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唤醒死者》的读后感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唤醒死者》是一本由[美]约翰·狄克森·卡尔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唤醒死者》读后感(一):永远的大师

  所谓崩坏,所谓大跌眼镜,刚刚读毕是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待你再细细品味一番过后,就会发现,所有线索早已呈现在你的面前,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这次卡尔提出了一个相对来说不同的课题——没有动机,所有嫌疑人没有杀人动机。整个案件几乎无从入手。嫌疑人之间彼此怀疑,然而直到卡尔解答之前,案件一直是雾里云里。

  相比于卡尔“密室之王”这个称号,我更喜欢“黄金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这个美誉。故事性对卡尔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小说一开始情节就十分吸引人。老友认为男主角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凭自己的本事根本不可能在外边的世界里生存,于是男主角和自己的老友打赌,不用自己的身世名号金钱,闯荡在外一段时间,到时间期限后就赢得1000元赌金。离这个期限还差最后一天的时候,出了乱子,发现了尸体,由此引出了本次的血案。而本次死亡的两人,正是男主角的表兄和嫂子。

  顺带一提,卡尔的前期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着墨甚浅,但我们仍能看到小说中的那对小情侣,斗嘴的小情侣。

  《唤醒死者》读后感(二):【阅读指南】唤醒死者 出场人物全一览

  *****

  肯特游目四顾。

  “让我好好想想,”他说,“情况还真是越来越妙了。就连人家直接告诉你心里怎么想,你也不能相信。这算什么事儿?”

  菲尔博士在桌子一端放下酒杯,答道:

  “我称之为推理小说。”

  ****

  按音序排列

  艾琳娜·皮特斯 皇家思乐酒店的晚当班

  爱丽丝·威密斯 盖尔斯·盖伊爵士的女佣

  贝蒂斯 巡佐、海德雷的左右手

  比林斯 皇家思乐酒店的夜班门房

  伯恩斯 盖尔斯·盖伊爵士的临时司机

  丹尼尔·利普(丹) 克里斯托弗·肯特的朋友、政治家

  弗朗西丝·福布斯(弗朗辛) 丹尼尔·利普的外甥女

  盖尔斯·盖伊爵士 退休的外交次长

  哈维·莱伯恩 丹尼尔·利普一家的老朋友

  海德雷 警司,即菲尔系列中的哈德利警司

  胡巴德 皇家思乐酒店的夜班侍应

  基甸·菲尔博士 侦探

  克里斯托弗·肯特(克里斯) 作家

  肯尼斯·哈德威克 皇家思乐酒店经理

  莱蒂·金 盖尔斯·盖伊爵士的女佣

  里奇·贝罗斯 盖尔斯·盖伊爵士的四门大宅的原主人

  罗德尼·肯特(罗德)克里斯托弗·肯特的表弟,丹尼尔·利普的秘书

  迈尔斯 皇家思乐酒店的白班门房

  米利塔·利普(梅尔)丹尼尔·利普的妻子

  普雷斯顿 巡佐

  乔普勒·杜恩夫人 皇家思乐酒店的客人

  特纳 探长

  威瑟森夫人 里奇·贝罗斯的同住人

  约瑟芬·肯特(珍妮) 罗德尼·肯特的妻子,原名约瑟芬·帕克斯

  《唤醒死者》读后感(三):低阶亡灵法术

  封面原是《三口棺材》的飞机稿,而且我觉得这个封面更有气势,腰封上宣传的所谓“一反常态的物证推理”,始终没想明白是什么,黑方石手镯么?或许吧。至于“匪夷所思的崩坏结局”更是叫人想皱眉头,文案把力使到错误的地方去了。

  卡尔小说的标题里既有《宝剑八》这样不知所谓的,也有《沉睡的人面狮身》那样挂羊头卖狗肉的,但还有《唤醒死者》如此将动机隐藏在标题里,稀罕。卡尔把物证放到书名里不是一次两次了,像《皇帝的鼻烟壶》、《青铜神灯的诅咒》和《五盒之谜》所在多有,不过能把动机袒露到这个地步,卡尔够胆啊。

  小说开始的赌局和轻微苗头的cp引人入胜,之后就转入案件描述,两条有趣的线都被掐断了,隔一两章来个小逆转,可说是把所有人都指证个遍,不像是卡尔其他小说,虽然也会在每章之后留下悬念,但人人都找不到动机,明明互相坦白却暗自怀疑的状况是少有的。这就更显示出动机的重要性。

