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加伊姐(不闲聊)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陈夕
相信大家都曾被这样一则新闻刷过屏。
长沙一名视障女子在与友人在外就餐时因携带导盲犬而被保安刁难,保安甚至因该女子看上去与常人无异而脱口大喊:“谁是瞎子?”双方因此爆发冲突,最后在警方介入下,这名女士才得以携带导盲犬进入餐厅。
摩擦与冲突,不过源于不了解“导盲犬”的工作属性。
央视新闻就曾在今年的助残日发起全民科普,以多图形式展现导盲犬在助力视障人士生活的重要地位,以及导盲犬在公共场所出现的必要性。
有关残障人士出行路遇爱心人士的新闻我们都听说过很多,但作为正常人的我们一定做不到感同身受。
如果他们需要独自外出时怎么办?如果身边恰好没有可以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怎么办?
在某视频平台有一位vlogger,因为腿部残疾出行必须依靠轮椅,乐观的她生活中也非常独立,还曾以戏谑的口吻调侃着对比各大厂商出品轮椅的用户体验。
甚至各个城市对于车辆占用盲道的情况分析。
也正是她的出现,令观看她视频的网友们意识到了,不是每一位残障人士都希望身边时刻有人为自己提供帮助。
在成为残障人士之前,他们首先也是一个单独的生命个体,会有自己的情绪与渴望拥有的独处空间。
而导盲犬的存在,恰好是给予视障人士独处空间的“安心”基石。
作为工作犬犬种之一的导盲犬,也因为过往太多的不了解被大家所排斥,但即将于7月25日上映的电影《小Q》就通过一只导盲犬的一生,向大家展现了终生致力于提供帮助的它们,在拓宽盲人生命维度方面做出的一切努力。
电影《小Q》立足于导盲犬从出生到训练乃至与盲人“配对”成功开始服务的一生。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注定了其故事的不平凡。
骄傲自负的天才糕点师李宝庭中年失明,周围的人谨小慎微的态度都可以触动他本就敏感的神经。
在仅存微弱视力的时候,李宝庭曾与妹妹去友人家中作客,却因为友人担心他无法辨识方向赶去开灯闹得不欢而散。
曾经到达过巅峰的人,却因为不可抗力在人至中年受到打击,这一摔必然能令人心如死灰。
从此消沉的李宝庭摈弃了一切社交活动,只独自将自己锁在家中与酒为伍。
原本身为顶级厨师的他,也仿佛放逐自我般以味同嚼蜡的速食果腹。
好在因为友人的协助,通过训练的导盲犬小Q进入了李宝庭的生活,但在送走机构负责人后,李宝庭却突然大发雷霆:“如果这次不成功的话,别再去求人给我配只狗,我不需要人帮!”
抵触与抗拒,是李宝庭面对小Q的第一反应,也正因为带有这样的情绪,令李宝庭一个不顺心便将小Q丢出家门,外出时宁可使用盲杖也不需要小Q的协助。
但在导盲犬小Q的世界中,周围的一切都是善意的,有着需要它们来帮助的人。
在机构负责人的协助下,李宝庭开始“使用”起了小Q,他将负责人鼓励自己的话理解为嘲讽,在公园里帮助小Q解手时无奈地感慨着:“铲屎铲尿这就是我的新生活,跟着我就是你的新生活。”
正是出于对前方未知的恐惧,令李宝庭一次又一次地企图“释放”小Q,正如同他企图放弃自己的生命。
影片中有一个桥段处理得极好,当李宝庭因为小Q的协助重回甜品店时,几名顾客议论着他失明的近况以及对其能力的担忧后,李宝庭选择了在路口以冲动的方式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一直跟在他身旁的小Q却不顾危险地扑倒李宝庭,在其不慎擦伤的手背上不断舔舐。
也许就是在这一刻,李宝庭意识到了这个面对自己恶劣对待依旧不弃不离的小生灵的忠诚,那些在他失明后锁闭自我视而不见的东西——关心与爱。
得到良心发现的李宝庭开始了重启人生,他不再畏惧他人的目光勇敢外出:拜访了多年未见远在千里的师父、与一众年轻徒弟在草地上赛跑、出书作传,坦然分享失明后的心路历程……
正是小Q的到来为他的人生点亮了希望的光芒,一人一狗慢慢走向信任和依赖的过程,也是观众在观看电影《小Q》时不断被拉近的共情过程。
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说过15年前席卷全亚洲票房的《导盲犬小Q》,那部当年创造日本票房纪录的电影,不仅解释了导盲犬存在的意义,也赚足了所有观众的泪水。
