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向美,向远方
◆ ◆ ◆
「 爱书,是一种瘾」 from温暖-第1001篇原创文 清晨六点 遇见每一个 向阳而生的你
1
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
倒不是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多少功利性的好处,仅仅因为读书的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感动。
聊起书,就像谈起了一场怦然心动的恋爱,心里很甜,很美,幸福的味道扑面而来。
同时我也喜欢买书,尤其喜欢经典名著,越古老,年代越久,越有争议的书,通常都是我的最爱。
因为能经得起岁月洗礼,历经沧桑,经过无数代人甄别,依旧能保留下来的,多半是精品。
记得作家周国平曾说,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
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它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证的一位,
多少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2
第一、选书。但凡我买的书,就像挑选新衣服般,一定要看出版社,翻译者,出版年份,甚至要去了解作者在写那本书时,处在怎样的人生阶段和状态。
可以说,我选书的严格程度,堪比公婆选媳妇。因为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定要把最宝贵的光阴,留给最好的书籍。
因为你每读一本烂书,就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选择自己的境遇,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选择好书,努力冲破自身的天花板,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滋养,进而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第二,看书。但凡我买回家的书,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将它们看完,甚至有的,会反复阅读。
比如到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最爱的三本书,第一本《红楼梦》,第二本《悲惨世界》,第三本《月亮与六便士》,我几乎每隔一年,都会再认真重看一遍,当然每次都有不同的领悟和体会。
如今也有很多人,喜欢买书,但是从来不看书。对我而言,每一本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我既然买了,就一定会看,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看书人的信仰吧。
我甚至时常把买书不看书的情况,比喻将嫔妃打入冷宫,既然有缘遇见,就一定要善待。
第三,藏书。但凡我看过的书,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分门别类,然后放置在书架上。
甚至我特别偏爱的,比如《百年孤独》、《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我还会特意放在床边,总之,每天看见它们一眼,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有一次,有个朋友,向我借了两本书,路遥的《人生》,还有《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之后就因为各种原因,再也没还我。一直到现在,我还惦记着那两本书。
其实我藏书也不多,不过是每个月都有固定买书,并且但凡被我放在书架的书,几乎全是看过的,而非仅仅作为装饰和摆设。
3
不得不说,对于书,我是相当“抠门”的,我舍不得把自己看过的书,借给别人看,我宁愿买一本新书送给别人。
因为每一本经过手指和掌心触碰过的书,都带有伴随我成长的痕迹,甚至自己的味道和触觉。
我甚至做到了,随时拿起一本看过的书,就能立马回忆起,看这本书时的状态和心情。
有一次我搬家,发现少了一本《包法利夫人》,后来我又重新买了一本,看过以后,再放回书架。
这或许是一种特有的仪式感吧,每一本书,只有读过,才有资格放书架。
其实一谈起书,我就有说不完的话。甚至我对书的眷念,可以跟对人相媲美。
曾经我觉得这是一个怪癖,后来,看到冯骥才的一篇文章《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里面讲到,
有个叫莫拉的老妇人,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都必须用眼睛扫一遍,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感到很满足,然后才肯睡觉。
其实我非常能理解这样的习惯,因为于我而言,书就像是刻入生命中,一种很奇特的情感。
无论再疲惫,再痛苦,乃至最迷茫的时候,读书就像回家,一拿起书,我整个人就安静了,甚至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安定。
你相信,这个世上,有超越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感情吗,以前我不信,后来当我读了更多的好书以后,我慢慢相信了。
于我而言,书籍就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一个心灵的休憩地,甚至更准确的说,没有书的人生,不够完整。
读书,藏书,爱书,是我这辈子,都戒不掉瘾。
写于2018.8.31
- END -
作者:李思圆,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新书《生活需要孤独感》正在热销中。
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得新书。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