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穿Kenzo的女人》是一本由钱玛莉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一):回到以前

  现在的生活太现实,好想回到以前,看看他们别样的爱情,别样的生活,满足我对爱的追求。

  同样作为女人,年纪尚浅的我,或许就该好好看看这样的书,这样才不会走过多的弯路。

  穿着kenzo的女人,难道你们就不会有什么幻想。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二):作者邓小宇父亲邓廷琮的自传《没有虚度的一生》也很不错!

  作者邓小宇父亲邓廷琮的自传《没有虚度的一生》也很不错!

  无意中在作者的个人网站借问链接过去看到的(很可惜目前只有网站的电子版阅读),http://a-fulfilling-life.net 值得知道和借鉴!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三):What's wrong with you? Or worse still with me?

  用Mary 的语气可以这样说:我totally understand Chin 你们这班人limitation将至时的desperation。尽管现在通讯发达了很多,1997也没有让HK陷入绝境,but u know nothing changes to the desperate women. 同叹一声,just what the hell wrong with the man?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四):你这么奇葩,你的作者知道吗

  这本书真的很容易迷惑人。

  1.这本书里面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曾经发表于香港《号外》杂志。

  《号外》杂志在香港的地位,相当于《TIME》与纽约。

  2.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男性,他用“钱玛丽”的女性身份,来描写1970年代的香港,以及芸芸众生。

  通过男性视角来描写港女的生活,想一下就觉得很有趣。

  3.香港和台湾的出版社争相出版这本集结成册的书。

  香港有很多著名的出版社,比如三联,比如商务。台湾的文化事业也向来百花齐放,非常OPEN。这些出版社的大咖可以说是非常挑剔的。

  有了这么多的保证,这本书怎么也不会太差。

  ——其实并不太差,因为太差的书,我看了几页,就直接扔掉了。

  而这本书还屈尊保留在我家,说明其就算很烂,也烂得有水平。

  准确地说,只是不适应这本书的定位罢了。

  作者将这本书定位在了怨妇型并且自以为是、把自己端得很高才能活着的物质女性。

  可是,这样的人会去读书吗?

  于是这本书就成为了给喜欢读书却又没什么钱的人,去了解那些所谓的贵妇的生活的一本册子。

  听起来就很矛盾。

  可是却真的出版了。

  欢迎关注推荐书籍的公共微信号

  ook-life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五):三十年前的现在

  知道邓小宇是因为我把黎坚慧那本《时装时刻》看了三遍以上,我也知道《穿KENZO的女人》其实是这个被称为“品位判官”的男人化身“钱玛莉”写的,刊在他参予创办的杂志《号外》上,那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个专栏从1977年写到1984年,然后集结成册,最近完整地被引进内地,由马家辉写序,他好像非常有感触,洋洋洒洒写了6千多字。

  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最顶尖年轻人的生活样本,隔了三十年的时光,它却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生活:一个叫钱玛莉的女人和一群闺蜜,拿着上万的薪水,着最时髦的衫,泡最登样的男人,想在30岁前把自己嫁出去却一再迷途的故事。就像如今那些事业成功感情却纠结的大龄剩女一样,她们高职位,高品味,却不能找到跟自己匹配的男人结婚。

  因为是由男人来写女人,因此比女人更加不留情面。钱玛莉并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女人,她刻薄,自恋,喜欢很多人追,自以为高人一等,瞧不起普通人,讽刺起朋友来也从不嘴软。每个女人看这本书,或许都像看着一面三十年前的镜子,照出一个最张牙舞爪的自己。

  那是香港时尚的启蒙时代:穿Giorgio Armani和CDG,去JOYCE买衫,吃日本菜,流行晒黑。最瞧不上的明星是狄波拉,她穿什么,这群女人就不穿什么。狄波拉像是一个坏品位样本,她们迫不及待地想摆脱她。最后狄波拉嫁了谢贤,生下谢霆锋和谢婷婷,又离婚又再婚,而她们还在书里寻寻觅觅不得其果,但这也并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在书外的现实中,连谢霆锋和张柏芝都要离婚了。

