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杨枪枪
前一段时间,我陪孩子去游学,到了一个景点时,因为天气太热,有人提出不下车了,大家一片欢呼。
但是经过跟学堂沟通,还是要求我们下车参观。只是,我的孩子由于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车。
我从需要“遵守学堂统一规定”,一直讲到“空调关了人会闷死的”等,但孩子一副听不进去的样子,坚持“不下车”。
十来分钟过去了,孩子直接哭闹起来……我也变得口干舌燥,郁闷又烦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经历:
孩子不爱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堆:“挑食对身体不好”,“每顿饭至少吃三种颜色的素菜才能营养全面”,孩子置若罔闻地要么把素菜扔一边,要么留在碗里剩着……
孩子做作业时磨蹭拖拉,告诉他“要抓紧时间”、“不要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孩子却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为什么我们试图尊重孩子,认真讲道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呢?
01
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去道理?
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听不进去道理,是因为:
1.父母一味“讲道理”,会增加孩子抵触心理
许多的育儿书籍都会告诉我们,我们要“温柔而坚定”地与孩子开展沟通,要尊重孩子。
没错,的确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来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少父母把“沟通”偷换概念成了“讲道理”。
沟通是平等的,能看见并允许彼此,但讲道理却强调一种权威,一方往往并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动,只是希望被服从。
家长发着脾气对孩子讲道理,只要开始质问说教,孩子便意识到你是不理解他的,会从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一味对孩子太执着于讲道理的父母,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就在于:你知道什么?我比你懂,我是权威,听我的……
孩子接收到这个信息后,自然会更加抗拒,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当父母不再执着于“讲道理”,孩子心理上的抵触才会减小,才算是双方真正沟通的开始。
2.或许,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正在热播的《少年派》里,饰演王胜男的闫妮扮演了一个特别喜欢替闺女做决定的母亲,女儿的特长在文科和画画上,理科成绩很差,在一次考试之后垫底了。
开完家长会后,王胜男带着女儿妙妙开始了批评教育,女儿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学不会要放弃。
听到这句话妈妈急了,她不让孩子学习文科,表示自己托关系给林妙妙送到实验班不是让她学习文科的。一定要让林妙妙学习理科。“文科有什么用,理科学好了将来好就业”。
母亲的眼光盯在“有用”,而女儿的眼光却盯在了“喜欢和擅长”。母亲的道理最终也没有说服女儿,好在如此,才有了女儿后来在文科班特长的发挥。
02
好的沟通
不是一味地“讲道理”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不再一味地“讲道理”,而是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互动呢?
1.看见孩子的真正需求
只有看见并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他才会真正听进去你说什么。
比方我最开头的例子中,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是不下车,而是不想进去参观,他觉得无聊,想呆在一个凉快的空间内。
后来,正是意识到他真正的需求之后,我放弃自己的说教,问他是不是不想参观,觉得太热了?
他表示肯定,然后我就建议我们下车,但是在大厅呆着等待大家就可以了。他忽然就不再哭闹,乖乖跟我下车了,后来彼此愉快地分享了冷饮,一路情绪都很高涨。
有的时候,孩子无理取闹的背后,其实是他的需求没有被真正看见,也没有得到理解,只有看到他真正的需求,你们的沟通才会更加顺畅。
2.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
一个被说教和管制太多的孩子,会失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和自我认识和调整的信心。也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
适当让孩子犯错,并承担一定的后果,是成长的必经之道。
在孩子丢三落四这件事上,我也曾花费了很多口舌,告诉他要怎么做才能打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天上午,孩子和伙伴在外面玩完后,把轮滑鞋落在了外面。我找回来后没有告诉他,让他自己出去找。
他为此很焦急,因为没有找到,还落单了下午和伙伴们的玩耍。后来我告诉他好心的阿姨送了回来。这以后,孩子每次都会主动看好自己的东西了。
在适度的范围内,让孩子去承担他做事的结果,也能让他渐渐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3.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演员黄磊的女儿多多曾在节目中遇到一只小狗,说自己想领养,爸爸虽然因为过去曾经养过狗去世后很伤痛,但是他并没有试图用道理去说服女儿。
而是告诉她养狗不是随便领养又任意抛弃的,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并且明确告诉她需要负主要责任,最后,让她自己去考虑要不要养狗。
当多多经过慎重考虑觉得能做这些事以后,爸爸和多多一起把狗狗带回了家,多多和妹妹在照顾小狗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为爱负责。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选择自己需要的、健康的东西,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这是一种力量。
4.行胜于言,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孩子年幼时,有些道理其实是似懂非懂的,这时父母的行为就非常重要。
一个整天抱着手机不肯松手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不爱看电子产品的孩子;
一个整天怨天尤人,把人生过得一塌糊涂却对孩子说“你要积极努力”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光是听我们说什么,重要的是在看我们怎么做。所以,与其讲一堆道理,不如直接做给他看。
何况,孩子年纪还小,对于很多道理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停留于文字层面,往往只会让他觉得“真啰嗦,我要远离你”。试试看吧!
作者:茗荷
茗荷,心理咨询师,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热爱和好奇的存在。作者公众号:茗荷心理在线()。新书《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正在当当网热卖。
···
主播 | 杨枪枪,电视台主持人,公众号:小杨说事儿
- 回复“713”,领取你的专属好运卡 -“在看”一下,好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