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中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吃冰,吃掉全世界三分之一冰棍

2019-07-02    作者:lindan9997    来源:网络

  中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吃冰,吃掉全世界三分之一冰棍

  2019-06-27 lindan9997

  夏至将近,溽暑渐起,光阴过隙之外,已是北半球人民又一度吃冰的时节。

  所谓吃冰一词,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具体操作起来,各项环节往往因人而异,单说一个“吃”字,便有视饮食风俗、食者年齿而延伸出诸如咬、吸、吮、含之类不同实践法则,而至于被吃的“冰”,多半时刻也要依情况而变幻出不同的冷食品类。

  炎炎三伏,一腔冰饮由唇颊而下缓缓消融,伴随着胸腔之间那股冷气的蓄积,一个畅快的激灵过后,世态凉热皆已抛诸脑后,唯有嘴角馀下的一抹甘甜,伴随心头的一阵清爽,成为酷热夏日留给往后岁月的美好回忆。

  01

  放眼寰宇,诸般民族、人种之中,受气候条件、文化习俗的影响,饮冰之举往往不能广及所有。

  赤道居民之不可语冰,爱斯基摩人不识暑热,此皆自然之造化,非人力所能及也。

  然纵观中高纬度之地,横览“饮冰”族众之中,若论起“吃冰”这一行为的历史、花样、文化,恐怕泱泱四海,无出国人之右者。

  中国人的吃冰史,是一部混杂着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言谈至此,不少老饕或都两眼放光、如数家珍。

  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所谓的“凌阴”就是藏冰室,早在远古时期的周朝,劳动者就已经充分发挥智慧和经验,在冬天里开凿冰块运进地下室中贮藏,以备来年盛夏。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

  春秋末期的时候,冰饮之风更为盛行。各方诸侯都喜欢在筵宴中加入冰镇的米酒待客。《楚辞•招魂》里也留下了“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冰的加入,让原本醇香扑鼻的米酒更添几分甘冽和清爽。

  彼时高超的冷饮制作工艺透过文字,历经绵长的岁月,依然令不少现代人心驰神往。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本是自然和地理学科中崇高的法则,而天道之外,“储冰”这一“纵人道以制之”的手段,却在无形中,为这段过往凭添了几分人文情怀。

  与此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冰饮“贵族独享”的特权,也在时间的消磨中逐步下沉至市井。据《唐摭言》记载,盛夏时节,就有蒯地人卖冰于市,当然,开始的价格仍然高不可攀,史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等价金璧”。

  直至元代的时候,普通的老百姓才终于有机会美美地吃上一口水果冰沙,知识产权意识超前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防止自己独创的牛奶冰激凌的做法外泄,还特意颁布了禁止民间制作的法令。

  然而,出于待客的热诚,这位兄台最终还是允许马可•波罗把这项工艺带回了欧洲。

  据说后来,这种冰淇凌还出现在了英王亨利五世的加冕典礼上,新国王只吃了一口便惊为天人,当得知这种不可思议的食物还是从东方传来的时候,这位戎马一生的战争狂人,罕见地放声赞叹,并向遥远东方素昧平生的华夏古国表达了敬意。

  0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民族品牌也借此机遇成功崛起,走向了世界。

  作为最古老的“冰食世家”,冷饮这一行业本该也一道乘风而起,重现往日辉煌,然而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广大的国产冷饮品牌却始终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不少企业还在国际品牌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临倒闭。

  时至今日,国内的冰淇淋市场已经形成多家外资、本土乳企以及存活下来的区域性老牌冰激凌企业“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如今,不少便利店的冰柜里,中高档价位的冰激凌,清一色的都是外文名字,哈根达斯、雀巢、DQ、和路雪,这些源自于欧美的品牌,几乎成为了高端冰品的代名词。

  资料显示,2017年的冰激凌行业十大品牌中,只有三家属于中国本土,这三家里,真正能打的蒙牛和伊利,也只是抢占了一定的中低端市场份额,面对高端市场的一系列产品大多反响平平,乏善可陈。

  拯救了国产冰品行业最后牌面的,竟然是两家乳制品企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与此同时,曾经带给无数80后90后们美好童年回忆的地方品牌,也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着。以德式,天冰为主的区域性老牌冰激凌企业,和大批的中小民营企业加起来,也不过占据了这个庞大市场的区区三成。

  另一边,伴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这些地方品牌的前景也愈发堪忧。

  冰箱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对于不少冰品赖以存活的线下零售来说,同样等条件下的一箱冰棍,总是卖利润大的赚的更多。

  前几年蒙牛和伊利关于冷饮线下渠道的争夺战中,彼此就都曾通过向商超免费提供冰柜来获得市场占有率,这种“烧钱”的战争,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的。

  此外,伴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升级,留存在一代人记忆中的许多经典款式也开始遭遇了销售瓶颈。大舌头、老冰棍、七个小矮人……这些由简单的糖精和水所构筑的味蕾记忆也变得不复存在。

  记忆里,一道道弄堂与小巷间穿梭的叫卖声逐渐朦胧,再回首,已成绝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