  (刊于《申江服务导报》)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六):跑题

  1. 井底蛙 40多年前的文章现在看也不违和,我们经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发达的地区确年年岁岁花相似。所以世界真的很大,不要做井底蛙。

  2. 传统女性 绕不过的问题,结婚。虽然是人生选择,别人无权置喙。但人贵自知,做一个有丰饶人生的新女性所需要的苦心孤诣和经营才干我还真没有,又丑又懒又没钱,就应该趁鲜亮出手。可惜年少无知,看太多酸葡萄甜柠檬的言论,不知不觉已经超龄,年纪逼着,只好去做一个尽量让人生充实的新女性了,所以妖魔化婚姻和男性真的好吗?理性的去看待两性关系吧,男男女女都是脆弱灵魂。

  3. 时尚和名牌 不知道现在的港姐还会不会用奢侈品来衡量一个人,这种外在价格当然快速又准确判断一个人经济水平,经济状况又恰当反映收入阶层、社会能力,折射个人意识。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活学活用了。可是呢?40年前的狂热现在看来哪怕再与当下相似,也已经隔世,屹立不倒的不是你的taste,而是Chanel,Dior,CK,用你的一辈子操劳为这些奢侈品牌屹立不倒贡献力量?想想不亏?

  4. 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我的观点是不是我曾读过的鸡汤的味道,我至今尚未打拼闯荡所以才会有的幼稚思想?所以书评哪里有真理?受欢迎的文章也许多是迎合,或者有那么一点儿高一阶层生活样板的引领,十年前白领品味不是高雅的代名词吗?不错,现在的人特别喜欢类似社会分层的文章,叫嚣寒门再难出贵子,文化的潮流不再是由上而下引领,而是草根大众自发,富豪已经不跟我们玩儿了,利益已经固化之类的东西,这些当然有社会学的理论依据,但是纠结于这些多悲观且无用?

  5. 想起读瓦尔登湖牢牢记住的一个词,身体力行。佛说众生皆痴,痴人不指情商智商高下,而是讲沉迷,不超脱,沉迷繁华世界,沉迷新知,做不到超脱,然而人活一世,只此百年,时间的痕迹留给我们的是记忆,所有的书籍、影视都不过是辅助我们加深个人体验的工具,不去沉迷就无法真正体验,这真是一个悖论。索性忘记这些大道理,忘记沧海桑田,身体力行,所有情绪、欲望都强烈,只在暮年归于沉寂时怀念曾经烟花刹那。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七):穿KENZO的女人

  今时今日,随手拉住一个年轻女生,问问她,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多半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踩着小高跟,穿着质地精良的时装,在位于CBD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毕业三四年当上小主管,薪水颇丰,虽不算富贵但总能够供得起几样奢侈品;时不时与一班女友聚在一起,计划假期去日本还是热带岛屿,抑或是八卦下各自的生活。当然,这份理想的清单中,不能少了一个家底丰厚,相貌堂堂的男朋友。即使没有稳定的男朋友,总归要有那么几个拿得出手,能时不时放到台面上炫耀的仰慕者。

  怎样,这是不是现代女性的理想模板,是不是当今各种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的独立自强,光彩四射的新女性?