与《导盲犬小Q》一样,即将于7月25日献映大荧幕的《小Q》同样改编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与摄影师秋元良平共同创作的小说《再见了,可鲁》。
而《小Q》又不简单只是 《导盲犬小Q》的生搬硬套,这个得到香港导盲犬机构协助的影片,更多地融入了本土化的特色。
随处可见营造的生活气息以及口语化的平实表达,寄养家庭的选择乃至“傻闺女”这个李宝庭对于小Q的爱称,从细节处体现了影片主创的匠心独运。
更不要提最近影片主演之一梁咏琪在广州海珠区赛北斗导盲犬服务发展中心熟练地与导盲犬训练与互动,《小Q》被拍摄时所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著名诗人拜仁在为其爱犬写的墓志铭中曾说,“埋在这片土地下的遗体,生前美丽却不虚荣,强壮却不傲慢,勇敢却不凶残,具备人类一切的美德,却毫无人性的缺点。”
诚然,宠物对于主人而言,毫无保留又不掺杂任何私欲的情感,是最令人动容的。
所以我们常说,“宠物能够陪伴主人的只是一阵子,但你拥有的却是它们的一生。”
这一点,相信所有养过宠物的人都能理解,宠物所给予我们的特殊陪伴,是其他任何情感都替代不了的,家里那只不会说话但永远用行动表示的小可爱,永远牵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条神经。
而作为一只服务犬,导盲犬需要牺牲得更多,它们万中选一,不仅要温和聪明还要查先辈是否有伤人纪录。
在经过严苛的培训与选拔后,导盲犬会与需要的视障人士进行“配对”,协助他们完成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指引,并提供周全的保护。
即便如此,导盲犬在公共空间出现时,还会有人因为担心狗吠与掉毛等对它们投以异样目光,正如新闻中被拒之门外的导盲犬,被拍到时楚楚可怜无所适从的表情。
电影《小Q》的对白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人们都说导盲犬很可怜,生下来就要开始工作,但谁又能知道是不是小Q选择了我们呢?”
为盲人提供必要帮助,驱散感情阴霾,引导盲人走向更为光明广阔的未来,并由此拓宽他们的生命广度与深度。
可任何感激的话它们却听不懂,只要主人一个招手,一个摸头,哪怕只是一只小小旧旧的棒球,已足够令这群可爱的小生灵高兴半天。
除了剧情方面,《小Q》在社会意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相较于我国1700万人次的庞大盲人群体,却仅有200只左右的导盲犬投入使用。
这背后,在驯养员们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更多的人给予导盲犬在公共环境出现的理解与支持。
除此之外,在近日的央视新闻推送中还报道了一对盲人夫妻的真实故事。
十多年前,这对新人共同参加残奥会却擦肩而过,却因为同时申领导盲犬最终促成了婚姻,他们因此选择在导盲犬基地、《小Q》剧组的的见证下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小Q》剧组的主演之一更成为了证婚人。
新郎更是在婚礼现场动情地说:“希望以后我们一家幸福美满,也愿我们的‘毛孩子’永远健康。”
《小Q》改编自日本小说《再见了,可鲁》,在日本,社会能够有关导盲犬训练所这样的机构,社会上,有一个接一个的自发组织,来完成导盲犬的选拔和训练,并能够将导盲犬提供给那些并不富裕的视障者。
而这一切,也体现在了《小Q》这部电影里。
最重要的意义不止于电影,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等到《小Q》上映后,会有更多的人在面对导盲犬在公车、公厕、飞机、餐厅出现时,能给予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
微信订阅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我们一不小心 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伊姐看电影”设置为星标★关注
只需要五秒钟哦~~
先点击任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字“伊姐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