《安德的游戏》续作为: <Speaker For The Dead>(1986)-《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1999)等

  Geoger R. R. Martin <A Song For Lya>(1974)-《莱昂娜之歌》

  lt;Sandkings>(1980) <Dying Of The Light>-《光逝》一部浪漫太空歌剧

  《冰与火之歌》

  Larry Niven <Ringworld>(1970)-《环形世界》系列计四部

  Michael Crichton <A Case Of Need> <The Andromeda Strain> <Gongo>-《刚果惊魂》 <Sphere>-《神秘之球》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 及续集<The Lost World>-《失落的世界》<Next>-《喀迈拉世界》 擅长以理论及技术构思惊心动魄的故事 “高科技惊险小说”

  And so on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9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