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魔术时刻读后感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魔术时刻》是一本由苏伟贞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术时刻》读后感(一):魔术

  《魔术时刻》是台湾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这个书名跟一种电影技术“狼狗时光”有关。阅读此书起来对我而言,有点费力。作者小说的形式上,有不少地方用另一种字体不断插入日记或者其他的片段,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孤岛之夜》《以上情节》《日历日历挂在墙上》等。

  这几篇小说中,我比较喜欢的有《老爸关云短》。很容易联想到关云长。也确实如此,这篇小说里的人物的名字的来历都跟三国演义有关,一方面是思念大陆的文化,另外一方面,跟老爸的老家关云有关系。兄妹几个有趣得很。老爸关云短离家出走,回到老家。女儿回到父亲的老家探访,终究还是理解了深爱她的父亲。海峡两岸,毕竟血肉相连。

  《以上情节……》让人警醒。宝圣的人生就像电影,她的人生轨迹有不少和各种电影暗合的地方。宝圣的人生很是奇怪,如果人生纯属虚构的话,就没有真实感,没有实在的意义。

  开篇《孤岛之夜》让我们见识了台湾的选举。本地的选举还不算真正的选举。孤岛之夜中,可以看到选举的疯狂。选民Vivian 在选举前夜和另一名选民周伟发生***,却并没有听清对方支持的那个党。选举结果也是悲催的,他们都失去了仔细的城市。

  短篇小说《魔术时刻》写到的有夫之妇言静和成群好上了。但他的丈夫和情人对待她的,让她很有尊严。这种婚外情写的与众不同。

  最为台湾知名的作家,苏伟贞这本短篇小说集作品传达出对大陆的好感(比如《老爸关云短》),写作手法独特,如同一个个精彩的魔术,让人琢磨。

  《魔术时刻》读后感(二):魔术时刻和雪

  最早知道苏伟贞这个台湾味很浓的名字,是梁文道的《我执》,有几笔提到她的新书,纪念亡夫的《时光队伍》。说问她这本书用力太深,不知道以后还写不写得出东西来?苏伟贞自己也答,恐怕再写不出。

  第二次看到她的名字,是黄碧云的杂文里,为一篇祭文,被书压死的独立书店主人所写。她早时候在店里买过苏伟贞的书。她写,到我认识她(苏伟贞)的时候,她好像已经是一个饱经创伤的女子了。这句话是我在看《陪他一段》的时候一直盘旋于脑中的。

  那是一个下午,在电脑前面看着这个短篇,外面整个世界很快地黑下来。

  然后是这本《魔术时刻》。名字来源于电影术语,狗与狼的时间,magic hour。从黄昏到彻底黑暗之间的那几分钟。现代小说大多执着于探问时间,一刻钟是怎样在心理上拉长为蜉蝣一生的。路内写过,如果说快乐的时光短暂,而痛苦漫长,那么什么样的痛苦让时间停止,又是什么样的快乐让我们朝生暮死呢?苏伟贞的这几个短篇真有电影感,时间交叠错综,长度自由伸缩。

  小时候不是常常在窗口看书,不知怎么回事天就黑了?最精彩的作品,便能穿越这样微妙的时间。在同名的那一篇里,她写到雪。故事在大连,我想起自己从小到大见过的雪。极为具象的自由和孤独。雪地下面的东西,时光后面的时光。难以言表的纵深和开阔。我觉得是全篇的最佳。

  引几个句子。她真的写得很不容易,用了大力气。

  岁月经过的声音那么尖锐。她那时想,她会不会有一双能看见巷子以外生命风景的眼睛?