  你们的理想,早在上实际七十年代,被一个叫做钱玛丽的女人实现了。

  钱玛丽是谁?钱玛丽,五十年代生人,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毕业生。钱玛丽,身材颀长,面容姣好,更难得的是漂亮外表之外还颇有几分才干。自香港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中环的贸易公司,毕业 三年即升至小主管的位置。收入颇丰,在一碗斋粥只消七角的七十年代,玛丽便以月入近万。身边一班姐妹,有外表平平的制衣公司千金大小姐Mimi,传统又恨嫁的高级秘书Martha,还有同为高级行政人员,作风泼辣大胆,座上往来皆为鬼佬的Jan。男人,是这四个性格各异的女人共同的话题,任何的男人,都可以从衣着品味到出身风度,掂量一番,仿佛男人与包包一样,只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品。除了男人?可谈的当然还有很多,如何把打扮不塌台面,去哪里度假消磨时光。。。

  钱玛丽,就是穿KENZO的女人。《穿KENZO的女人》,是1977-1984年间香港《号外》杂志的一个专栏的名称。作家邓小宇,假借中环女白领钱玛丽的身份写了这个专栏,用辛辣的笔法,写出了当年的香港,画出了一幅欲望都市浮世绘。

  如今,《穿KENZO的女人》集结成书, 隐去书中提及年代的词汇, 你完全不会相信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钱玛丽,活脱脱是现代(部分)女性,经济独立(都市白领),追求物质生活(追求名牌),以衣衫识人(看人先看包),成日盘算如何将薪水tastefully spent。找男友的标准是,英俊(颜控),有风度(出身好),开有品位的好车(有钱又不是暴发户)。

  直男作家邓小宇,揣摩起女性内心,更是稳准狠。女性小团体中常见的攀比,表面平静却波涛暗涌,以及以女性的恨嫁小心思等等,都是随手拈来,浑然天成。书中毫不避讳钱玛丽对男友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的妹妹的不屑,不避讳描写玛丽和未来大姑子的正面互撕,甚至对于姐妹同争一个优质男也直言不讳。邓小宇从不掩饰钱玛丽的拜金和刻薄, 但是, 我相信他是爱钱玛丽的。他从没有让钱玛丽败过。哪怕是被那个无比神秘的郑祖荫耍的团团转,千里迢迢飞过去,差点就倒追着结了婚,钱玛丽依然是不败的。因为钱玛丽美丽且独立,钱玛丽有选择,即使没有男人,依然可以将生活过的风生水起。她有底气,即使面对钻石王老五的结婚邀请,也能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拂袖而返。什么是败,对钱玛丽来说 ,没能结婚不是败,不美丽不体面,不能够选择,不能够按照自己意愿畅快的活,才是败。

  时光到了2016年,身为港女开山鼻祖的钱玛丽阿姨也该五十好几了,她过的怎样,是否还穿着KENZO?我想,她应该是个美阿姨,闲下来时,在置地广场看着红男绿女们,大概会轻笑一声,哼,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在玩那老一套!

  此文转自 公众号 面条和九四,如喜欢欢迎扫码关注,谢谢:

  《穿Kenzo的女人》读后感(八):穿Kenzo的女人

  為《穿 Kenzo的女人》寫的序言 —— 馬家輝 2010 年

  人間有過錢瑪莉 - 鄧小宇如何書寫她 / 他的獨立宣言?

  1. 獨立宣言

  「穿 Kenzo 的女人」於一九七七年十一月至一九八四年十月間在<號外>雜誌連載,大抵每月一篇,橫跨八個年頭,中間偶有脫稿,最後累積了接近九十篇每篇兩千餘字的情仇愛恨和紙醉金迷。小說經由一位叫做錢瑪莉的香港女人的主觀之眼啟航出海,以主觀之筆刻劃其身邊朋友以至其個人自身在情場上、在職場上的貪婪與焦慮、迷惑與亢奮、挫敗與張狂,在這個叫做香港的城市,男男女女,兜兜轉轉,尋尋覓覓,各有際遇也各有抉擇, Jan、 Martha、 MiMi、 Andy、 Simon、 Eric、 Roy、 Jackie、 Ken、 Charles、 阿清、鄭祖蔭 …… 各色人等輪番上場,每人身上都有或哀或喜的故事可說,從而合譜出一闕曾讓城中男女熱衷追讀的浮世樂章。

