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2名花季少年命丧高考考场:孩子,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人性

2019-06-13    作者:大蘑菇    来源:网络

  ▲让女人懂爱、有钱、变美

  6月8日下午,几乎同时发生的2起校园杀人案震惊全国。

  潍坊寒亭区寒亭一中,王某疑似因“早恋”纠纷,将同学周某捅伤。

  受害人周某立马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后来,据周某同学叶子称,两人曾经是情侣关系,后已经分手。

  令人想不到的是,平时一向腼腆,为人和善的王某,怎么会对一个女孩子痛下杀手?

  类似的事件也在衡水发生了。

  高考结束后,2名同学发生了冲突,其中1名同学叶某被袁某捅伤致死。

  一则视频中可以看出,面对倒地不起的叶某,袁某丝毫没有惊慌,并且指手画脚,还在宣泄着自己的愤怒。

  本应迎来的是狂欢的暑假,和美好的未来,却让4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

  ▲视频来源:澎湃视频

  然而,这不是个例。

  校园暴力杀人案件在近几年,发生概率上升,如花的年龄竟会做出种种恶劣的行为。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省,比成绩更加重要的是人性!

  在成功之前先成人

  校园向来都是孕育人才的地方,却成为了暴力的滋生地,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杀人案,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少年身后的恶魔。

  去年6月1日,重庆融汇清华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牟某被同年级学生蒋某刺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两个14岁的孩子,只因发生了口角,便大动干戈,以武力的方式争胜负,最后酿成大祸。

  同样是去年,山东淄博某中学初三学生秦某,对同班同学疯狂砍杀十几刀,刀刀致命。

  网上广为流传的,是秦某的杀人动机: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了。

  仅仅是因为冲突,就让孩子们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些无辜的父母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则要一直活在阴影中。

  他们怎么都想不通,那个看似老实、少言的孩子,为什么成为杀人凶手?

  而为什么在学校这么看似安全的地方,还会发生如此可怕的事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学校的试卷从来不考人性。

  前几年,校园暴力频频曝光于网络,那些施暴的同学,将殴打、羞辱其他同学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这些施暴者中,从来没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之分。

  甚至有些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参与到了一起又一起的暴力案件中。

  可见,在父母和老师想方设法提高成绩的同时,却缺失了“人性”的教育。

  孩子们的100分,是父母和老师的期许,却无法成为自己的骄傲。

  而那些缺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就像是定时炸弹一样,埋藏在灵魂中。

  这些因嫉妒、愤怒而产生的暴行,都是引爆每个孩子内心中那颗炸弹的导火索。

  我们不得不反省,一切以人性缺失为代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

  近十年,我们都在推崇素质教育,要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样样优秀的人才。

  可是,我们却看到了一幕幕失败的案例。

  因为,诸多父母和老师还在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杆。

  于是为了能考上好学校,父母和老师就产生了一些无所不用其极的教育方式。

  几年前,我替亲戚给孩子开家长会,在洗手间听到了颠覆我三观的事情。

  两个年级不大的女老师,议论着令她们头疼的学生们。

  其中一个老师非常“骄傲”的讲述着如何对孩子们进行体罚、辱骂,甚至将此行为当做是约束孩子们的有力武器。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甚至有一部分父母与老师达成一致,用“暴力手段”来解决孩子的成绩问题。

  那些原本心智就尚未成熟的孩子,在面对如此暴力的教育模式,他们反而会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所以,如果父母和老师无法教孩子做人,那又怎么教他们做功课呢?

  孩子暴力行为的背后

  必然藏着暴力教育

  2014年11月25日,是男孩原原和父母一生的噩梦。

  当天,一名10岁的女孩放学回家,在乘坐电梯的时候,看到一位婆婆带着1岁的原原。

  奶奶走出电梯后,原原没有跟上,女孩便立马关上了电梯,在电梯里对原原实施殴打。

  到了25楼,这个女孩像扔货物一样将原原扔出去,便消失在电梯里。

  随后,她带原原回到自己家中继续殴打,在阳台上,将男孩扔下楼。

  奶奶再看到原原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一楼的草坪中,浑身都是血,抢救多日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件事,令全国网友愤怒和震惊,一个10岁的女孩,仿佛魔鬼一般,做出如此暴行!

  有网友评论说:“暴力的背后必然藏着暴力。”

  在之后对女孩父母的采访中,其父亲称,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会打骂她,多少会对她的性格造成影响。

  这种教育模式最令人发指的地方是,不仅摧毁了自己孩子的一生,还对其他孩子和家庭的幸福造成威胁!