  十四岁,她在一个没有任何价值标准的年纪迷路,之后再没有从那个重复的梦境中醒过来。

  《魔术时刻》读后感(三):灰色地带

  一般来说,大家对是非的认知很明朗,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其实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个很大的灰色地带,他暧昧不明,难以界定。可以说是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吧。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词。

  当茫然于魔术时刻里的文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则故事在表演的恰不是那「魔术时刻」被冻结的、淡黄色美好如旧照片的幸福之瞬;而是魔术终止后,无迅黑暗侵夺涌来,所有的语言皆如偽币如狐狸树叶枯萎凋败,你不得不在光度巨大落差的散场时刻推门出场,与外面的世界继续对话(即使再格格不入、混乱或枯躁)──那样的哀慟逾恒。

  顿时有了一点点感悟,无论魔术时刻,还是孤岛之夜……,都是华丽丽的开场,过程再激情再美好,也是一瞬,只换来一声声叹息的结局。用情感来诠释一种现状,一种蔓延的地带。是作者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但是,感觉她想表达的东西太深,也许我只是领悟了皮毛。把这本书研究个56遍,一定有某种共鸣吧?

  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作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

  这是成群理解范围里的魔术时刻。他与言静经过了魔术时刻,最后归于各自平静。

  如此复杂,深沉的书,让我拿拿放放,苦思冥想,一个劲得折腾。

  8篇小说组合而成,情感扑朔迷离。

  当我看过《孤岛之夜》后看《魔术时刻》,还在想着选举场面的混乱。看《倒影小维》时,在为言静和成群之间的无果而纠结。看《候鸟顾问》时,还在想着那个旧照片。看《老爸关云短》后,才让我回归正常,豁然开朗。而后的几篇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哪些是实哪些是虚,哪些是谜面哪些是谜底,谁给谁变起魔术,谁为谁变了魔术?

  当感想大于内容本身时,内心就会翻腾起来,这种暧昧小灰色,真让人焦虑不安。

  当进入灰色地带,魔术可能已经悄悄演绎,只是最后,清晰归清晰,不明归不明。

  《魔术时刻》读后感(四):灰色地带

  一般来说,大家对是非的认知很明朗,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其实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个很大的灰色地带,他暧昧不明,难以界定。可以说是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吧。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词。

  当茫然于魔术时刻里的文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则故事在表演的恰不是那「魔术时刻」被冻结的、淡黄色美好如旧照片的幸福之瞬;而是魔术终止后,无迅黑暗侵夺涌来,所有的语言皆如偽币如狐狸树叶枯萎凋败,你不得不在光度巨大落差的散场时刻推门出场,与外面的世界继续对话(即使再格格不入、混乱或枯躁)──那样的哀慟逾恒。

  顿时有了一点点感悟,无论魔术时刻,还是孤岛之夜……,都是华丽丽的开场,过程再激情再美好,也是一瞬,只换来一声声叹息的结局。用情感来诠释一种现状,一种蔓延的地带。是作者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但是,感觉她想表达的东西太深,也许我只是领悟了皮毛。把这本书研究个56遍,一定有某种共鸣吧?

  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作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

  这是成群理解范围里的魔术时刻。他与言静经过了魔术时刻,最后归于各自平静。

  如此复杂,深沉的书,让我拿拿放放,苦思冥想,一个劲得折腾。

  8篇小说组合而成,情感扑朔迷离。

  当我看过《孤岛之夜》后看《魔术时刻》,还在想着选举场面的混乱。看《倒影小维》时,在为言静和成群之间的无果而纠结。看《候鸟顾问》时,还在想着那个旧照片。看《老爸关云短》后,才让我回归正常,豁然开朗。而后的几篇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哪些是实哪些是虚,哪些是谜面哪些是谜底,谁给谁变起魔术,谁为谁变了魔术?

  当感想大于内容本身时,内心就会翻腾起来,这种暧昧小灰色,真让人焦虑不安。

  当进入灰色地带,魔术可能已经悄悄演绎,只是最后,清晰归清晰,不明归不明。

  《魔术时刻》读后感(五):灰色地带

  一般来说,大家对是非的认知很明朗,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其实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个很大的灰色地带,他暧昧不明,难以界定。可以说是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吧。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词。

  当茫然于魔术时刻里的文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则故事在表演的恰不是那「魔术时刻」被冻结的、淡黄色美好如旧照片的幸福之瞬;而是魔术终止后,无迅黑暗侵夺涌来,所有的语言皆如偽币如狐狸树叶枯萎凋败,你不得不在光度巨大落差的散场时刻推门出场,与外面的世界继续对话(即使再格格不入、混乱或枯躁)──那样的哀慟逾恒。

  顿时有了一点点感悟,无论魔术时刻,还是孤岛之夜……,都是华丽丽的开场,过程再激情再美好,也是一瞬,只换来一声声叹息的结局。用情感来诠释一种现状,一种蔓延的地带。是作者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但是,感觉她想表达的东西太深,也许我只是领悟了皮毛。把这本书研究个56遍,一定有某种共鸣吧?

