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

2019-12-26    作者:    来源: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

  最初知道林徽因,源自诗人徐志摩。高中时期,语文课本第一篇,便是《再别康桥》。也不知当年那位语文老师是不是特别喜爱它,一首诗连带作者,足足讲了一个星期。自然,也讲到了徐与林的情感纠葛。那时的我满怀青春热血,对于善恶是非有着最直白的喜怒之情。也因此,对林徽因并不那么认可。

  而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后几年,不知为何,她被贯之一些不太善意的称谓,倒也令我心生疑惑。一次偶然的闲聊中,我问一位长辈,如何看待林徽因,她回答:“其它方面我不好作出评价,但她做出的选择还是不错的。”彼时我已身入社会的大染缸,心性也有了成熟和些许转变。再细读此传记,又有了新的领悟。

  林徽因虽然于年幼之时就随父游历各国,但思想仍是传统的,正如她所说:“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您看多冤!”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出的种种选择,离不开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日渐稳固的价值观。相对于已婚的徐志摩狂热的爱恋,她仍选择了梁林两家一手撮合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再到后来梁与金之间的选择,虽然事后流传出许多版本,但我仍然相信,不论是出于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还是梁思成先生一贯的秉性和作风,林最后仍会选择继续这段婚姻。相较于林的浪漫和敏感,梁思成的严谨、宽容与幽默,实则是最大的互补,加之两人对于建筑学的共同喜好,这大概是众多成年人眼里的“合适的人”吧。

  聪慧的女人,可以因为美丽的外表和才情而拥有许多追求者,但也能抛开感性的因素,做出恰当的选择,同时不伤害他人,并能与其保持长久的友谊。时间越长,经历的事越多,我越觉得这是一件难事,但她做到了。

  出生于书香世家,林徽因身上所具备的诗情画意及其取得的成就,与其家庭及成长环境有着极大的联系。祖父创办了私塾,父亲留学国外,未念书时,便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新思想的启蒙。十二岁时,又与表姐们一同进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全英文授课,校规严格,全日制教学,她练成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培养了良好的举止和谈吐。而后,又因为父亲的喜爱,踏上了欧洲之旅。也因为这次长达一年半的游历,她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奠定了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事实上,游历过程中,因为她的父亲经常外出应酬、参会,独在异乡的她难免孤独,于是她选择阅读大量英文名著,培养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但同时,因为出身良好,个人认为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些许的娇气。且早年间父母感情不和及母亲的哀怨,她的性格中又不免带有敏感、细腻的因素。这体现在未与梁思成结婚时面对梁家人的反对,她的埋怨与逃避,以及最早前往山西考察时她的表现――“不安时,她所思所想全是不安;悲伤时,她的心中充溢着悲伤;当然,看到美丽的景色,发现珍贵的建筑时,她的喜悦同样强烈而富于感染力”。大概从九型人格中来看,她属于4号浪漫主义型。

  然而看似柔弱的女子,也有勇敢的一面。抗日战争时,她也曾说“为这可爱的老国家带着血或者,或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在儿子从诫问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她会如何应对时,也回答:“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当时的情况下,以如此平淡的口吻说出这样的话,实则带着一股凛然正气,只是大多被人忽视罢了。

  工作之后,有那么几次,我常苦苦思索,我所热爱的,能够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事业究竟是什么。但常常是因困倦而以失败告终。而读过此书,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本以消遣为目的的一本传记,竟让我读到了建筑之美,以及那献身于一项事业的伟大和激情澎湃。

  早年的游历,让林徽因产生了对建筑美学的喜爱。难能可贵的是,建筑本是一项辛苦且在当时不接受女学生的学科,但她却凭着一腔热爱坚持下来了。回国后,更是影响梁思成,并由此展开了两位建筑学者的一生。蜜月之行,仍不忘研究欧洲各国建筑,回国后,梁在东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她也在不久后到了东北任教授,东北气候寒冷,年少时得过肺病的她身体也变得虚弱。而后,又在儿子逐渐长大时,她收拾好行囊,和丈夫一同克服艰苦的环境,外出考察,期间,还能用发现美的眼睛、诗意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当然,生活中不是只有美好的事物。在见到晋商院落时,她认为“在这样的建筑空间和精神空间里,怎么会有施福乡里、惠泽后代的胸怀?怎么会产生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经营理念?难怪这些当时富甲天下、不可一世的晋商们会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自此,我才从她的视角里,第一次深切地领悟到了建筑独特的历史意义。而抗战时期在简陋的李庄农舍里,带病协助梁思成先生编写《中国建筑史》。战后,被聘任为清华大学的一级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参与设计国徽,呼吁保护北京城古牌楼,甚至还在无意中发现景泰蓝工艺面临失传危险时,成立美术组,传承和设计新的图案。