  卡尔在后面列了“菲尔博士的12个问题”几乎都是关于动机的,而且借博士之口阐述了一个很有趣的论点:想要知道“为什么”,还得知道“什么”。纵然最后交代部分线索很不公平,可关于动机的提示已经非常露骨了。只剩两章之前,合上书,认真思考,相信是可以看穿诡计的,那么凶手也就不言而喻。别和我说奇怪的勒死方式不会让你想到什么,而且之前我一直奇怪为何某人竟然能够看到深邃的眼睛,而肯特面前却用毛巾挡住整个脸,巨大的不和谐感被我的快速阅读错过了,否则我必然会领先菲尔博士一步。当然,在看到真凶名字的一刹那,我并不觉得多么惊讶。

  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想到“一击解决37个谜团”的某作,同为“唤醒死者”的低阶亡灵法术,那个的确更棒,不过卡尔书中的英伦风情更令人沉醉啊。

  《唤醒死者》读后感(四):你唤不醒

  在豆瓣发现评价竟然才6.6.....只有我一个打5星的...why...觉得不至于吧。。

  对于封面,觉得红红的腰封加上去更好看,腥红的气氛一下就涌出来了,拿掉后再细看。。。一般般吧

  故事一开始关于一个赌局,很好玩,很有戏剧性,然后误打误撞事情就大条了,觉得这本书很幽默吔,从没看推理小说看的这么开心的,重头笑到尾阿~~XD 就算是《名侦探的守则》也没笑成这样;都说卡尔场面的描写好布局好,真的,大师不愧是大师,场景历历在目(石葱的翻译灰常灰常有爱~~!),当时因为阅读被打断了,所以就静静地琢磨案情,突然察觉卡尔的布局功力,在一个重要的线索跳出来时突然再蹦出一个更加吸引人眼球的“线索”,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可是那个线索才是对案情有帮助的呢= =,自己猜吧- -

  卡尔“最具争议之作”据说就是此书,而且许多人对之评价不高或许是因为凶手和密室的解答吧,咳,喵错,这种解答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不可能犯罪作家之一,所谓“密室之王”给的解答,三流不?或许可以把之看成叙述性诡计,卡尔八成有这份意思= =

  书中某个人废话真的很多,丹!骂得好~~!

  “I don't know啥意思?”“我不知道。”“课代表也不知道?”“……”

  石葱翻译大爱 ~~~~~~~XD

  《唤醒死者》读后感(五):封腰一针见血,果然最具争议:《唤醒死者》无泄提要+简评

  封底那段莫名其妙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内容提要。所以我自己替诸位写一段:

  肯特和朋友丹打赌,如果他能不带一分钱,不借他人帮助,在十日内从南非到达伦敦,就能赢得1000英镑。狂热的肯特当即答应。他到达伦敦,因无法忍受数日的饥饿决定冒充一旅馆的客人吃霸王餐,结果因误会,误入第一谋杀现场,而被杀的人正是他弟妻珍妮。

  勒死珍妮的毛巾被批在她肩头,而她的头部被凶手用钝器数次猛砸,狰狞可怖。肯特仓皇出奔,向菲尔博士求助。案情随即变得复杂,目击者称,行凶那段时间里,有人看到一个侍者捧着一大摞毛巾出现在现场附近,同时挂着勿扰牌的房间门口公然写着“死去的女人”字样。

  更诡异的是,肯特获悉,他的弟弟罗德尼十几日之前也遇害了,死法几乎一模一样,勒毙、肩批毛巾、数次重击面部,还有目击者宣称的侍者打扮的人。

  首先声明,我去书店时那本书已被他人拆封,那个缺德鬼还把现场图拿走了,导致我因为看不到现场图,无法推理出第二起案子的某个关键环节。

  然而,此书阅毕,不得不说,封腰虽屡屡坑爹,但这次称此书为卡尔“最具争议之作”倒是非常准确而客观的。有此书在,往日数度受争议的《歪曲的枢纽》、《逆转死局》、《燃烧的法庭》实在算不了什么。争议数量还不止一个,最大的争议属于公平性问题。此外,凶手杀进现场的方式在古典派作品里,也似有犯规之嫌。

  此书当年在黑皮书的导读里,被伤痕定位为“离经典仅一步之遥”之作,我觉得这个评价有点过头。当然无可否认,此书读着很流畅、叙述不拖沓,分析、推理条理很清晰。至于那些争议,拿卡尔其他作品作为参照,我的观点是:《歪曲的枢纽》看似不公平,实则非常公平;《燃烧法庭》结局有两种解读,也属于能够科学解释通的;《逆转死局》技术上存在一些不公平,但我仍表示可接受;《唤醒死者》则超出我认可的范围,至少有一处我觉得很不公平。诸位自己斟酌着要不要看。

  最后说一句,“唤醒死者”这四个字,和故事的主线真没有多大关联,纯粹是一个噱头。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