  這是錢瑪莉的樂章,也是<號外>的樂章,更是香港的樂章。

  「穿 Kenzo 的女人」在<號外>而不是別的雜誌刊登,從誕生之始,當然已經注定了這篇小說與香港之間的緊密關係。

  lt;號外>是什麼雜誌呢? 呂大樂曾在 2007 年出版的<號外三十>特刊裡對這份雜誌的前世今生提出一番社會學考察。他說:

  「第一期《號外》於 1976 年 9 月出版。而剛好在一年之前,香港觀察社成立。雖然兩者並無關係,但卻有一共通點:不再停留在舊有那種左右派(在香港,意思是親中共 Vs 親國民黨)的二元化政治對立的思維,而以香港為立足點,提出一個本地社會的議程。這個以本地社會問題、利益為主題的議程的出現,代表上一代「舊政治」的淡出。雖然國共之爭依然沒完沒了,各自繼續在香港搞統戰,但已經無以為繼,再難以主導公眾的關注和議論。新社會議程的出現超越了舊有的左與右之分,同時也擺脫了原來國共那種意識形態框架,給新左派、自由派或其他新思潮提供空間,各自以其價值、角度來審視香港的社會狀。簡單一句,香港人已不甘心於只當夾縫——國共之間、中英之間——的群體;香港社會可以自成一體,有獨特的性格 …… 在同一段時間內,香港人也正在摸索:香港人和社會慢慢學習區分 —— 香港不單止不是大陸或台灣,而且還有自己一套的語言、生活,那一代人適逢其會,但同時也努力投入於各種新興行業、各種剛剛開放的社會參與的空間,為香港社會打開了新的局面,一群土生土長的、年輕的香港人正在打造新香港。…… 直氣壯地、毫無歉意地從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香港的人和事,是《號外》的特色之一。」

  讀過「穿 Kenzo 的女人」的我們都心知肚明,這部接近廿萬字的長篇小說正可為呂大樂的考察提供最佳佐証; 是的,在這部看似以愛情追求為主題卻又遠遠不止於談情說愛的城市小說背後,其實隱藏著一段波瀾壯闊的香港「本土文化獨立宣言」。

  2. 自我書寫

  lt;穿 Kenzo 的女人>如何書寫她的「獨立宣言」? 主要透過兩個路徑: 一、價值座標的確認; 二、語言策略的拓建。

  lt;穿 Kenzo 的女人>所確認的價值座標,若用當下的流行用語來說,固然是以「中環價值」作為主軸,但值得注意的是,財富的有無固然是最起碼的成敗判準,可是在赤裸裸的鈔票之上,亦有「品味」高低的好壞區別,當一個有錢的人欠缺了適宜的文化品味,在錢瑪莉和她的朋友們眼中,頂多只算是一個成功的失敗者。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法國社會學家 Pierre Bourdieu 所常強調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象徵資本」(Symbolic Capital) 、「文化慣習」(Habitus) 等分析概念。

  ourdieu 名著<區隔: 對於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Distinctions: A Social Critique of Judgment of Taste) 仔細考察上世紀六十年代法國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日常生活實踐,指出所謂「高尚品味」與「普羅品味」之間的價值差距主要在一個博大而分殊的象徵符號系統內被建構、被維繫、被強化、被使用,這個系統的價值意義一方面展現在具體的商品消費行為之上,什麼階層的人住什麼房子、用什麼傢俱、喝什麼茶、用什麼杯子、開什麼汽車、穿什麼衣服、讀什麼書報 …… 統統成為其身份高低的標示圖騰,物以類聚,同級者互通聲氣,異類者互有排拒,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彼此之間互有距離; 另方面,符號系統的價值意義亦顯露於消費行為的「儀式禮教」上,即使都是有錢人,都負擔得起同一品牌的昂貴商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懂得用「恰如其份」的方式去使用 / 享受商品,諸如旅行時的節目安排、喝紅酒時的端杯手勢、穿衣服時的顏色配搭、聊天時的談吐修辭等,一不小心,略有失儀,皆容易讓所謂「上等人」失去形象分數。 Bourdieu 不斷提醒我們,城市新興的小資階級努力透過各類文化言說策略 (尤其對於大眾傳媒的運作介入) 掌握了對於「高尚品味」的詮釋權力; 若用通俗的語言說便是,他們既贏了裡子,也贏了面子,他們內外通吃。

