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22日,“师父曰”主创团队和数位同修一起踏上大圣寺禅修“寻心之旅”。
数十人穿着朴素的禅修服,在晨曦下坐车出发。
初聆自然之心
庄严的门墙前,汽车停下的一刹那,万籁俱寂。
三两声鸟啼在寂寂的山林里显得十分空灵,抬头便见阳光一路普照,旗台下“爱寺、爱国、爱教”几个烫金字灿熠生辉,翻飞的旗帜都显得格外神圣。
大家井然有序地下车,不约而同地放轻动作,生怕破坏了庙前的宁静。
从侧门进入,这趟寻心之旅便正式开始了。
发悟感恩之心
首先是过堂。
往日聚餐,总是点满一桌饭菜,一群穿着漂亮衣服的人有说有笑,在辉煌的灯光下觥筹交错,享受美酒佳肴。
但在这里,仿佛才真正地叫吃饭。打菜一碗,饭一碗,汤一碗,各自入座。
虽然暂时不能和法师一同诵读贴在桌上的经文,但每个人都怀着虔诚之心,认真地跟随法师的念诵,在心中默读至结束。
没有新鲜肥嫩的肉食,清淡的蔬菜,柔软的粉丝,饱满的花生,只用盐调味的银耳雪梨汤依然让人感到十分可口。
珍惜一饭一蔬,感恩一啄一饮。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太过复杂的味道总容易错乱人的味觉,平平淡淡,更见其真。
墙上贴着的“止语”二字,不仅是告诫我们吃饭时要静默,更是在告诉我们:吃饭的时候认真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专注于食物本身,才真正懂得惜福与感恩。
回归慈悲之心
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法师讲课。
有人问:“人修行是为了以后去极乐世界吗?”
法师回答:“修行并不是为了去极乐世界,而是前往极乐世界修行,回来更好地度化众生。”
“就像你立誓报答家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本事回来建设家乡。极乐世界就是进行深造的地方。”
人生活在世上,经历生老病死,面对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心眼往往因此而受到蒙蔽,生出贪、嗔、痴、恨、爱、恶、欲。
唯领清灵之觉,怀慈悲之心,生淳挚之情,可与众生乐,感众生苦。
当做到这一切时,所到之处皆是净土,无分极乐与红尘。
在法师一句发人深省的“不执于有,不执于空”中,大家似有所感。
晚上为四川宜宾地震中逝去的人祈福,法师点灯焚香,主持法事,众人手捧经书,虔敬诵念。
一跪一拜皆怀虔诚,一忏一诵发于心愿。
念诵声响彻整个大殿,众人一心祈祷灾难消解,众生平安,世界和谐。
对话无我之心
翌日,大家依约四点起床,天还未亮便在大雄宝殿集合,再聆妙音。
练完八段锦,休息调整后,依次领了一把扫帚。
在坛前扫落叶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
没有人把这当成是一种苦差,树叶扫走后还会有树叶掉下来,树下的人走了后还会有新的人来。
生命正是这样一个运转过程,每个人都是世间的过客。
下午,法师带着我们一起体验了一次坐禅。
大家围成一圈,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一开始,脑海中会有许多念头止不住地纷涌而出,甚至感到心脏悸动不已。
可随着法师缓慢平和的引导,调整姿势和呼吸后,念头渐渐地静了下来。
如在山巅,山风吹走心上尘埃;如在水中,流水涤去脑中纷念。
此时我是晴朗的天空,我是缓慢移动的白云;我是坛前的老树,我是默默生发的新芽。
万物有形也无形,万籁有声也无声。
睁开眼睛的时候,每个人面上微微含笑。相信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神奇而畅美的体验。
且修一世平常心
最后,大家感恩法师的法布施,并欣喜地分享这两天的禅修体验。
一位同修说:“法师,我感到现在内心格外地平和,好像已经超凡脱俗了,别人说什么都影响不了我。”
大家点头,表示现在都进入了这种状态。
可法师微微一笑,说道:“你现在的心境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众人深思。
的确,这两天的禅修活动,从进入山门开始,大家便融入到寺庙生活中,暂离凡世喧嚣,得以进入清静的状态。
可当重新回到社会,又将再次生出烦恼,这是世间的常态,也是人无法摆脱的苦难。
正因如此,才要保持修行,也是师父曰团队发起本次禅修活动的初心。
并非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才叫修行,于磨难中向上是一种修行,面对诱惑坚持原则是一种修行;
爱护一花一草是修行,爱惜一饭一蔬是修行;
保持谦恭敬畏是一种修行,体谅他人难处是一种修行……
以明心为平常心,以慈悲为平常心,于日常的修行中成就,于阳光的普照下灿然。
结语
禅修博大精深,却也有迹可循。
“师父曰”团队本着利他理念,一直致力于发布“心灵疏导”的好文,通过有温度的文字,帮读者认识本心,发现本我。
但仅靠文字的力量是不够的。
古人说:“知行合一”,故而发起这次禅修活动,希望能走出网络,和读者一起感受丛林,追随心灵。
所以这次活动的完美落幕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短暂的两天,恰似生命中偶然的欢喜,便如落在掌心的一片轻絮;
当它飞走的时候,我们只消记住它的柔软,记住刹那欢喜,所获便是一生感悟。
修行,原是世间幸福事。
©图文|师父曰原创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人要懂感恩,心要懂知足
不争是慈悲,不辨是智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