  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作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

  这是成群理解范围里的魔术时刻。他与言静经过了魔术时刻,最后归于各自平静。

  如此复杂,深沉的书,让我拿拿放放,苦思冥想,一个劲得折腾。

  8篇小说组合而成,情感扑朔迷离。

  当我看过《孤岛之夜》后看《魔术时刻》,还在想着选举场面的混乱。看《倒影小维》时,在为言静和成群之间的无果而纠结。看《候鸟顾问》时,还在想着那个旧照片。看《老爸关云短》后,才让我回归正常,豁然开朗。而后的几篇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哪些是实哪些是虚,哪些是谜面哪些是谜底,谁给谁变起魔术,谁为谁变了魔术?

  当感想大于内容本身时,内心就会翻腾起来,这种暧昧小灰色,真让人焦虑不安。

  当进入灰色地带,魔术可能已经悄悄演绎,只是最后,清晰归清晰,不明归不明。

  《魔术时刻》读后感(六):蒙着思想薄膜的生活

  最无法接受一本书里放有作者的照片,觉得很不自在,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去想“哦,这种文字这种情节是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啊”,所以在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扉页上作者的照片,颇有些排斥,断断续续的看了几个片段后搁置了许久一段时间,这几天重拾时便命令自己压下心态来看。说也奇怪,看这本书的过程,完全没有浮现出作者的脸,大概是书里的文字抑住了作者外貌的浮现吧。

  这是个颇受好评的台湾女作家,文字充满哀怨和冷讽。开篇的《孤岛之夜》就是以开头一大片带着暗流汹涌的嘲讽式语气铺展开来。我觉得她此篇文字包括对白很有些民国时期作家的韵味,比如汪曾祺。台湾党派大选的情节在她这样的文字里透出了一些滑稽意味。

  与书同名的《魔术时刻》说好听点是遵于爱情本身意念的苦恋,难听点便是婚姻出轨。这里的女主角言静,被文字衬托得一如她的名字,不言说的安静,很冷,又冲动。如果《孤》给我的感觉是民国时期的,那这篇则可能完全是这位台湾女作家本有的风格,因为后一篇《候鸟顾同》的文字风格与《魔》几乎类似。

  《候》描述了女孩从小仰望的“顾哥哥”穿插在她成长片段的独白。这个“顾哥哥”在文中的首次出现有点莫名其妙,初看时以为此人非人,而是长着翅膀的鸟,鸟却会说人话?老实讲,此文有些地方我没看懂,莫非我理解能力渐退?比如这句“顾吻她的方式像鸟啄……非常远古。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文中的后续发展,其实也没什么发展了,这算是个闪回式的文章。这位“顾哥哥”是个住在疯人院的疯子,因为大学时追求一名男生被辱而自杀,自此精神失常。女孩也就永远失去了以前那个喜欢微笑看着她喊她“小鬼”的‘顾哥哥’,那个曾把14岁的她当作男孩一样触碰的同性恋者。也许文中所说的那只每年的四月半夜都飞来窗前鸣叫的黑鸟,就是远在海岛边缘疗养所的“顾哥哥”的化身,盼着她来,又不希望她来。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苏伟贞的文字,读来有隔膜,仿佛隔着一层由她思想铸就的薄膜在看她所描写的生活,朦胧,又清醒。

  《魔术时刻》读后感(七):迷宫里的人生百态

  记得第一次读到苏伟贞的文字,是那篇《陪他一段》。在最低潮的时候读到那个故事,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还记得有人说:有些人,一句话,便是一生。就如书中的费敏。那么干净,敏感,聪慧的女子,笑起来,温暖得让人无法拒绝。 她不懂得要,只是记得他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于是她就给了。看到她,就会知道,爱一个人是可以低到尘埃里却还满心欢喜的;是明明知道结果依然奋不顾身的。其实我们都明白,有的人,我们终究只能陪他一段,与他一起走完人生的终究不是我们。

