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王阳明心学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二)

2019-05-24    作者:会飞的猪    来源:网络

  那一本之理和分殊之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天地之间的一切万物,它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具体的事物之所以是这个状况,而不是那个状况,任何事物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不是任何其他样子。他是因为从一本之理那里获得了成就对一个事物之所以如此的状态的原理,这个是分殊之理。尽管分殊之理和一本之理在某种意义上面来说,分殊之理是从一本之理那里获得的部分,但这个部分,只是一个说法,并不是说部分就是残缺的。从这一个具体事物来说,他从一本之理那里所获得的分殊之理,对于具体事物本身而言是圆满的。所以如果说一本之理是大一,是完满的。分殊之理作为小一,同样是完满的。关键的问题在一本之理和分殊之理他们本质上是具有同一性的。

  那么当时就有学生问二程夫子,既然如此,那我只格一个具体事物之理是不是就可以达到对于一本之理的领悟呢?二程的回答很简单,那即便是圣人恐怕也到不了那个境界,何况我们普通人。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二程又讲了另外一个方面的意思。我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格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有可能实现对于一本之理的把握。也就是说”格物致知”并不是说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穷尽天下每一个事物,我们可以格一个事物以后,其它的可以类推。但是他非常强调的是需要积习既久,也就是要不断的积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只有通过分殊之理的不断的还原,分殊之理的不断地去格,获得关于分殊之理的具体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状态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类推的前提和基础,还有可能获得关于一本之理把握的前提和基础。

  这个观点被朱熹完全继承,在朱熹那里他接过二程关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但是又特别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要还原出具体事物之理,所以”格物致知”在朱熹那里的另外一个讲法是即物而穷理。所谓的即物而穷理,那就是在一个具体的关系情景当中,在一个具体的知识情景当中,要穷尽具体事物的本质之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样子。但是在朱熹那里他穷理这个观点,他讲,但他并不是十分的强调,他更为强调的是格物本身。在他那里格物是致知的前提,如果没有格物我们是不可能获得关于这个具体事物的知识或者说我们是不可能还原出这一的具体事务的具体之理的。所以”格物致知”本来这个意思很清晰,”格物致知”是我们导向圣人之道的一个必由之路。格致诚正修齐正治平这是一个不可劣等的,在朱熹那里被看作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这个意思到了王阳明那里发生了问题。我们曾经提到过王阳明提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阳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