  但这种教育模式,也是备受外界争议。

  很多人认为,如果不用打骂孩子,那么父母的话就不具有权威性,他们就不会听话。

  打在身上,记在心里,错了就打,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可事实上,长期打骂孩子,不仅不会达到父母的心理预期,反而会让他们记恨父母,甚至变得更加暴力。

  这是一种规律,当你用暴力的方式来与孩子建立沟通,或者进行管理,那么孩子就会被潜移默化:能动手就不要动口。

  不仅父母的暴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巨大影响,老师同样。

  2017年,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一名13岁女孩被同学殴打,并且将视频上传到网络。

  而在女孩求助老师之后,学校领导的行为更令人痛心。

  他们没有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学校的名声,要求所有参与其中的同学将此事隐瞒下来,不可告诉父母。

  直到父母看到视频后,此事才得以曝光。

  试想一下,如果此事一直隐瞒下去,那么这个女孩将会一直活在校园暴力的阴影下。

  而面对老师的冷漠,最后的结局,要么就是自我毁灭,要么就是毁灭他人。

  为人师表,难道仅仅是为了升学率,而不是培养一个思想行为健康的孩子吗?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而父母和老师在这张白纸上,粗暴的画上了黑色,那么他们呈现给外界的,怎么可能是彩色?

  暴力教育的产物:

  无知、无爱、无德、无孝

  那些使用过暴力的父母和老师,大部分都认为,如果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反而不会记住。

  但是如果又打又骂,他们反而会因此害怕,从而记住:如果我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还会挨打挨骂。

  打一次不听话,就打第二次,总有一次会打到孩子彻底不敢反抗。

  可在那一次次的暴力下,孩子的心中早已埋下了“仇恨”,即使不在父母或老师身上爆发,也总会有其他人“遭殃”。

  孩子们不是野兽,需要用如此野蛮的方式去驯服。

  而经历过暴力教育的孩子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性缺失。

  1、无知

  这里主要指的是,对是非对错的无知。

  父母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孩子们的标准。

  孩子们从不会思考:为什么他们要打骂我,他们只记住了,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他们未成形的认知里,暴力不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而是一种方式方法。

  2、无爱

  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缺乏爱的能力。

  他们对于父母或者老师暴力行为的解读,通常都是:

  打我骂我就意味着他们不爱我,否定我,就是我不好。

  所以,他们会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在人际关系发生矛盾时,也就无法用温和的方式去处理。

  3、无德

  暴力,会让一个孩子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心。

  他们会因为长期处于暴力教育下,而变得想要释放。

  在愤怒时,他们会习得父母或者老师发怒的行为模式,摔东西、动手打人,甚至自残。

  因此失去道德约束,从而出现人格不健全,走上犯罪的歧途。

  4、无孝

  在最需要爱的年纪,父母和老师却给了暴力。

  所以,孩子们怎么可能会孝顺“仇人”呢?

  相反,他们会以暴制暴。

  然而等到父母需要爱和陪伴的时候,他们能给的,最多只有冷漠。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和老师亲手打造的,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

  而就算是要考好成绩,也要品学兼优。

  一切的优秀,都是建立在健康的人性之上。

  如果教育无法重来

  那么该如何补救?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暴力行为,那么再改变教育方式是不是为时过晚?

  是的。

  孩子在12岁之后,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果他们已经出现反常的暴力行为,这时候教育是无济于事的。

  不管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在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出现暴力行为的时候,千万不要以暴制暴。

  1、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很多使用暴力的孩子,你会发现,往往他们表达能力很差。

  所以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说出暴力背后的原因。

  当孩子主动说出内心的恐惧、焦虑时,说明戒心已经放下,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2、引导他们进行情绪的释放

  就像上面所说,很多时候,孩子会通过暴力的行为来释放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

  所以,一旦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父母和老师就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进行户外跑步、游泳等有意思的户外运动;那么老师则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减缓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3、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宽恕

  暴力行为,不管是自我攻击还是对外攻击,实际上都是在发泄累积的“仇恨”。

  孩子不会理解父母教育的苦衷,但是一定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有效果沟通下,父母和老师都可以向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试着肯定和接受孩子的现状,避免“仇恨”在心里继续扩大。

  4、不过分灌输“好好学习”的思想

  不要为了那点分数,就用很多极端的方式“对付”孩子。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不是如何考100分,而是做一个好人。

  简单说,就是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

  当他们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时,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切的知识、技能学习,都不应该牺牲人性。

  而家庭的幸福建设,离不开孩子的心理健康。

  希望每个家庭,每个校园里,都不再看到暴力的影子。

  ---说在最后---

  每个暴力的孩子背后,都有暴力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塑造孩子更健康的人格和成长环境。

  猛戳下方图片,让彬彬姐告诉你,如何做一个“非暴力”妈妈。

  ▲猛戳上方

  ---猜你也喜欢这些文章---

  “于小彤式”的暴力,太TM可怕了

  林志玲结婚:女人越独立,大叔越没戏

  缺爱的女人是如何一步步掉进渣男陷阱的

  点击阅读原文,做理性发火的妈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