  这本《魔术时刻》,读来依然是感觉熟悉的文字。书里的那些故事就如这个书名一样,像是“魔术”,太多的隐喻,让人看不透。而那些情感,又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每个说故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苏伟贞也不例外。读着这些故事总觉得有某些东西被作者刻意隐藏起来了,被迷一样的缠绕进去,努力想看透,却总是被隔离,隔岸看着这些故事的发生发展,自己始终是一个清醒的观众。

  可能苏伟贞并不是台湾最好的作家,也并不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我很喜欢她的想象力,就拿这本书中的故事来说,读来或许并不那么畅快淋漓,但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同名的《魔术时刻》,关于一场游走于婚姻之外的爱情,本应该是世俗的,但是作者用一场雨中摩天轮的戏把故事演绎的如电影情节般激情和唯美。《孤岛之夜》中的***,也因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政治选举,而让这本是逢场作戏的邂逅萌生出一段情意,这其中的孰真孰假谁又能分得清?《倒影小维》和《候鸟顾同》读来更是觉得混乱,亲情,爱情,甚至同性之间的某些暧昧,以及一帧照片是寓意和一只鸟的隐喻,在隐隐之中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

  关于《老爸关云短》,我非常同意王安忆在序言《解密》中说的:这是“魔术时刻”中最为清醒的一刻。读到这一篇的时候,突然觉得文字中的那份清醒得跟其他故事有点格格不入,不禁让我想起张大春的《聆听父亲》。大概所有这些在眷村长大的台湾作家,都有着一种“外省”情结,故事中总是免不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复杂情感。《使者》一文,亦是如此。

  另外两篇《以上情节……》和《日历日历挂在墙壁》则更加的“电影化”,更难以分辨虚实。前者中那个单亲家庭女孩在虚虚实实间往返,真真假假都在最后一句“以上情节纯属虚构”中戛然而止。后者里那个传统老式的大家族中的老太太,则是在日记中构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用这样的方式来面的丈夫的背叛,与现实重叠又相悖。

  这不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觉轻松的书,每个故事似乎都制造了一个迷宫,走在里面永远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却又似乎看到了人生百态。也正是因为这份猜不透,让每个故事都更加迷人。

  《魔术时刻》读后感(八):落入凡间的女巫

  我评价苏伟贞像个时髦女巫,无论是从立体形象,还是从平面接触,后两句评价有点苏伟贞写作风格的感觉。女巫是褒义词,我固执地认为,因为她有魔法,苏伟贞小说就是女巫手上的水晶球,旋转的永远是未知的世界,或是已知可未被察觉的现实。

  第一次读苏伟贞的小说《魔术时刻》,集结了她的八部短篇。卷首有一篇王安忆老师对此书的导读《解密》,看题目就可知苏伟贞的小说有种不可逾越的神秘感,每篇都像一个魔术。苏伟贞认为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个暧昧不清,模糊不明的时段,在影视技术里将其定义为“狼狗时间”,在拍摄过程捕捉到该时段的抢拍手法叫“魔术时刻”。我同意王安忆老师的观点,如果仅用“魔术时刻”来形容苏伟贞小说内涵构建,显然是不完整的,其深刻喻意恰恰是隐匿在魔术时刻之外。

  苏伟贞的立体形象,来源于书内页的一张像片。她坐在书堆里,黑白影像搭配严肃神情,眼神里饱含睿智深邃,镜头是个大仰角,仿佛她能预知未来。谈及平面接触,她的文字很时髦,扎扎实实的现代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写法,天生的文学语言创造能力,简洁有力。华语文坛颇有几位先锋派女作家,像朱天文、朱天心,还有擅长散文的钟怡雯,她们的作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冷静中渗透着犀利的人生洞察力。