  香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本土城市文化恐怕亦經歷了一場天翻地覆的「品味區隔」歷程,在這過程裡, TVB 和<號外>扮演了不一樣的詮釋角色,如果前者屬於街坊普羅,後者便是中環宇宙, <穿 Kenzo 的女人>代表了<號外>吹響關乎「文化品味」的聖戰號角,作者不僅透過故事中人的愛戀迷夢辨認 / 建構了一個對於絕大部分香港人來說肯定是炫目的、華麗的、陌生的商品符號系統 (從服裝到髮型、從食物到音樂、從住屋到裝潢、從旅遊地點到做愛場地, 一天廿四小時的起居生活所需無不成為書內人物的品味區分判準),以區別於 TVB 的電視藝員式消費取態 (狄波拉和何守信的穿著打扮便在書內屢遭調侃),更常直接借作者之口對這系統進行意義詮釋,反覆告訴讀者,這是好的,那是壞的; 那種吃法是好的,這種吃法是壞的; 這樣的選擇是好的,那樣的選擇是壞的。透過說故事,錢瑪莉其實亦在對香港說著大道理。

  但必須注意的是,呂大樂說「直氣壯地、毫無歉意地從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香港的人和事,是《號外》的特色之一」固然是對的,可是「香港人」亦有階層屬性之分,錢瑪莉所代表的正是某類獨特的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別忘了當時也有另幾群本土年輕人分別搞著<70年代雙週刊>和<年青人周報>之類刊物),這群人掌握了大學精英教育的文化資本優勢,在七十年代中後期的香港社會裡,介入傳媒,高談闊論,利用不同的書寫/言說位置辨認/建構自己的文化階層和「次階層」; 換句話說,他們其實不僅在「反映」本土社會的某個文化階層的存在狀況,更同時在催生、促成、整固這個文化階層的存在意義。在各式各樣的商品消費和消費儀式裡,透過分殊策略,這類香港年輕人發現了自己、宣示了自己、也肯定了自己。 (我又聯想到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 Catherine Vance Yeh 在, Intellectuals,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e, 1850-1910>書內的分析,晚清「上海才子」在筆記書、章回小說、旅遊指南、冶遊品鑑等寫作和出版過程作出了「自我書寫」,認清了自身的存在。)

  3. 商品咒歌

  lt;穿 Kenzo 的女人>從小說名字開始已經標明她的宣言策略。作者突出了一個高檔次的時裝品牌,但這個名牌早已不僅是名詞而更是形容詞,把這個品牌穿在身上,即時表明瞭這個女人的社會 / 文化階層以及她的生活態度、行為模式、價值立場 …… Kenzo 成為這個 / 類女人的存在圖騰,當你懂得辨認一個 / 類女人身上的時裝品牌,你便明白一個 / 類女人。

  所以與其說整部作品圍繞著男男女女的情愛追逐打轉,不如說此等善男子善女子都只是商品消費圖騰系統內的效忠子民,這個系統才是主角,他們只屬配角。所以整部作品從頭到尾充斥著商品商品商品以及對它們的好壞判別,琳瑯滿目的品牌名字,如何擁有它們、如何消費它們、如何展現它們,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它們區分出城市人之間的同類與異類,始是故事的真正咒歌精神。若把小說拆解,男女只是皮相,商品才是血肉。

  對此圖騰系統以及對它的執迷不悟,小說作者絕非全無省思,至少錢瑪莉的前男友 Andy 便曾激動地數落她道:

