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不同之处(三) 2019-05-20 作者:会飞的猪 来源:网络 上回我们讲到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真正理解和前面不同的地方是“二”不是“一”(具体的请看前面一篇文章)。我们接着上回的讲: 那这个二能不能变成一?这才是关键问题,讲到这个知行问题王阳明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真知即是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才是叫做”知行合一”。我们可以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在两个层次上来进行了解:第一个层次就是一般讲的知识层次,包含这个意思的”知行合一”的知是在所谓一般的知识的层面上面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二个层次那就是知做为良知。那么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 按照我们通常的了解,知识是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所以这个知识在哪里?在事物当中,所以我们要去了解这一个事物,然后获得关于这一个事物的知识,是不是这样子?这是我们通常的了解。那么现在我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你怎么去了解关于这事物的知识?从规范知识的意义上面来说,讲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好讲啊,有很多知识,比如说曾子就讲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那是关于孝的父母的知识对不对,但是问题来了,王阳明的问题是,你能够讲很多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你从来不去做孝敬父母的事情,他给出的问题是对于这么一个人你能不能说他是真正知道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那毫无疑问,这个人不能说是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因为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是要在生活上做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你的行为,通过你的实践,通过你的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把它体现出来。所以王阳明就讲得很清楚,孝敬父母如果我们这件事情当作是一个知,那么你一定要去实实在在地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情的同时不仅使你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表达你知识的过程,“过程”是我特别强调的。”知”和“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论在哪一个方面,我们如果把它了解为一个过程,那么知就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完成,知识的最后形态不是某种理论反而是生活的时间,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还是知识有效性最后获得还原的基本境域,我们要知道一件事一定是要付诸实践的,要写字那么要把纸摊开要磨墨,要提笔,要实实在在去写,这样子才表明我们是真知道一件事,那么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是什么?是行,它同时也是知识的过程!对不对。所以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讲王阳明坚定地相信,”知”和“行”作为一个过程本身的统一性,这就叫做”知行合一”,所以在王阳明看来”知”和“行”不仅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而是什么?原本就是同一个过程所显现出来的两个层面,这个核心是相互包含的。所以他有时候会讲我们讲知,行,”知行合一”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现在大家都把知当作一回事,行当作另外一回事。并且大家都认为应该知在行之前。他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会明白,我讲一个知那就自然已经有行在其中了,同样的我只要讲一个行也自然已经有知在里面。那从这段话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在王阳明那里”知”和“行”之间是什么关系?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所呈现的两个方面,两个层面,两个东西相互促进?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对不对?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是在知识的层面讲。 另外一个方面:王阳明关于这个“行”。他有他的独特理解的。他一方面讲;我讲”知行合一”呢?为什么要讲”知行合一”?实际上是为了补偏救弊,因为有个什么毛病?按照王阳明自己的理解,在朱熹思想的影响之下大家都要去先研究个“理”,先去穷那个理,然后想理穷尽了再去做。王阳明觉得这个不可能,就像当年庄子说的一样:知无涯,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我如何可能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全部给他穷尽了然后我再去做呢?所以王阳明提出的问题是,这成了很多人忽视实践不看重实地践履的借口。我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我知道还不够,我对这件事情我知道还不够深,我知道还不够透,所以我现在还不做,等我知道透了我再去做。王阳明说这个毛病太严重,那就使得圣人之道仅仅停留在一般人的口头上,从来没有付诸实践。结果这样子去讲圣人之道不是在唱明圣人之道,不是在开明圣人之道,反而是使圣人之道变得越来越隐晦。所以,他要讲的”知行合一”,一方面是补偏救弊,这正是对病的药。另外一方面他也讲知行本体原本如此。什么叫知行本体?”知”和“行”的本来状态原本就是合一,这个合一怎么个合法?什么叫做知行的本体原本是合一。他讲了一句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他有句话说得很有趣:他说我今天来讲一个”知行合一”正是要让大家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所以请注意行这一个概念,在王阳明那里并不一定是或者说并不仅仅是,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身体的动作等等,它还包括什么?包括思想意识的流动,这个本身就是行。这一个关于行的这种理解实际上来源于佛教,跟佛教是有关系的。从这个意思上面来理解,如果我们在意识的流动这个意义上面来了解这一个行这个意思,”知”和“行”,合一不合?我们有可能把”知”和“行”分开吗?永远不可能,任何可能性都没有。因为我要学习,我哪怕嘴巴不动我默读可以吗?我默读,有没有思想意识的流动?我看书是获得知识吧!我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想意识的流动?毫无疑问是有的,那当然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了。王阳明讲的知行本来体现原本如此,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讲是最难够理解和领会的。那我们这样至少也可以了解到,尽管”知”和“行”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史当中一向是有的,但是到了王阳明这里它同样基于不同的视域融合实现出了新的境界。所以知行历史上都有很多观点,但是在这样子的一个意义上面讲”知行合一”,王阳明成为首创,也正是他的这一个首创,实际上是关于知行问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当然也引出了许许多多的。这是我们在知行这个意思上面来讲的”知行合一”。 那么“知行合一”和“良知”又有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阳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王阳明合一不同阅读:146 评论:0 上一条 忠于自己,才算活过! 下一条 什么?它居然是唐朝的GDP大户和一线城市 | 文末图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