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精选4篇

2019-03-0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一书由龙应台所著,这是一本散文集,是一本回忆过去的散文,在我们成长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有很多是我们不想面对、不敢面对的,但是仍然止不住去回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精选4篇。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精选4篇

篇一

这是一篇龙应台受邀,在香港大学一百周年的毕业典礼上(从上下文推测,应是医学院的毕业典礼)的演讲稿

龙应台说,我们可以把学业的毕业典礼,看作是“学程二期”的开学典礼,二期的核心科目是“人生”。

作者首先回忆了艰苦的儿时岁月;随后话锋一转,谈及了香港大学的历史和曾经培养出的杰出人物;再由那些杰出人物的事迹,结合香港社会的现状,引出了她对台下毕业生们的期望——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使命,从而活出信仰。文章的结尾又回到了作者儿时的回忆之中,写道当时家人病重,有幸遇上了一位仁心医者。医者诊室里的茉莉花香,把那段灰暗的记忆点亮,变成了美好的记忆,一直延续至今。

喜欢这篇文章,除了认同其所表达的价值观之外,还因为一段让我读了眼前一亮的话——作者在回忆了艰苦的儿时岁月后,用下面的语句做了过渡:

可是,为什么和你们说这些呢?为什么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场合,和你们说这些呢?我有我的理由。

“为什么和你们说这些呢?”——这句自问自答的独白,让读者不禁随着好几处问号,又一次和作者一同沉浸在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我有我的理由。”——文章的随后部分其实都在告诉读者这个“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似一条若隐若现的链子,串起了整片文章。直到结尾处再次回到回忆中的那个诊室。彩色的、清香的记忆,为这个链子和整片文章打上了一个漂亮的扣环。借由这样一段朴实又不失精妙的起承转合,作者的笔力和人生阅历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联想起了,第五季奇葩说中,因选手撕逼退赛时,马东在开场白里的说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那一场开始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节目组可能的圆场方式,唯独没有想到这种最直接、简单的方式。

把话说得简单,把日子过得简单,把人生活的的简单,真的是一门技术。对那些不能说的事情(或说出来尴尬的事情),我们很习惯于不去说开。但这仅仅是这门技术活的第一步。下一步应该是,学会知道怎么合乎时宜地、大大方方、明明白白表达出“这事不能说开”的意思。这才称得上是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

篇二

作者描述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里,双方在面对时代变迁和各种“文明产物”的冲击之时,在价值观和行为上产生的差异、甚至矛盾。

经历十日最长、争执最多、冲突最激烈的一次,大概是厨房的改变。

作者母亲一辈子使用大灶,家人则嫌弃大灶使用过程中的麻烦,强烈争取要废除大灶,换成瓦斯炉。文中用一大段的文字描述了大灶的使用方法,从扎草絪、堆草墩、到清理灰烬,其中种种不一而足。想要达成“使这个大灶几十年,养大你们,哪餐让你们饿过、没饭吃?”的记录,所需要每日精打细算的事项,汇总起来完全就是一门整理和坚持的艺术。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家的“生活小能手”——阿宝同学。

每次换季整理衣物被褥,每次旅行出游打包行李,这些让我晕头转向无从下手的活儿,阿宝皆可弄得井井有条。也许这和文章钟描述的大灶使用习惯有关。尽管根据阿宝回忆,她对老家灶头的用途仅限于烧毁来不及做的暑假作业或考砸的试卷。但我想,那些传承在本质中的生活习惯,也许是造就她这个“生活小能手”的原因之一吧。

本篇还有一句话让我有所启发:

人的生活不该也不必那么浪费。

之前对长辈们一桶水从接出来后,可用于淘米、洗菜、浇花等一长串活儿的节约型做法并不感冒;但现在突然发现自己也在朝着这个趋势发展:一张纸巾,擦完脸,再擦水斗,然后擦拖鞋鞋底,最后再舍得扔进垃圾桶。

仔细想来,自己并没有刻意地因为求着“节约”这茬事而要求自己这样去做。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会不会也算是一种自己步入中老年的标志呢?——就不得而知了。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精选4篇

篇三

本篇文章相对较短,作者主要叙述了其购买了土地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建立一方世外桃源的过程(可以推断出作者应是一位热心于动物保护的公益人士)。

因为结尾的一段话,所以喜欢这篇文章:

如今,友人经常上山和我们小聚,看到的是我们已经安顿下来可以非常舒适生活的环境,每每向导介绍我们的家园时,就忍不住要细说从前,从前这块地是如何如何的……从前我们又是如何如何的……从前从前……在友人礼貌的、惊叹的响应声中,我很清楚知道从前那段用汗水堆栈出来新天新地的开拓史,其实,这并不与任何人相干,也不必与任何人相干。这只是自己心底一丝甜美的记忆。

“不与任何人想干”,是一个事实;“不必与任何人想干”,则是一种心态——正是由于这份心态,文章字里行间中被汗水浸透的付出和辛劳,都饱含了一种愉悦,豁达和骄傲的情愫。这方天地也因为它们,生动地好似活了过来。

篇四

作者借着黑夜,带领读者进入她人生的过往片段,一起品味孤独。天亮向一匹白马从窗外走过,在那一刻,字里行间的孤独,似烟消云散,似藏了起来。回忆结束了,天亮后,作者又长大了一岁。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是不是喜欢这篇文章,要看人。

一开始我认为读懂散文,需要的是文学功底,这样才能明白文章里各种修辞和隐喻;后来我觉得读懂散文,需要的是阅历,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核心思想;现在我发现读懂散文,依靠的是情感的共鸣。

作者描述了一种精神状态,套用一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事实上我觉得《叶子》这首歌在内容上可以作为本文的导读)。恰巧这种状态我也曾有过,所以才会喜欢此篇文章。如果换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去读,可能会觉得全篇用词矫揉造作,都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文章用很多篇幅描写了作者在初中阶段,略带抑郁的学习生活。都说“少女情怀总是诗”。我有时会担心小乐儿会因为性格内向,上学以后找不到朋友。但想想作者描述的经历和这篇文章本身——此种有人读了会觉得“神形俱散”的散文,都有不少知音(本文获第七届林荣三文学奖散文三等奖),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小乐儿,希望你长大以后,活得诗意一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