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已经把那些老师都看明白了。我开始进入自学状态。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我们那个班被戏称为“大师班”,连每次作业不及格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大师的坯子,都坚信自己做得很好,跟老师辩论“为什么给我不及格”。当年那种
学习状态是,你到夜里12点还会看到同学捧着一本黑格尔的书坐在楼梯上,一直看到凌晨3点还不回宿舍。大家都进入了自学状态。这跟高考恢复,大学重新开课不久有关,老师能教给你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限。适逢新艺术新思潮,每个人都抓住机会用各种方式自学。
——王澍 《造房子》
这种感受是来自心性的。关键是这个心性
自然了,滋养了,你就蒙蒙眬眬发现,你想做的建筑,要传达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和精神,想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用简单的模仿也没有意义。一个人的心性首先变化,看待人、
自然,你真正的眼光发生了很敏感和很细腻的变化。你看进去了,又看出来了。你看下雨,看很长时间,雨怎么下,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它最后向哪个方向走。你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你就会想,有没有可能做一个这样的建筑,让大家清楚看到,雨是从哪儿下来的,落到那儿之后流到了哪儿,从那儿又流到了什么地方,每个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王澍 《造房子》
无所事事是很难学的一门学问。
——王澍 《造房子》
十年,正是妻子对我的改变,让我变得温润平和了。我写硕士
论文时已经与我妻子认识。她对我的影响深远而又无形,其实到今天为止,我当年的那种劲儿还埋藏在很深的地方,但是你能感受到它的外面已经很亲和和圆润,不那么危险、不那么生硬了。但它真正的那种力量并没有丧失,反倒多了很湿润、温暖的东西。
——王澍 《造房子》
《造房子》简介
《造房子》是王澍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后的第一本著作。这里有他的个人成长轨迹、代表作的诞生过程,以及他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经年探索。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
随笔集。
*10篇建筑文化
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