  作者张清平先生在书的封底写道:“她对自己所珍爱的一切,具有一种献身的热情,这是林徽因最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一个保持着对理想的最高热情和追求的人,值得后人称赞和纪念。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

  静静地坐在图书馆内那靠窗的位置,慵懒地翻着古朴泛黄的书。明澈的天没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为这美好设置了靓丽风景。

  指尖轻轻触碰页脚,淡软的阳光随意倾斜的在地上成为那形状不一的光斑,镌刻了那蔷薇里的青春。远处山坡上满树的绿叶与阳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气中隐隐有暗流涌动。

  那在空气中飘荡而轻盈的香味牵起我的手,来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轻轻坐在绿叶铺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满天的绿意覆盖了阳光,映下细碎的泛着绿莹的光束,在时光的罅隙里迎着风跑。长长的睫毛上飘落着片片雪白,点缀了整个世界。

  原本晴朗的天空刹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纷纷扬扬,如初春的蒲公英带着遥远的梦想飞向远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寻那抹白的源处。我扑向天空,拼尽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转身,才发现满山的小树开的都是这种花,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山谷。随行的还有一本林徽因的传记。

  此时此刻,所有的花苞都应时开放,比昨天还要壮美。澄净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如梦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书上,与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轮美奂。我轻轻翻开那本传记,走进了林徽因的一生传奇。

  1904年.那个绿树浓阴的六月,那个古老悠长的杭州小巷,她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气息在枯燥的空气中蠢蠢欲动。这天,林长民的长女(林徽因)呱呱落地。岁月流逝之快,转身她就变成了妙龄少女,远渡重洋学习,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开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恋。可她是林徽因啊,一个在任何都充满理性的女人,在爱情这等终身大事前还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终,她果断地嫁给梁思成,从未后悔过。她并没有因此与徐志摩绝交,而是成为很好的知己,这是一个大度且重情义的女子。其实俯瞰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林徽因这一生被爱慕的人实在太多。她让徐志摩回忆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让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学家,在她眼里,任何一个平凡的建筑都隐藏着一个个建筑师的心,那是对建筑热爱的一颗心啊!仔细读着她的传记,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在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欢最后一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间的四月天,那千山万原的春来,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信步在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流恋……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这人间的精灵。她身上那不输于男儿的热血,比男儿还要刚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艰苦岁月里安然度过。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惊。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条万里雪带,漂洋过海,直指苍穹。似乎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邀前来,赴一场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倾泻而下,斑斑点点,映在天地间。在茫茫世间,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来了。快乐掩去她眼角的悲伤,她的笑容如同这桐花。

  时间飞逝,繁华落尽。难道生命在绽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这朵桐花将永远开在历史天空,灿烂如阳。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唯她独好。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三

  你曾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你曾让烟雨尘封在书卷的词章里,你曾笑看春风,走过了人间的四月天。

  一、缘

  世间所有的相遇和回眸都是一种缘分,只是缘深缘浅,任由谁都

  无从把握,聚散无由。“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像林徽因这样温柔而又聪慧的女子,自然成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

  十四岁那年的林徽因已然成了一位娉婷女子,梁思成初见她时,“双眸清亮有神彩,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从此他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她停下脚步。

  而那场康桥绝恋,让我在紫陌红尘之中听信缘分。那日她随父亲林长民去伦敦读书,从此误了她的一生。那个气度不凡的男子徐志摩为她的绰约风姿深深倾倒,再难相忘。

  还有那个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缄默一生的金岳霖,即使是在徽因过世后,他还请老友吃饭,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但那是林徽因,是那个可以用一种优雅平和的姿态端然于红尘之上的林徽因。她只想在年华初好的时候梦一回,梦一回就好。

  二、依

  她终究是淡然的,她想要的仅仅是一份真实的情感,是可以一起牵手漫步的温暖,是为她洗手做羹汤的幸福。所以此生注定与徐志摩擦肩。

  林徽因与梁思成二人一同漂洋过海,比翼双飞。他问她“为什么是我?”她回:“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林徽因就像谜一样美丽,也许因了这句话,让梁思成细细地守候呵护她一生了。

  也许她依恋的是单纯简洁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许她依恋的是实实在在的梁思成,没有惊涛骇浪的情感,却安定美好。

  没关系,生命本就是一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停歇。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

  三、安

  这世间没有只开不落的花,没有只起不落的人生。太多的遗憾,却也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

  徐志摩的死剜去了她在世间最后一颗真心。那个煮茗需要的薪火,那盏夜归照明的路灯,已然成为她生命的过客,连同自己,有一天也要将生命交还给岁月。

  她依旧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平淡流年。这个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苍翠如初。

  人间四月艳阳天,人生有情月长圆,也许不必将世间冷暖尝遍,也可视前世过往如云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2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