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谁会感到不安》是一本由蔡恒平著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一):再读王怜花,是否仍感不安? 手工艺人王怜花的情感小文,清晰、优雅、匀称,古典。。。 多年后重读再此书,无论是那“70后”情可追忆的象牙塔故事,还是情趣多姿的十四行小诗。一个人,一个安静的角落,细细酌饮、慢慢品位,充满感慨的清新体验,淡淡的不安充盈心间。。。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二):幸好,你还会有不安的感觉~ 应该说这是个才子。从我离开中文系后,就很少看这种还带着文学味的文字了。我隐隐嗅到了纯文学的味道,还有点小小卖弄,还好不算矫情,适可而止的小才情。 他进,他出,他是作者,他是参与者,是真是假,亦真亦假,你信吗,不信吗,有什么关系呢,本来也不是看这个来的~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三):别致的写“旧”北大的书 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一本奇书,虽然早就知道作者上90年代北大的闪耀才子,还好这本书是在王朔后读的,在王朔给你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一道”大菜“后,这种仅仅是大学校园里的小清新就像是一杯绿茶,如今看来多少是由于对于八九十年代的距离感产生的认同,就像今年听的太多那个时代的歌手一样。 书里讲的是八九十年代的北大中文系的故事,很精彩的文笔,比如里面的《上坡路与下坡路是同一条路》,文章短小别致。 后来的《草样年华》一类的书,真是不得法,只是片面的写虚无。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四):几句话记录感想 其实没有读完。前一半的小说部分读了一部分,后一半的诗歌部分基本读过一遍。 我在《小说北大》这本书里看到蔡恒平的《雪意和五点钟》,觉得这小说写的真棒。所以就找来这本书读,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了之前那种惊异和欢喜的感觉,反而有点儿失望和疲劳。大概是事先建立了太过的期望的缘故(?)。 但,不管怎么说,蔡恒平的小说在八九十年代尝试标识了另一种形式或类型的当代小说,而且无疑蔡的这种尝试和写作都是优秀的,只是他并没有发展壮大。这是可惜的。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五):无法拒绝的不安 一向不太喜欢偏向于形式试验的作品,也许是因为自己太没有才华,太忌惮才华这东西了,便不喜欢它桀骜不驯地炫耀着精彩的瑕疵时那闪闪发光的样子。 而我将庆幸这时读到了这样一本实验小说。无疑小说的引力在于叙事的快感,语词并不温顺,更绝不会乖乖地排队站好演一场华丽的团体操,那些喷薄而出的词句构筑着彼此的断裂、矛盾和意想不到的张力,而作者则跳在一边,狡黠地摊开双手,淡定地笑笑:“这与我无关。”——一种心不在焉的距离感,是用力过度的形式试验和只记得埋头生活与回首总结的现实主义所不能企及的。 《雪意和五点钟》正是代表,散漫中隐隐刻下来的回环结构,就轻轻地、似是不经心地触动了生命里一些可怕的迷人之处,一种惘然和震惊就像是随手一晃,便将你击中。最喜欢的还是《艺术家生涯》,形式现在看来已不新颖,但叙述中的自信、偏执与故作洒脱的沉迷都赋予了小说更有弹性的质地。故事都是讲出来的——故事依赖于讲述,尽管像记忆知识一般存储了这道理,到头来感受到讲述的活力的作品其实并不多。当然,这部作品也只是给了些萌芽似的活力。而这或者足矣。 学院风是恃才的另一半,也是所写的生活里的空气——以为踩着它就可以凌空飞翔,却忘了那也是用于呼吸的。 掩上书页,脑海里还跳动着一些不安的表达,不安分,也不安心。为了远方,和时光的流逝。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谁会感到不安》读后感10篇阅读:119 评论:0 上一条 大宫玉兰曲(上下)读后感10篇 下一条 女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