  「You’re full of shit! 你和你那班豬朋狗友滿以為自己是權威,成日講住那個有型、那個冇型、那個有格、那個冇格,這幾年我已經聽到夠了,你們所謂『靚』,只不過是作賤自己,千辛萬苦將自己曬黑,然後花五百元電個頭,買designer clothes,還要拼命節食 …… 錢瑪莉,don’t you find it absurd?你們放自己高高在上,what for? You’re so damned stupid,你年紀也不小了,為什麼還不醒來?有時我真懷疑你的腦袋究竟想些什麼?你除了盤算怎樣將你每月的薪水 tastefully spend 之外,你還有什麼計劃?你有嚐試關心過別人關心過我?沒有,你從來沒有理會我的喜怒哀樂,也費事分擔我的煩惱。問你自己,當我不如意的時候,你有給過我一句鼓勵說話?Never,你根本不曾發覺,你只注意 Whether have the right look so that your friends can say 錢瑪莉有一個識著衫、好風度的男朋友。Tell me,我同你的皮鞋、手袋、汽車、衣服、suntan lotion 有甚麼分別?Can’t you see?I am just one of your accessories!」

  捱罵之後,錢瑪莉有沒有反省? 有吧,至少她回家「哭了一個晚上」。有沒有改變? 那須視乎什麼叫做改變。小說往下發展,錢瑪莉顯然對生命意義之類大命題、大述說想得比較頻密也比較深刻,但其生活基調終究仍在商品圖騰下落實進行,或許只因,中環仍在,中環始終在,「中環價值」永垂不朽,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本世紀 2010 年,都是。當咒歌奏起,總有一群人沒法子拒絕起舞。

  4. 中國隱喻

  作為「本土文化宣言」, <穿 Kenzo 的女人>不可能不處理香港與中國之間的曖昧關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錢瑪莉及其友人對於「中國」這個名字既陌生也恐懼,卻亦沒法完全迴避, 因為中國畢竟打開了門戶,跟香港人逐漸建立了多方位的接觸。於是我們透過小說人物窺見了點點滴滴的「中國故事」,錢瑪莉北上公幹、旅遊,替男朋友的家人帶電視機送給親戚朋友,也跟內地人有所溝通和合作和衝突,但故事情節並非指向融合而反是突顯了香港身份的獨特性,因為錢瑪莉一直用「香港之眼」去看內地人的語言、穿著、行為、心態,而且於每回接觸之後皆加倍努力地認定自己的香港特質 / HongKongness 引以為豪。

  是的,當小說昂然連載到八十年代,所謂「九七問題」亦浮上水面 (有一篇獨立篇章的標題正是「一九九七」),故事人物遂有移民「逃亡」的準備甚至行動,錢瑪莉直接道破自己和身邊女朋友的極度擔心: 「現在我真是要全心全意找老公了,澳洲人又好,丹麥人又好,巴西人都好,只要不是香港公民,我什麼都肯嫁,走咗先算」、「如果大陸收回香港, Landmark 那些商店會變成什麼? 會不會通通都變成友誼商店?」、「一九九七之後,會不會仍有 Joyce Boutique,對很多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當我一想起一九九七, 我就不想得失他,以免將來他們公報私仇,捉我去耕田」…… 如今回看,事過境遷, 一九九七儘管已是昨日之事,但「香港 Vs. 中國」的文化對立依然近在身邊,錢瑪莉所認定的香港特質 / HongKongness 及其可能之消逝仍對不少人構成困擾,所以,錢瑪莉不老; 她簡直是文化上的先知。

