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去音茕闻雀欢,风吹波老水孤寒。
卷帘霁晓竹梅乱,误落人间或为餐。
――题记
冬天,不是花的季节,似乎是鸟的季节。
经过秋风的席卷,天地之间一片苍茫,萧索的情景让人的心胸也开阔不少。然而,虽然开阔,却觉得孤寂了不少。没有繁花似锦,没有水声潺潺,没有蜂蝶戏舞,没有杨柳如烟,除了源源不断的寒气。冬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冰冷的,除了文学艺术方面的爱好者有满腔的热情外,其他人估计没有这样的感觉。季节本来就是自然的变化规律,并没有任何的偏好,只是在季节中的人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而季节也有了情感。冰天雪地的环境冷冻了不少人徜徉天地之间的雅兴,况且冰雕玉砌的世界光溜溜的,人们的出行也不方便。于是,人们被封进暖和的屋子里,留冬天在田野间驰骋着。屋子里欢声笑语,窗户外风声雪声,各有各的乐趣。
这样的季节终究还是单调了点。燕子等候鸟的南去,也将许多清脆欢快的鸣叫带走了。麻雀倒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忽然地上一群,忽然树上一群,再没有哪种鸟比它们更欢快了,这样白给的天下,自然要好好享用一番。似乎人们对麻雀并不是很喜欢。文革的时候甚至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它们的羽毛虽然并不艳丽,叫声也不婉转动听,而且群来群往时的叽叽喳喳确实给人并不舒畅的感觉,或许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饥饿难耐而去啄庄稼,除去这些,它也没有哪些地方让人讨厌。况且长相声音并不是它们所能选择。我们尽可以因为我们喜欢美丽和动听而不去过多关注它们,却也不要去伤害它们。也许因为它们现在的数量很多,所以我们并不觉得珍贵。如果地球上真的只剩下几只麻雀的时候,我们的看法绝不会是现在的这样。人啊!拥有的东西总是不在意。
看到灰灰的麻雀,我确实有些感想。它们也是天地之间的生灵,虽然渺小,却不能轮回转世。在生命面前,我们人类与它们是一样的。大自然中,先有动物,而后才有了人,各有各的生存环境。可是,我们人类凭借了高超的智慧和强大的生产力,却无情地剥夺了很多生物的生存空间,将它们斩杀殆尽。印度洋中毛里求斯岛上原本生活着一种渡渡鸟。它们虽然有鸟的称号,却因为岛上没有天敌,而且食物丰富,渐渐退化了翅膀的功能,再也飞不起来了。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后,肥胖的渡渡鸟成了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可怕的是,渡渡鸟被发现两百年后,居然灭绝了。就这样,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因为人类的口舌之欲而永远没有了。想到这里,心里有些酸楚。有人说,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破坏。这固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不过,这往往是人类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而已。我们拼命地向前发展,将生活节奏提升得越来越快,神经被绷得紧紧的,总是得不到休息。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生活着?一旦这根弦松下来,很多人却又感到庞大的空虚,开始无所事事。人啊,总是自己折磨自己,还抱怨世道的不公,明明自己灭亡了渡渡鸟,还怨它们的蠢笨。
想着想着,现实的无奈像一团云雾开始笼罩自己。于是,走出门去,踱步原野,在寒冷的气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自然中寻找迷失的心情。冬天的河流也终究可以稍微休息会儿。虽然依旧在流淌,可河面还是在寒风的不断努力下结了冰。我也比较喜欢这时的河流,表面上那样文静,和苍茫的原野一样不动声色,其实内心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减弱。这倒让我想起了韬光养晦的典故,也就是梁朝的萧统在《靖节先生传序》里说的“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实,我以为遁世并非是真的一点事情都不担忧,不过是摒弃了那些察察为明的事情而已。虽然都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但在朝中做官不卷入倾轧而能寿终正寝的人历朝似乎并不多,除非品德超群,的确有圣人之态,人格魅力之大令众人不得不折服,像“唾面自干”的娄师德就是一例,但我们似乎又不会采取他的做法。因而,我们必须首先有修身齐家的愿望,然后才能确定下一步该如何做。古人独善其身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愿学,会源源不断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河边枯黄的枝干上,忽然落了几只小鸟。也许天冷的缘故,它们不断运动,敏捷地从这个树枝飞到那个树枝,又从那个树枝飞回这个树枝。看到它们,我才发现,自己想得的确有些远了。因为冬天的小鸟,可以自由地想想,真是不小的收获。
有时雪后会看见地面有鸟的踪迹,它们或许是下来找吃的。而它们的脚印的确很可爱,有的很像竹叶,如果可以用墨去涂的话,就是一幅完美的墨竹图。这时,我往往会想起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提到闰土抓鸟的情节。那段文字着实很经典,尤其动词地使用很到位,初中的时候还要求背诵过,现在却一句也不能准确地背出来了。其实,我也有过那样抓鸟的经历。方法和闰土的一样,只是我从来没有罩住过一只小鸟,哪怕一只不太漂亮的麻雀。所以,那时对于麻雀也是很喜欢。当看到闰土抓住那么多鸟而且还是不同的品种时,我简直羡慕极了。可终究是画饼充饥,所以后来对那段文字渐渐产生了怀疑,也许根本抓不住那么多的鸟。再后来,怀疑没有了,或许那时的确有那么多种类的鸟,毕竟那时的环境污染没有现在这样厉害。况且那时的人口才是现在的三分之一,鸟类自然还是多的。这样想来,不知再过一些时候,连箩筐也不碰几下的小朋友还能否体会罩鸟的快乐。噢!忽然想了起来,现在我们也在提倡环境保护,鸟类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自然不用去罩,也不该去罩。或许今天的小朋友还会说鲁迅先生不爱惜鸟类呢。
因为题记中诗,又产生一些感想。不知怎么回事,我总能很轻易地想到所处的现实。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的确让人感慨万千。现在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看半个小时的报纸。不看的话,很难入睡,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我订的是当地的《淇河晨报》,说是晨报,其实我有心情和有空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睡觉前。两年下来,的确受益匪浅。不要说一些老年人一时不习惯现代化的生活,例如ATM,例如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就连我这个“80后”有时也会“out了”。这份报纸会把社会上及网络上流行的最新动态报道出来,比上午看新闻省事多了。简直就是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上网仔细看看。这样想来,倒觉得鸟儿是轻松的了。它们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它们的生活却没有很大的影响。它们自然不用担心落伍,因为本来就没有追赶潮流。
看看题目,再看看文章,似乎有些跑题了。其实想想,题目描写的是生活,我写的也是生活的感想,没有跑题可言。只要内心的困惑得以解开,文字不过是我们树立正确态度的工具,万事万物也只是工具,正是荀子在《劝学》中讲的那样“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鸟雀无情,不关是非,从古到今一直如此。而世人多情,静心深思,往往能从凡俗中品出生活的味道。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