  应该赋予《魔术时刻》几个主题词:女性、孤独、冷静、隐喻。小说的女主角几乎是清一色的知性女子。包括《孤岛之夜》中意欲投身政治的小新党员、《魔术时刻》中多情放任的女作家、《倒影小维》中同性取向的女大学生、《日历日历挂在墙壁》中撰写日记的精灵女童;她们都身染孤独。***后抖落的虚空,婚外恋中的寻找安慰的孤独,爱恋却未能言说的压抑;小说中全部故事都冷到冰点,静得怕人。《老爸关云短》是书中的例外,突出男性主人公,却将喧闹大家庭故事设置得分外冷静,《候鸟顾同》更是把因性别错置造成的人生崩塌聊得那么淡,仿佛世事无常理应为生活包容。

  小说中的隐喻是苏伟贞驾驭得最得心应手的特点,好似经验老道的射击运动员,一击中地。比如《魔术时刻》中的摩天轮,在高空中盘旋时的爱欲时段,恰到好处地点明了婚外恋中所能捕获的欲望与刺激,悬浮于云端是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以上情节》中连续不断的电影片断,暗喻生活就像电影场景,每个片断都拥有特殊的意义。《使者》本是归乡寻根的故事,偏偏故乡晴隆像是生命中的第五季。这篇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同样的归乡,苏伟贞却跳脱了惯常的思念乡情,着力书写一个年轻的身体里隐匿着被禁锢的灵魂。

  苏伟贞的祖籍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人,也许她未尝过天寒地冻,但骨血里早已渗入东北人豪放大气的性格,加上她在军中服役背景,使她的作品不仅拥有女性作家的细腻柔美,还增添了对女性社会存在感的思考力,扩展创作格局的外延线。

  苏伟贞不太像作家,倒像女巫,她的文字充满魔力。写一篇小说好像表演一场魔术,手握水晶球的她,即能洞察现实,又能预知未知,这样的女子谁不爱?

  (已发表于生活周刊)

  《魔术时刻》读后感(九):看得到的文字 读不懂的时光

  看得到的文字 读不懂的时光

  ——《魔术时刻》的光影与惆怅

  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一本书,都不会想要知道结局。因为书本再厚也有读完的一天,但是现实的时光,那么漫长,我们没有办法演绎这样的精彩。沉浸于长篇小说的鸩酒之中,是逃离一刻的无奈、一刻的哀伤、一刻的难以忘怀。读书读到后来,我们其实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只是习惯,有这样的一刻,可以拥有幸福,拥有自己的世界。

  以前是没有读过苏伟贞的书的,《魔术时刻》是第一本。八篇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魔术时刻”的独有手法,王安忆所作的他序……这些都为我们阅读这本书做了一个华丽丽的开场白,但是文字组成的演出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爱上这样的情节起伏么?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在阴沉的早晨,在凉风吹拂的午后,在空旷的教室,耳麦里的声音流淌过,是林海或者石进的钢琴曲。

  短篇小说的精华就在于,你阅读它的时候,就仿佛迅速进入了一个别样的空间,当你读罢,却也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正在用我们每个人的方式,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故事给我们的震撼,会有那样一个时刻,也许就是“狼狗时刻”,我们会不知不觉想起某个片段,在这本书中,在故事里,在某个折角页的字里行间。

  说实话,八个故事,读两遍,真的不能说是全部读懂了,而且暧昧不明的情感态度,镜头化的语言手法,让人觉得你感到美,却又说不清他们是什么。最为“显像”的《老爸关云短》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但也不敢说就完全读懂了,仿佛在简单的背后,会隐藏着什么东西,更加激烈地触动我们的心。但是,我们何必在读不懂的时光中纠缠于作者阐述的细节是这样还是那个,又何必问我们知道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色彩,在光影交错的文字中间,我们只要见到我们自己,不就足够?或者,我们见到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梦想要拥有的心,我们曾经遇见的日光,不就值得?

