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如何真正摧毁一个人,否!定!他!

2019-06-05    作者:sansan    来源:网络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通过精神虐待,一个人真的可以毁掉另一个人。

   ·  01  · 

  心理上摧毁一个人有多简单?

  知乎上一位叫田可乐的姑娘给了这样的回答:否定他。

  不要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务必耐心地、客观地、冷静地否!定!他!

  1.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他脆弱的时候,是建立起亲密关系最好的时机。

  2.接着开始否定他的长相,一点点给出评价,最终得出看似真实的结论,他很丑。

  3.否定他的家庭,把他家庭中琐碎的小事放大,负面状况放大。

  4.否定他的朋友,并列举出理由。

  5.否定他的性格,阐述他性格中不合理的地方,总结他是一个怪人。

  6.如果他提出质疑,慈爱地安抚他,甚至带着怜悯的态度。

  7.如果产生争执,需要再一次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重复以上操作,形成循环。

  接下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我否定、多疑、多虑、敏感,再多的祝福与赞美都无法让他感到温暖。他会感到孤独,他会形成一个假想敌,那就是他自己。

  这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抵触、自我敌视、自我摧毁。

  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也是他自己多年构建的价值体系彻底分崩离析的一天。

  看着这些是不是有一些眼熟?

  这就是精神虐待(冷暴力)无需通过现实中的肢体暴力,而是靠日复一日地对某一特定对象贬低、羞辱、嘲讽、排挤或者非语言的暗示,来对其造成心理创伤。

  你会很痛苦,会压抑,但不知道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当提及精神虐待时候,甚至你还会认为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即便是抱怨自身的遭遇,也不会被理解,因为这一切说不清楚,还会认为自己会被他人误解。

  所以更多的精神虐待受害者选择沉默,最后走向自我崩溃。

  当你磕伤碰伤身体上会留有痕迹,而精神虐待要更加隐秘,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暴力。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甚至有时候也会向他人施展暴力,但长期并且不断重复的精神虐待,才真正具有摧毁一个人的破坏力。

  电影《坡道上的家》中身为家庭主妇的里沙子被选作陪审团参与了一起弑子案:一位母亲把八个月大的孩子溺死在热水中。这两位看似截然不同的女人,在恍惚中渐渐命运重叠了。

  一开始的里沙子在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着简单的快乐,忙碌的丈夫,可爱的女儿,还有时不时帮忙的公婆。但随着案件的进展,里沙子在那位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身上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从一位知足温柔的母亲被一双无形的手逐渐拉入混乱、麻木的深渊。

  里沙子与那位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都遭遇了相同的处境,她的自信不断被打击,在“为人母”标签的道德绑架下,她被周围亲人渐渐孤立,活在一种深深的罪恶感中,而最后精神恍惚、不堪重负,拿起了枕头伸向自己的女儿。

  这是一个受虐者被精神虐待的过程,也是她承受无可言说痛苦的放大镜。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的《冷暴力》一书中详细讲述了精神虐待,今天就与大家聊一聊什么是精神虐待?如果你遭受精神虐待,又能做些什么?

   ·  02  · 

  你是怎样陷入精神虐待的陷阱中?

  人格腐蚀(洗脑)

  精神分析师拉卡米耶称其为“洗脑”。这是一种引诱的过程,受虐者的人格会一步步遭受摧毁,最后失去自信。

  第一步是引诱,获得掌控与精神的支配令具有自恋特质的施虐者感到满足。他们会引导受虐者以不符合自己本性的方式思考、做决定和行事,这称为“诱惑式纠缠”期。

  你成为受虐者,陷入依赖的状况,沉默并成为施虐者的附属品。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指出,长期处于强制说服环境中,比如洗脑、思想改造或监狱管理,可能引发人格分裂。

  孤立阶段

  当你疲惫时候,需要的是他人的安慰,但对方却说“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可能是你能力不够”又或者当你分享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时,对方却又不屑一顾。

  施虐者利用扭曲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谎言、讽刺、嘲笑、蔑视和自相矛盾的态度。

  而受虐者被逼到只能被动发泄时,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变得脾气暴躁、爱发牢骚或者过分执着,因此会对受虐者给予负面评价。

  里沙子被选为陪审员后,她的母亲来家里做客。而她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精神施虐者。

  你怎么当妈的?都这么晚了还领着孩子在外面跑。

  当里沙子说自己当选了陪审员时,母亲又嘲讽道,我知道啊,但你干得了陪审员吗?

  里沙子的女儿没有被选上理想的幼儿园。母亲又说道,是啊,好的幼儿园会对家长的工作有要求嘛!

  言下之意,不仅里沙子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他的丈夫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里沙子邀请母亲留下吃晚饭时。

  母亲冷漠地表示要赶电车,里沙子家太小,没有客房。

  随后拿自己插画老师的女儿与里沙子相比较,她的老公是医生,她们家有独栋别墅。

  里沙子每天要等老公迟迟回家。

  母亲说,总感觉你挺让人心疼的。言下之意,你好可怜。

  里沙子的母亲接下来的话,便是一把更利的匕首,刺入她的心脏。

  阳一郎真的是在加班吗?里沙子打开冰箱的手静止了,她默默地站在那里。

  对话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里沙子很少要母亲帮忙带孩子,之后也不向母亲袒露自己的辛苦。母亲的话符合了在精神虐待的沟通中的几个特点:拒绝直接沟通,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言语歪曲,利用里沙子夫妻间的矛盾,离间与征服。

  简单的说,就是每句话都能让你感到不舒服。

  高明的施虐者最善于直击受虐者痛处,一招致命。

   ·  03  · 

  受虐者是什么样的人?

