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三月天 | 东风在时,正好风筝

2019-03-26    作者:小世界工作室    来源:林曦的小世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古代以旧历过日子,那时的二月正是新历的三月)

  今天,我们来说说,

  这三月天里可以耍的风筝 ?

  ?

  一开始,它的名字叫木鸢。

  “鸢”是老鹰,用木头做一只老鹰,肯定也飞得厉害,能遨游天空。

  春秋时,真的有人这样尝试了。“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研究了三年做成,可惜只飞了一天,落了。据说,这是最早的风筝。

  鲁班在这个基础上改良。他把原料改为竹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多飞了两天,在那时已是“至巧”的手艺了。

  后来,它变成了“纸鸢”。

  骨架依然是竹篾或木头,只是材料细,体量轻盈了。式样也多了,人们仿着自然里的鸟兽虫雀,依样做成。也好看了,骨架上绷起了纸张绢布,还精心绘制着纹样。

  只是它想要成为“风筝”,还差一步。

  “风筝”这个词,一开始指的是屋檐廊下挂的风铃。风吹动时,发出一串叮铃铃响声。

  明代《询刍录》里记有一则事: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所以,能发响声的才是风筝。为着这个响儿,人们去想办法。用葫芦壳、白果壳作哨子,大小不一绑在风筝上,这种的声音浑厚。或者直接上弦弓,乘风飞起时,声音清脆,悦耳。

  唐代高骈有一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那声响肯定是好听的,才能成曲子。

  ?

  春天,最适宜放风筝了。开春后的风,由下往上吹,风力劲且稳,“春之风升上,纸鸢因之起”。其他季节,冬天的风乱,太迅猛,春天过后,风力又减弱,都不合适。

  以前的书里,记载此时的放风筝,都快活。

  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清明扫墓,城里的老少男女纷纷出城,坐着马车,带着酒饭,也带着纸鸢和线轴,好在祭扫完毕后放来耍。

  春天放风筝对身体好。和煦的风里,仰头看天,不断奔跑,能舒展筋骨,消除冬天积郁的寒气。《续博物志》里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燕京岁时记》里就一句:放风筝,最能清目。

  一部老电影《Mary Poppins》的剧照

  放风筝是儿童的游戏,它入了好多诗和画儿。碧蓝的天,空草地,柳树旁边,几个孩童牵着天上的风筝跑。《清明上河图》如是,陆游的诗也如是:瓜蔓水平芳草岸,鱼鳞云亲夕阳天。出从父老观秧马,归伴儿童放纸鸢。

  还有专门的放风筝比赛:桥上少年郎,竟纵纸鸢,风筝线勾连牵扯,谁的线先放完算谁输。

  老头子也爱这游戏。前年春天一个晴日,重庆的一片田野上,三个老先生,开着收音机,聊着天儿,手里长线的那头,风筝已经飞得很高,隐约几个绰绰影子。老先生们说:天气好了来外头放风筝,下雨了就窝到屋头打麻将,都安逸。

  ▼

  齐白石 《春坞纸鸢图》

  明代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代 陈枚等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推荐一首歌:《空中飞舞的风筝》,来自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它的歌词是这样的:

  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飞向高空,地上有个孩子,在望着你呢。

  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过大海,飞向高空,别忘了回来啊,那个孩子,还在等着你呢。

  风筝这个词,会让人想到小时候。以下这些人也是这样的,他们写下各种与风筝有关的文字,关于回忆,关于小时候的情感。或许在春风里,在田野里奔跑,的确会让人快乐。

  他们也爱风筝

  阳春三月柳条青,结伴郊外放风筝。女孩喜爱花蝴蝶,男孩爱放大老鹰。

  ——北京童谣

  那是一个初春正月的早晨,乡村里的土场上,小孩子们群集着,天空里飘起颜色鲜明的风筝来,三个五个,近处飘着大的风筝,远处飘着小的风筝,孩子们在拍手,在笑。老人——刘成的父亲也在土场上依着拐杖同孩子们看风筝。

  ——萧红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鲁迅

  风筝和飞机一样,在起飞的时候和着陆的时候最易失事。电线和树都是最碍事的,须善为躲避。风筝一上天,就没有事,有时候进入罡风境界,则不需用手牵着,大可以把线拴在屋柱上面,自己进屋休息,甚至拴一夜,明天再去收回。

  ——梁实秋

  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都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都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到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沈从文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

  ——汪曾祺

  画作_丰子恺

  也可以看看这些内容

  都是带着爱做的?

  (点击文字或图片就可以跳转)

  久坐的人,来活动五分钟

  一本曹雪芹写的风筝书

  正是春游好季节

  三月,咯咯地笑

  了不起的老书

  我们这个小世界的故事

  ?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Lstudio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8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