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把人当垃圾的是个什么心态?

2019-07-10    作者:李松蔚    来源:网络

  最近有一篇爆文,《垃圾男人分类图鉴》。

  阅读千万+,点赞也有好几万,据说还被官媒转载了。可见受欢迎程度。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看完都觉得有问题。我也看了,算是带点恶意的玩笑吧,就玩笑来说并不值得特别讨论。但受到这么热烈的追捧,就还是想说两句。

  它反映的,是对关系的普遍性绝望。

  因为绝望,才要在想象世界里出一口气。不沟通,不解释,一丢了事。倒也没什么错,这么热烈的追捧肯定有道理。有多少追捧,就说明有多少人在日常的关系中怨气深重。怨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解决的通道。日复一日地积累,最后才会幻想「嗖」的一下,把一切都丢进垃圾桶。

  丢完,拿扫把一怼,什么都好了。

  重点在这个「丢」字。

  一丢了之,看着都爽。但是点完赞,发完朋友圈,回到现实中怎么办,真的丢吗?随处都有男人可以被鉴定成垃圾。按照作者的标准,也不必有什么天理难容的罪过,所有「知道自己普通还不努力」的普通人都是垃圾。或者说,只要让伴侣感到不满的,都可以叫做垃圾,大多数人恐怕都逃不掉。

  世上有几个人能让伴侣没有不满呢?

  那怎么办,丢吗?丢完就有幸福生活了吗?

  所以这幅漫画的问题,用一句俗话来说,叫做管杀不管埋。它指出了让人痛苦的现象:很多人不做家务,不好好说话,不求上进,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它提供的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给这样的人贴上「垃圾」的标签,然后一丢了之。

  然后呢?然后它认为问题解决了。

  爽是爽,就是很难有现实意义。

  当然,牵涉到男人,就牵涉到性别对立,很复杂。我们先讨论一个简单版本:不考虑性别因素,任何人在面对一个共同生活的伴侣时,假如他有什么特点让自己不爽了,是只有「丢进垃圾桶一棍子怼死」一种沟通吗?或者说,如果我们仅仅只依赖这一种沟通,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沟通,是我们一直说的关键词。

  问题随时有,关键是应对的办法。关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有需求,别人不满足。这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一段互动的关系中,我是可以参与这段互动的。既然是人,就可以沟通。沟通有很多种,温和地表达是一种,严厉地表达又是一种。赞美是一种,撒娇是一种,批评又是一种。

  好好说不行,还可以吵,还可以打。

  总而言之,人有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想活得称心如意,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沟通是一个环形的链条。对方的行为总会引起我的反馈,我的反馈又继之以对方的行为。这么一个环路,往往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相辅相成。有好的伴侣,同时也就有激发「好伴侣」的沟通方式,反之亦然。

  人的行为是在互动中塑造出来的。要把对方的行为,看成是「我—对方」沟通链条上的一环。这个视角让人不舒服:「你的意思是,他做得不好,我也有责任咯?」但这句话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表达:他做得好,你也有贡献。

  当然,每当这么讲的时候,都会有人问:「有没有无法沟通的垃圾人呢?不管我们怎么沟通,他都很垃圾!」也一定有人现身说法,举例子说自己遇到过的某个极品,怎么沟通都无效,最后只有丢掉拉倒。——是有可能,但这就是我们在讨论这类问题时的困难。只要是跟人有关的问题,无论你提出任何方法,都可以有反例说明,这种方法可能没有效。但问题是,因为这些反例的存在,是不是就能推出一个结论:一切方法都是无效的呢?

  既然无效,那就只能上最后的大杀器了。

  所以我说,它反映了对关系的绝望。

  对关系的绝望,而非对伴侣的绝望。它给了读者相当消极的暗示:「你只要遇到一段不满意的关系,什么都不用想,只管丢。」当然也是一种安慰:「这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垃圾,而非你搞不定这段关系,你丢得理直气壮。」

  这样的暗示加安慰,潜移默化地混淆了关系中的重点。早在几十年前,心理学家弗洛姆就写过一本《爱的艺术》,放到今天仍然是畅销书。书的一开始就提出:「爱不是对象的问题,而是能力问题。」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我们来听听他老人家怎么说:

  

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产生这一看法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的根源基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二十世纪在选择「爱的对象」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九世纪在许多传统的文化中,导致婚姻的往往不是爱情,也没有交往。婚姻多半只是通过男女双方的家庭、介绍人,或者在没有撮合者的情况下以条约的方式确定下来并进行的。婚姻要门当户对。至于爱情,人们认为只要结了婚,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弗洛姆:《爱的艺术》

  「垃圾男人及时丢」,本质上还是「爱取决于爱的对象」的思想,看似新潮,实则陈腐。等我女儿长大了,我希望她身边的环境里少一点这种思想。这会让她搞不清重点,把希望寄托于「遇到一个对的人」,致力于给「人」贴标签,而不是对「能力」的培养上。她的人生就容易任由他人摆布。

  除非上天垂怜,给她一个完美对象,这之前就只能是遇到,丢掉,遇到,丢掉……

  当然,较真地说,看到自己有权离开一段关系,这也是一种能力。也许这幅漫画想表达的是,「敢于放弃」也是一种达成诉求的手段。也对。但凡事有一个度,如果一个人只靠这种手段,连做家务的矛盾都可以导致分手,那还是缺乏能力。就像我教学生做心理咨询,跟他们说,要敢于承认自己做不到,这是一种技能。但如果遇到一切情况都说「我做不到」,那他们还是不及格。

  总得让自己多学习一点本事吧?

  最后重申一遍,这篇文章想表达的观点:

  你有对人施加影响的能力。

  记住这句话,你有对人施加影响的能力。也许你正处在一段无力改变的关系里,很绝望。但请你记住这句话,不要被绝望感所裹挟。人顺着绝望的心情想下去是很简单的,随手点点赞,转朋友圈。但时间长了,就会信以为真。

  无力会让一个人安于无力。

  「丢垃圾」告诉你,遇到不如意的人,你只能丢掉,没别的办法。这句话无论如何不要听信。你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许多行为。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对人施加影响。哪怕对关系绝望了,只能转转「丢垃圾」这样的漫画,换个角度来看,也是在她的工具箱里增添了几种施加影响的方法,比如:

  1,通过强调,向对方传达她的决心。

  2,通过抱怨,让对方了解她的好恶。

  3,通过威胁,让对方做事时始终心存忌惮。

  这些方法未必能在这一次帮人达到目的,但至少要看到它们这一点点的效用。你在工具箱里的工具越多,就有更多选项可以选,在你决定「丢垃圾」之前。

  多用自己的力量,就没有那么多「垃圾」。

  最后讲一点性别议题。有人说这幅漫画是在表达女权思想,恰恰相反,它的内核是非常男权的。它说的是:女性无力影响男性,她们的幸福建立在男性「自觉」成为一个好男人的基础上。如果一个男性缺乏这样的「自觉」,女性对此做不了更多。她们只能承认对这段关系的判断失误,选择止损离开。

  难道一切只能依赖于男性的主动么?

  这就是问题。它暗暗鼓吹一种信念,压缩甚至否认女方对关系施加良性影响的权力。要是打定主意只想一个人生活,不乐意跟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样想也就罢了。但如果置身于一段关系中,却任由自己耽于这种信念,还在相互的点赞中满足:「果然大家都像我一样没办法」,那不会有什么好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