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女同学陪你解读社会剖析人性
关注并置顶“无故事”的人都很酷
“毛毯没有,裹尸布你要吗?”
一位网友从未想到,只是因为在自己微博上发的一条牢骚,就被群起而攻之,收到了如此恶毒的网络暴力。
01
前几天,一位乘客发微博说,某航空公司飞机机舱太冷,在向空乘询问索要毛毯的时候,被告知毛毯发完了,希望航空公司能够改进。
作为消费者,大概所有人都有过对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时候。坐飞机觉得冷,又没有足够的毛毯,发条微博抱怨一下,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是,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却因为一条条评论,快速发酵了起来。
因为某民航小报搬运到公众号的“通风报信”,这位当事者的抱怨快速暴露在所有航空从业者面前。我不清楚小报是以怎样的方式叙述的,日常对我们微笑、鞠躬、热心服务我们的航空从业者一瞬间“揭竿而起”,无情的制裁着这位只是在自己的个人微博小声抱怨几句的普通乘客。
平时里和颜悦色在机舱里提供微笑服务的空乘人员们,在评论区开启了一轮谩骂讽刺攻势。质问这位女生,为什么不多带一件衣服,为什么不买商务舱,为什么这么矫情……
/上下滑动查看/
在所有评论中,有一条最为刺眼。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乘务员说出来的话。
02
几年前,我出国旅行,买了商务舱的机票。
飞机起飞前,空乘开始走到每个人的座位上,为商务舱的旅客点餐。那架飞机是空客330,两排过道,我坐在右手边的最后一排,也就是说,我是最后一个点餐的人。
轮到我点餐的时候,空乘告诉我啤酒没有了。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我也能够理解。
事情到这里为止,都还算正常地进行着。但不久之后,和这位女生差不多的故事,却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到了供餐时间,旁边过道的几位旅客大声聊着天,我不由得转过头去,看了一眼。
三个人,拿着大概十几罐啤酒,高谈阔论着,像是在开一场空中party。
一种“不公平”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家都坐在商务舱,凭什么他们三个人可以有十几罐啤酒,我却一罐都喝不到呢?明明我们差不多一个时间点的餐啊?
好在,我明白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抱怨了一下,并没有像那位女生一些发微博。
不久前,这位女生又发了一条长微博,解释了这件事的始末。
微博的内容大概是说,空乘人员告诉她,毛毯都给了老人孩子,但她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青壮年男性旅客也盖着毛毯,于是她就产生了希望航空公司改进的想法。
类似的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会让人觉得不那么舒服吧。发条微博抱怨一下,用比较理性的口吻提出建议,我想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
03
去年8月,有一位女医生自杀了。
当时,“德阳女医生不堪网络暴力自杀”还是微博的热搜词,但在今天,似乎已经没什么人记得这件事。
事情的原由也很简单,这位女医生在和丈夫去游泳的时候,遭到了两个孩子的冲撞,两个“熊孩子”不但拒绝道歉,还对这位女医生做出吐口水等等一系列侮辱性的动作。
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走过去把两个孩子按在了水里。
很快,孩子的家长就报了警,在警方的协助下,她和她的丈夫向孩子道了歉。
事情到这里本应该结束,但孩子的家长还是气不过,找来了一票亲戚,没事就聚集在女医生的医院里,要求医院开除这位医生。
更夸张的是,孩子的家属还找来了当时的监控视频,掐头去尾,发到了网络上,冠以“男子在泳池按着小孩打”的话题,在一些微博自媒体的“协助”下,炒起了一波热搜。
一向内向的女医生,不得不请假离开岗位,在家休息。然而即使她这么做,也没能逃开微博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几天后,女医生不堪压力,在家里服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类似的网络暴力其实并不少见,有时候,在键盘上随意敲出的一句话,足以“杀死”一个人。
04
“女医生自杀”和“抱怨飞机上毛毯不够”,这两件事本应该没有任何关系,但“网络暴力”让人们很容易地把它们关联在了一起。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微博越来越充满戾气,两三句没讲清楚就开始了无休止的骂战。而我们有时候根本说不清,是谁的错。
今天,“用户抱怨飞机毛毯少遭网络暴力”这条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新闻用当事人的微博截图展示了这一网络暴力事件的始末。看起来,官方平台终于为这位乘客正义伸冤,这位当事人终于不用孤军奋战,她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一切好像都在向人们希望发展的方向驶去。
但我们再看看评论下方,除少数理智的看客外,更多的人,选择了用同样的方式回击
在这则新闻中,当事人写明了自己在遭受网络暴力后受到的巨大伤害,但这则新闻发出后,再次遭受批判的那些航空从事者,会遭受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这件事,是谁错了呢?
作为乘客的当事人吗?
他不过是跟我们所有人一样的普通人。试问自己,谁不曾在遭受委屈、愤怒、不平后在自己的微博小天地进行吐槽呢,他的话甚至都不带一个脏字。
作为被指控方的航空事业从业者吗?
她们又何尝没有工作的难处,每天的微笑、鞠躬和体贴服务,每隔不久就要调整的生活作息,永远不能正常的休息日。
说到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看着这段文字的你,这件事情的双方当事人,在微博上评论的广大网友,当然,也包括我,我们都一样,都不过是刚好被选中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圈的普通人。
我们一起从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长大。我们都在办公室忍受无良甲方的摧残,然后转头继续熬着熬不完的夜。我们都经历过分手的痛苦、找到工作的喜悦还有生活中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喜怒哀乐。
马路上、地铁上、办公室里擦肩而过的,低头拿着手机的,是你,也是我。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平和一些呢。
正如那句歌词,“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我们又有什么资本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无情批判呢。
尤其是,在不知道事情真相之前。
这两件事,其实仅仅是网络暴力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网络暴力,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也许只是一句对事件的评价,或者对一件事中某个人的评价,对网上冲浪的我们来说,在键盘上敲出这么一句话,并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只需要花上一分钟,动动手指。
但对于那些处在事件里的人,意义却完全不同。
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本应该是网络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但是,随之而来的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却又是造成网络暴力的根源。
我们很难评价对于热门事件来说,网络到底是好是坏,但我想,在没有了解一件事的始末之前不作评价,或者抱以善意嘴下留情,这件事或许并不难。
图 | Gary Kelle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