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书评

2019-02-2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一书由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讲述了他的一生,这本书主要讲述的不是达芬奇的成就,而是讲述了他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他做人做事具有的品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书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书评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出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镇,他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员。他从小跟着祖父长大,因为私生子身份,没能接受所谓的正规教育,这反而使他成为了实验与经验的信徒。他不仅对自然界具备足够敏锐的观察力,还拥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列奥纳多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更在众多领域展现了他的天才:他现存于世的7000多页手稿里,涉及物理学、解剖学、地质学、几何学等,在很多领域的发现都开创先河,爱因斯坦曾说,列奥纳多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世界科技将提前半个世纪。虽然列奥纳多也一直计划出专著,但他的想法太多了,在各种奇思妙想里跳跃——永远在追逐自己的好奇,对完结那些未了之事缺乏热情。

所以列奥纳多作品不多,又因为很多画作半途而废而为世人诟病,比如《博士来拜》、《安吉亚里之战》。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一直带着《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不停地润饰完善着。《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他艺术的最高巅峰,穷毕生功力于此画。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有机会去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时,心情的激动无法言表,她被玻璃镜保护着,并且隔出了两米(感觉)的安全距离,一大堆的人挤在那儿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欣赏,只为感受她那神秘的微笑。离得远,画偏小而暗,背景细节看不分明,为什么它既不是巨幅制作,又不是多人场景,仅凭着单人肖像就荣登镇馆宝座呢?

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比如它对面整整一面墙的《加纳的婚礼》感觉更震撼啊。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后感书评

看完这本传记,特别是其中介绍《蒙娜丽莎》的章节,我才明白了一些:标志性的晕涂法,钟爱的螺旋纹和卷曲头发,随着你移动的眼神,神秘的微笑……他花费太多时间研究的光学、解剖学、地质学都在这幅作品里体现出来。所以说啊,所以说,知识储备很重要,审美的水平,欣赏的眼光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多方面学习后才不至于看不懂,或者看个皮毛,赞一声“好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当然,多看,也是提高欣赏水平的途径之一。

犹记得2013年6月底专程去故宫看《千里江山图》,也是好多年没有拿出来展览了,但武英殿里竟然没有几个人——是否宣传的不够?远没有成为今天的网红。真的是被它震撼到了,既开阔无垠,又细致入微,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走。第一次观赏十多米长的青绿山水图,现在回想起都觉得幸福。不能拍照,买了一本画册,云泥之别。李白的《上阳台帖》也同期展出,对书法只是略知一二,有一种很激动很满足很享受的感觉——李白哎,他写的字哎。站在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前,仿佛隔着遥远的时空与作者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

说回到列奥纳多,今年卢浮宫为了纪念他逝世五百周年,金秋时节将会举办达·芬奇作品回顾展,除自有的五幅外,还会向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等各大博物馆借展,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齐全的一次达·芬奇作品展,有机会去的人们可以一饱眼福了。

伟大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不管是绘画书法,还是雕塑建筑,音乐诗歌……让我们更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而我也要读书,多学习,有机会再去现场看它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282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