  說到中國,便不能不說說鄭祖蔭。他是錢瑪莉的追求者之一,她曾經認真地考慮嫁給他,熱戀苦戀,最後仍是空戀。我注意到鄭祖蔭幾乎是書中唯一被錢瑪莉直呼漢名的香港男子,而且又「祖」又「蔭」,十分中國化,而更重要的是,他有著太多錢瑪莉所沒法了解的秘密, 錢瑪莉自認看通了身邊所有男人,唯他除外; 因此,嘿,我經常忍不住把鄭祖蔭聯想為「中國隱喻」,他是香港人,卻亦是中國的化身,錢瑪莉始終掌握不了他,她對他,又愛又恨。全書的「完結篇」不是這樣寫嗎? 「沒錯,我始終不明白鄭祖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相信, 以後也再沒有機會去明白,但我知道,在他奇怪的方式下,他是盡過力,他是愛過我,很多,很多。就是這一點,即使以後不再遇上,我也應該感到滿足了。」

  5. 陰性偽裝

  當然,鄭祖蔭可以是中國的隱喻,亦可以是性別的隱喻; 他曾跟錢瑪莉共度一宵卻拒絕性愛; 他有三個姐姐並且可能有一個女兒; 他出入於異域和香港之間經常來去無蹤,他兼有男性的陽剛也有女性的優雅 …… 他是神秘的、不可解的,在眾多秘密的遮掩下,鄭祖蔭幾乎可被視為一種「複數的偽裝」。

  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的一個神秘角色,如同作者為什麼選擇以女性身份來書寫這部小說並且刻意保持秘密十多廿年 (時到今天,「錢瑪莉 = 鄧小宇」已經不是秘密,但其實有心人當年早可從全書首篇首段的句子「鄧小宇一見到就感地問: 嘩,你件衫咁『有趣』,是哪位大師的作品?」中嗅出作者的身份端倪),箇中是否存在一種叫做「陰性偽裝」(feminine masquerade) 的書寫策略,跟作者的生活實踐和情慾取向有著直接相關,頗值文學研究者進一步探索。

  乍看之下,<穿 Kenzo 的女人>主要以女人之眼述說女性心態,作者敏銳地看見七十年代中後期有一群叫做「女強人」的香港女性出現,她們懂得賺錢,勇於獨立,敢於愛恨,對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有著一番新見與執著,錢瑪莉和她的女友們幾乎是「第一代港女」甚至「第一代剩女」的不同面向的不同代表,可是,在細述女性心事的同時,錢瑪莉之筆豈不亦是在素描香港男人的嘴臉與儀容? 香港男人的眾生相豈不亦是作者筆下的常態主題? 男性作者透過女性身份評斷男人高低,男性作者把情仇愛恨經由女性口吻投擲到男人身上,這中間有著什麼樣的曲折防衛機制和書寫偽裝戰術,確是文化研究的大好主題,但這當然是誠懇而嚴肅的學術探索,非關八卦。

  6. 不敗不老

  lt;穿 Kenzo 的女人>於一九八五年底結集成書,翌年初再出<續集>,出版社是已經停止運作的「博益」; 廿六年後的今天,「香港三聯」把正集和續集合成新版,作者稍作潤刪,又增補了當年由於種種考慮未及收錄於書的十三篇文章,是為「銀禧」紀念之作,意義重大,尤值今天所謂「第四代」的香港年輕族群細讀深思,好讓他們看見,香港曾經,曾經香港,亦有一群土生土長的年輕人跟他們一樣對自身的存在充滿徬徨與驕傲、質問與認同,「本土文化獨立宣言」畢竟是一項現在進行式的莊嚴工程,歷史畢竟並非由「第四代」的奮力抗爭開始。

  好吧,即使不論什麼「獨立宣言」,也不理會什麼「文化身份自我書寫」,即使僅把這部小說看成七十年代中後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某個香港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態文字記錄,亦極富閱讀趣味,原來當年一位「女強人」的月薪大概三四千元,原來當年城中女人都在關心「朱玲玲是不是和 Tim Fok」和「劉娟娟在 Sassoon 染的紫色頭髮」,原來當年這個那個時裝品牌曾經紅極一時成為流行指標,原來香港男人曾在何守信的號召下滿街都穿獵裝,原來當年等男朋友電話必須整天坐在家裡只因沒有手機這種怪東西 …… 段落與段落的文字連結猶如一張張寶儷萊的速拍影像承載著香港的流金歲月,透過它,讀者可以重新發現香港,也可以,重新感動。

