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又被放鸽子了,开心!

2019-06-12    作者:爱“放鸽子”的    来源:网络

  接到好友因临时有事而取消出行计划的通知,简直可以称作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惊喜和福音。

  因为这意味着突然多出一整个下午的独处时间,不用挑衣服、打扮自己,不用“舟车劳顿”去往很远的地方,不用担心排队的不愉快,可以尽情享受一个人在家的自由……

   独处,并不代表孤独 

  可能看完开头,已经有辩友做好攻击我不思进取、不知好歹的准备了;或是有知心朋友准备安慰我“年轻人,大好时光,为什么要窝在家里,不出去浪见识大好世界呢?”

  喏,这就是大家对独处的误解了——独处=没有追求+空虚寂寞冷。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公园时,总会收到别人的各种眼神,这眼神或是假装不经意的一瞥,或是带着些许关怀与同情,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独处总与孤独联系在一起。你独处,就代表你无人可约,是一种社交上的失败。

  但事实是当独处是由我们主动选择时,从来就不代表孤独

  在日剧《家族的形式》中,崇尚独处与自由的主人公大介,经常会收到来自周围朋友的“关怀”:“一个人肯定寂寞孤独冷吧?”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的独处时间被安排地满满的,健身、骑行、旅游,每一件事都让他乐在其中。

  因为是他自己希望独处一段时间,而并非是因被社交关系网抛弃,很多喜欢独处的人同样善于社交,乐于拜访朋友,喜欢娱乐。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在《精致的独处》一书中就有提到,从北美到韩国,独自生活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据预测,从现在到2030年,单人家庭将是世界上所有家庭类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更多的人在独自吃饭、独自旅行,而且增幅显著。

  而在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研中,大约85%的受访成年人(包括男性、女性)都表示,时常有一段完全独处的时间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就连典型外向型人格的比尔·克林顿都承认,在他当总统期间,“每天都要安排几小时独处,进行思考、反省、计划,或者什么也不做。”他说:“我经常会少睡一点,就是为了换取更多独处的时间。”

   为什么选择独处?

  我们曾做过一个关于“独处”的征集,在谈到为什么选择独处时?大家的答案是:

  “这样才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不用跟任何人打交道”

  “因为可以不说话,这样就可以听见自己的声音”

  “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小‘惊喜’或‘惊吓’”

  这些理由并非没有原因。

  如果有空把视线从手机上移开几秒钟的话,你会发现不管是在路上、餐厅里,还是地铁上,大家都牢牢地将手机攥在手中,鲜少有人能够忍受把手机放在包里,大家都处于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中,随时准备获取最新的资讯,随时准备回复来自各方的消息。

  而独处,是我们在城市中为自己建造的房子

  它将我们与外界的一切隔开,我们可以不和任何人对话,不去操心任何意外,独处时的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奥黛丽 · 赫本在接受《生活》杂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必须经常独自待着,如果从周六晚上到周一早上都能独自待在我的公寓里,我会非常开心。那是我给自己充电的方式。”

  而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抑或是处理自己的情绪,都会是一段不错的体验。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斯蒂芬妮 · 罗森布鲁姆就通过在四个不同城市中完成的“独处之旅”后,在《精致的独处》中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道出了独处的价值:独处,是向自己发出一次邀请,通过了解自己和整理心绪,来获取新的能量。

  《精致的独处》

  [美] 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 | 著

  杜菁菁 | 译

  2019年6 月 未读 · 文艺家 丨 出品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文学、艺术、科学等各种领域的名人对待独处的方式

  达尔文在书房和他称之为“思考之路”的小径上的独处让他完成了《物种起源》。

  达芬奇的独处方式就是跟在他觉得不同寻常的男男女女后面,尤其是“长着奇特的头发或者胡子”的人,最后,凭着记忆把他们画出来……

  他们无不在忙碌的工作或是家庭生活中力求独处的时间,作为给自己“充电”,甚至是感受幸福的方式。

   独处,并不是为了逃避这个世界 

  我们无法否认和朋友或伴侣在一起的经历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但是回想一下,你会发现当和朋友或伴侣一起去往某处时,我们很难不会因为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而让自己做出一些退步。或是在看展时,为了不让朋友等太久,而匆忙离开自己十分感兴趣的那副画;或是为了迁就伴侣的喜好,而放弃自己垂涎已久的那家餐厅……

  与此同时,和朋友在一起往往还会让我们分神。

  一项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研究指出:对话会妨碍参观者与艺术作品建立联系,没有与同伴讨论作品的人,会更频繁、更强烈地受到情感刺激,在更大程度上做到“所有感官都保持开放和警觉”地进入展览。与独行的游客相比,和别人一同到艺术博物馆参观某个展览的游客,对展览深刻内涵的感受明显更弱

  因为独处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专注,让我们的感官更为敏锐,即便平时总是忽视的事物,这时候也会仿佛被画上了h。那些因阳光照射而投向地面的斑驳树影,花瓣上蓄积了太久而流向花心的露珠,雨水滴在窗台上而发出的“嗒嗒”声,它们从来都没有藏起来,但只有独处的时候你才终于发现了它们。

  在《精致的独处》中,罗森布鲁姆就在旅途中发现了许多物件和护身符,比如巴黎花园里的神秘书籍、欧元硬币、被改过的路标……其中神秘书籍上贴着“图书漂流”的标志,在到巴黎之前的几年,她就曾看过关于“图书漂流的宣传,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当初我和同伴一起来逛花园,很可能就不会发现放在角落里的这本书了。”

  因此,只有在独处、有时间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时,我们才会无所顾忌地为自己去经历一切,获得意外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也会更强烈,更新奇。

  所以,我们选择独处,并不是为了摆脱朋友,逃避这个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去发现,去了解,去感受。

   互动话题 

  你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喜欢独处?

  你独处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

  ?️

  编辑 = 镜子

  图片来源 = GIPHY、网络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