  受虐者并不是逆来顺受,他们不是受虐狂,也没有忧郁症,但施虐者会操纵他潜在的忧郁或者被虐待的倾向。受虐者遭受虐待只是因为被施虐者选中,成为替罪羊,成为他们生活压力的发泄口。

  受虐者一般是乐观而充满生命力的,而喜欢生命的痛苦、紧张和障碍感,喜欢抱怨与悲观,很难享受生命的喜悦的人,这样往往是施虐者的特征。

  有良心而又容易责怪自己人。

  在行为现象学精神病学(phenomenological psychiatry)中,德国精神学家胡贝图斯泰伦巴克等人将其描述成“忧郁型性格”。

  他们喜欢工作和关系都井然有序,他们会为他人奉献自己,却对接受别人恩惠有所迟疑,他们可以为人所用(具有利用价值),并以带给别人快乐为满足(易于被操控)。注重秩序和有心行善,使得他们比别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这也在无形之中一直消耗着他们。

  他们无法忍受误解和尴尬,总是想去澄清。

  当遇到难处时,受虐者往往会加倍努力,他们更加疲于奔命。因为易受到别人的判断与批评左右,他们无法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

  受虐者欠缺自恋倾向。

  因此当感受到不满的时候,他们的怒气会被压抑,这样他们无法做出反击。

  受虐者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伤害是因为借由施虐者,他们不得不面对自身的缺点以及被遗忘的童年创伤,那些沉淀在心底的负面经历成为激起击垮自己的自毁种子。

  里沙子就是典型的受虐者。因为孩子不小心跌伤,家中担心起里沙子的精神状况。公公举报里沙子虐待孩子。咨询员询问里沙子发生了什么,而她只能说,都是我不好,是我比较疲惫。

  这是受虐者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难以言说自己的遭遇,即便知道自己很痛苦,却也实在想不出自己经历了什么虐待。

  有时他们也很疑惑:“是不是像别人所说,是我自己想太多?”

  有时他们会转而责备自己:“都是我做得不够好,是我不对。”

  这样使得别人很难了解他们的苦楚,很难真正帮助到他们,最终他们会陷入孤立的状态中。

   ·  04  · 

  精神虐待后受害者会发生什么?

  退缩:受虐者不断屈服,使得越来越抑郁,人格被泯灭。

  混乱:受虐者在完全被掌控后陷入混乱,不知如何抱怨,内在活力与自发性变得麻木。

  怀疑:怀疑是不是自己存在问题所导致一切的发生,因此感到内疚。

  压力:因为压抑自己不满的情绪,疲于应对施虐者的要求,受虐者如果处于长期压力中,则会表现为广泛焦虑、恐惧或难以控制的恐慌,以及持续紧绷和高度戒备的状态。

  恐惧:受虐者能预料到自己不安全的处境而产生恐惧。

  孤立:言语难以形容的暗中伤害使得受虐者更加孤独。

  长期的精神虐待会引起代偿失调,包括心理防御等调节机制恶化或失灵。通常见到的代偿机制减退的病人会出现广泛性焦虑、忧郁或身心失调症,对于较冲动的受虐者还会出现暴力行为。

  更糟糕的是,如果发生受虐者自杀或者自杀未遂,大家会冠以他们软弱、迷茫或疯狂的标签。对于施虐者来说,这一切都成为自己逃脱罪责的借口。

   ·  05  · 

  怎样应对精神虐待?

  首先要注意精神虐待的迹象,并承认自己遭受了精神虐待。这是一个困难并且漫长的过程,因为精神虐待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从不被尊重到被欺骗、操控,我们只有感受到他的伤害才会觉得难以忍受。

  当我们察觉到被精神虐待时,又会质疑是不是自己想得太多。传统教育总是教导我们要宽容忍让,这便使受虐者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无法获得环境的理解,只能默默忍受一切。

  在与施虐者的沟通中停止为自己辩解。辩解可能成为施虐者下一轮攻击的武器,因此沉默、保持距离或者通过第三方与施虐者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受虐者从这场游戏中抽身。

  坚决行动,不畏冲突。当把自己的困境展现到大家面前的时候,便是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受虐者需要拿出勇气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向施虐者摊牌。

  为心理对抗做好准备。避免被施虐者孤立,受虐者需要寻求真正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是没有评价的。或许是温暖的陪伴,就能帮助受虐者度过最孤独的时期。然后给自己放一个假,修整心理状态。

   ·  06  · 

  重建自尊

  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开始重新看待自己,不因为他人的负面评价而过度影响自己。了解自己的容忍限度,建立起心灵的边界感,有时候学会跳出围墙给予自己肯定。

  精神虐待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防止成为受虐者,我们也要警惕自己是否扮演了施虐者的角色。尊重他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的言行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参考:

  Tracy N. (2012 July 24). Psychological Abuse: Signs an Healthy Place. Retrieved on 2019 June 2 from https://www.healthyplace.com/abuse/emotional-psychological-abuse/psychological-abuse--signs-and-symptoms

  [法]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著,顾淑馨译:《冷暴力》,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近期优质文章推荐(点击可看)

  ·   《爱情保卫战》:婚姻情感专家教您如何保护婚姻,守卫爱情!

  ·   “延迟满足”骗了多少父母耽误多少孩子?

  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

  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 ☟ ☟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9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