  然而歲月不會靜止,是的, life must go on,錢瑪莉仍會老,如果她擁有變老的運氣的話。屈指一算,如果錢瑪莉活到今天,應該已有五十三、四歲了,不算老,仍屬中年,故最慘,理應陷在「人到中年百事哀」的尷尬生命階段,有錢冇錢,都一樣。故我忍不住想像今天的錢瑪莉到底在做些什麼? 住在擎天半島抑或貝沙灣? 會否在金融風暴或雷曼迷債裡損手爛腳? 嘿,那個坐在中環某銀行門外高喊「還錢! 還錢! 還錢!」的女人會否就是她? 錢瑪莉的朋友們呢? Mimi 呢? Jan? Martha? 會否因為乳癌而切掉了某邊乳房? 離了幾次婚? 是否變了大肥婆? 更年期了,是否仍然迷戀造愛? 有沒有去美容醫院用幾十條黃金線拉緊麵皮? Simon 呢? 變禿頭了嗎? 阿清呢? 坐牢了嗎? 這些或許都是錢瑪莉的資深粉絲的心中問號,但聰明的鄧小宇當然不會提供答案,大家分頭去想,大家終究都些年紀了,應該明白人生苦樂。

  最近某個下午跟鄧小宇坐在灣仔酒吧 happy hour,我提醒他,錢瑪莉今年有五十三、四歲了,他呆了幾秒,想了一下,用略帶傷感的語調回答,啊,是啊,老了。

  別擔心,小宇,老有老的生活,錢瑪莉敢作敢為,只要仍有一口氣在,沒有事情可以難倒她; 更重要的是,留在書裡的錢瑪莉,永恆美麗,永遠青春。錢瑪莉會老亦不會老。

  7. 我們仍在努力-ing

  喔,對了,前面我說<穿 Kenzo 的女人>作為「本土文化獨立宣言」,採用了兩項書寫策略, 其一是價值座標的確認,另一項是語言策略的拓建; 我長篇大論了前者,幾乎忘記了後者。

  但後者與其讓我來說,不如讓我再次引述我經常引述的一段陳冠中言詞。卅年前他為「城市筆記」叢書寫序,道破了在香港寫作的趣味與著力,而<穿 Kenzo 的女人>正是箇中代表,其揉合廣東話、英文及所謂「規範漢語」的文字風格是典型的港式書寫, proudly。我曾在自己的<愛. 江湖>書序裡借引陳冠中序言,如今由我替錢瑪莉 / 鄧小宇寫序,再引一回,好文相贈,這或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相濡以沫」吧:

  「我們乃雜牌軍,偶然春風化雨長大成為同路人,集體頗蠱惑地利用各種刁鑽偏鋒的寫法進入香港多中心多詮釋的現實,凝固捕捉轉瞬即逝似有似無的本地現象,甚至毫不猶豫地扭曲中文獨創句子來定影一些大家心中有數但不一定說得出來的感覺。大概如尼採所說,我們寫文是為了令一些本來未曾表達或不能表達的東西變成可以表達,至於這些東西是否值得表達或保留,我不知道,就讓直覺的寫作衝動代替文章留萬世的大包袱吧。

  正如香港,我們沒有先例,難找借鏡,誤打誤撞,自訂遊戲規則,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欺。我常警愓自己,寫文不要急於附和既有的文學標準,不要自動獻身去配合任何文化大傳統,是叛徒創造傳統、異端轉化正統。

  Together let's live out and write down all the contradictions of our time.」

  沒錯,陳冠中,鄧小宇,我們各自努力過,更仍在努力中。那美好的一仗,我們仍然在打。我們從來沒有離開戰場、離開我們的時代。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21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