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本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以此命名本书时并未从上述的含义出发,作者在开篇时以“菊”与“刀”的形象,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这种矛盾的性格贯穿着日本的民族文化,这也是作者探索研究中的一条线索。
在读完全文后,我们才会理解另一种“菊“与”刀“的含义。
“因此,菊花生长在花罐里,是为全日本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花展准备的,每一片完美的花瓣都单独由栽培者布置好,其位置往往用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固定,那丝线就插在活生生的鲜花里。”――《菊与刀》
我想这段对菊花的描写,是想传递日本人的生存状态:服从等级、服从规范,将真实的自己伪装起来。就像菊花本来有自己的
自然状态,但不得不在培育下被人约束。
“其中一种传统美德是自我负责,他们把它解释为对我身体里的锈负责,这个比喻把一个人的身体比作一把刀。正如佩刀者要对刀的闪闪发光负责,一个人必须对他的行为的结果负责。”――《菊与刀》
由此,可以了解到“刀“并不是简单的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而是对一种美德的保持。
“在新时代,在日本的日本人也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像旧的生活方式那样要求约束个人没有丝线的缠绕,菊花可能更漂亮。”――《菊与刀》
透过上面的描述,是希望日本能将“自我“和”对美德的保持“各有取舍,达到平衡。《菊与刀》,除了去探讨本书所论述的日本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我更愿意去研读作者分析日本民族的过程和方法。如熊培云在《西风东土》中提出的”日本不仅是中国的一味药,还是中国的一面的镜子,以国为鉴,亦可知吾国之得失。当我们抛弃抗日神剧中反日的单线思维,细致观察这片‘东土’中似曾相识的一面,剖析研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向极端化的根源,才是中立思考的开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