  也许,会是《孤岛之夜》台北的行人就如同上海街头会有的匆忙交汇成人世界不再有感情的轰轰烈烈如同漩涡一般吞噬我们的人生留下的只有我们在速食餐厅点餐一般的爱欲纠缠。

  也许,会是《日历日历挂在墙壁》里如同八点档电视剧一般的情节却向着腹黑却纯真的存在美好的方向发展两个本应该相互别扭着的女人(女生)却因为一种说不清的对于相须相伴亲情渴望而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地undercover着的长镜头逆光背影。

  也许,会是在读到小安的时候想到我们自己何尝不是有这样一个《倒影小维》为我们所艳羡而永远无法成为这样子的女生只能沉浸在叔本华或者扎拉图斯特拉之类的名词里做一个另类却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人让我们能够欢喜和忧愁却不用担心我们背后的世界。

  这些都会在我们的“魔术时刻”里,在被作者捕捉到的我们的瞬间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取景,又或者,这些胶片,本来就是我们的记忆拍摄的泛黄的电影。

  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坐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回到了新校区。在四楼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冷空气摆动着窗帘,你知道的,风来了,一如,当你阅读的时候,你的心中,被懂你的文字,以及不解风情的岁月,轻轻柔抚过。

  看得到的文字,读不懂的时光。

  《魔术时刻》。

  y 林怿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m.13:39

  写于黄家湖•r402

  《魔术时刻》读后感(十):“狼狗时光”中的悬置和明晰

  苏伟贞在她的小说集《魔术时刻》中有这样一段话,“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做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magichour),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如此定义的“狼狗时光”,因其处于中间地带的暧昧、短暂的悬置和出窍、难以接近的明晰,一下子就抓住了我。

  是的,苏伟贞的某些小说细部很有镜头感,而我们回缩摄像机,给予全局观望时,又会发现她的小说营造了一种电影的意味。在小说《以上情节……》中,便有一个痴迷于电影的女子宝圣。当电影院的灯光暗下去、幕布的荧光亮起来的时候,或许也有一点“狼狗时光”的况味。影像闪烁变换、一大片的安静、身躯微微后靠的姿势,都市男女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电影,在短暂的时光中变得轻盈、失重、出窍。电影成为都市状况的隐喻,朦胧难言的状态正是时代男女处境清楚不过的表现。这里有台北选举争夺战中,两个来自不同党派男女的一夜倾城之恋,选举的结果使他们都失去了这座城(《孤岛之夜》);有在摩天轮上短暂、迷蒙的偷欢,俟雨过天晴,一切才逐渐滑回正轨(《魔术时刻》);而宝圣,埋在位子里,则永远地沉溺在电影院里,小说最后打出了“以上情节纯属虚构”的字幕。

  但显然,苏伟贞并不止步于在电影借构中完成对都市男女生活精神状态的描摹。她隐隐地给了笔下人物一条路途——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与追认。充满悖论意味的是,迷失、苦痛中的深层思索和反复追问,恰恰使暧昧的狼狗时光成为我们逼近明晰的绝好机会。于是,那些遥远的路途是苏伟贞小说中另一个无法剥离的意象。《候鸟顾同》中的内陆西南之旅成为一个拐点,《老爸关云短》中前往茫茫东北的认亲与重逢是小说的悬宕之所在,还有《使者》里“我”伴随母亲那场被久久延后省亲中的意外收获。“狼狗时光”中的行走,被苏伟贞描摹得细腻真切;她未曾放弃笔下的人物,而是给了我们更多明亮的启示。

  《魔术时刻》这部短篇小说集之所以能形成一种较为整饬的风格,篇章之间有着的有机的联系,或许还与小说中某些未曾道破的情致有关。作家构想的大陆,是一个隐然、巨大且无法避免的存在。且不说小说中那些浓厚的家国故土、历史血脉、身份认同的思绪;那些我在上文提到的都市男女的暧昧、悬置也有着强烈的伤时之感,他们的忧患也隐隐的由时代、局势的影响所致。就像萨义德在《论晚期风格》中指出的,生命临近终结这样一种巨大的感知,会改变某种创作的趋向,获得新的风格一样;处于一种微妙特殊位置的台湾作家,也必然在创作的趋向上反映时代的处境。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魔术时刻》是能读出很多意蕴的作品,这一点,是不是又契合了“狼狗时光”的表述呢?不过,作者对个人情感极其细腻沉著、近乎偏执的刻画,以及两地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还是给小说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阻滞之处。

  (for 99read)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