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即便孩子的未来可以设计,我也懒得设计(罗西)

2019-06-01    作者:黄良其    来源:网络

  (女儿黄点蓝读二年级时,与当时的中国第一档选秀节目“家有明星”的几位主持人合影,那时我也是该节目的评委。中间那位就是现在央视财经频道的陈伟鸿)

  中国人最大的压力是不安于不甘于做个普通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小孩。

  即便孩子的未来可以设计,我也懒得设计

  文摄:罗西

  我们都曾设计过孩子未来的模样,

  如同斟酌孩子的名字一样,

  反复研究、推敲、打磨再推翻再复盘……

  最后似乎还都不是太满意。

  我有两个孩子,

  曾希望女儿黄点蓝是个服装设计师,

  儿子黄点兵是个室内设计师。

  一个负责“衣”,

  另一个打点“住”,

  一双子女合起来,就是一个“好”字。

  想得很美。

  (儿子还没恋爱,有时就抱着吉他弹一曲情歌)

  女儿上高中后,

  在选择读文科、理科的问题上,

  她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

  我这个文科生出身的老爸被打击得一愣一愣的,

  感情上有些舍不得,但是还是非常尊重孩子的选择。

  小时候,带她学过舞蹈、钢琴、美术,

  本以为这都可以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做铺垫的。

  不过,我一直觉得没有浪费,

  这都有用,

  文艺修养,对孩子的后来的气质、审美都有正面影响。

  大学本科,女儿读的是金融数学,

  其中有两年在英国。

  后来去澳洲读研,是精算专业。

  毕业后,为了留下来工作

  又考了一些其他专业的资格证书……

  那天,与女儿视频,

  担心她一边学习、考试一边打工会很苦,

  但是,她笑说,

  其实考试是小菜一碟,都过了,

  看她一脸笑与美好,我宽心了很多。

  (女儿与男朋友在澳洲读研)

  自从大三后,女儿有了男朋友,

  每次去机场,我都懒得送了。

  不过,有一次,是快过春节了,

  她与男友必须回澳洲上课,

  在楼下送她上车时,我眼湿了。

  也不全是因为舍不得,

  也不全是因为不放心,

  也不全是因为惆怅……

  感情很复杂。

  孩子大了,必须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与选择。

  做父母的,只是只能在老地方,

  挥挥手,

  是致意,是送别,

  是祝福,也是放手与信任,

  相信孩子比我更了解她的未来更能把握她的幸福。

  而且,常常觉得惭愧,

  甚至望尘莫及,

  觉得自己帮不上忙,

  特别是孩子的专业、未来。

  (儿子获奖时与同行的合影,右二)

  而儿子黄点兵更是走不寻常路。

  她也学过美术、吉他、搏击……

  想让他未来做个建筑师,

  或许是我自己未遂的理想。

  但是他就不爱上学,

  初中毕业后,

  他上了一所职业中专, 

  他想尽快走上社会。

  本来报考的专业是“软木画”,

  后来左想右想,

  这个专业太安静了,

  不适合好动、爱运动的他,

  就临时改为“西餐”;

  学着做着,

  他发现自己更喜欢隔壁热闹的中餐,

  实习的时候,

  他就彻底往中餐方向跑了,

  从聚春园到某连锁火锅店……

  计划跟不上变化。

  (儿子酷酷的眼神里其实是宽厚)

  儿子黄点兵给人第一印象,

  是特种兵出身的,或正从事健身行业,

  “中国首席男模”傅正刚先生曾非常遗憾地告诉我:

  “你儿子再高点就是个特有国际范的模特!”

  想不到有一点表演天赋的儿子现在却穿着厨师服在忙碌着。

  从职专毕业出来也有3年了,

  在厨房里,

  黄点兵什么活都干过,

  特别是丁板这块有长足进步。

  现在儿子跟着“中国青年烹饪艺术家”朱文彬到处跑,

  融侨酒店、阿弥陀佛大饭店……

  宽厚壮实有点小幽默的儿子,

  在我看来,其最大的优点是不怕吃苦,不计较。

  自己手上的任务完成后,

  或者在别人休息的时候,

  他总是主动多揽活干,

  又可以比别人多学一些技术……

  这是朱师傅教他的第一条人生秘笈。

  恩师朱文彬是位知识分子类型的大厨,

  对偏“武”的儿子的成长有很多帮助与正面影响,

  他不仅教黄点兵技术,也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女儿在英国留学。)

  我不否认,孩子的未来是可以设计的,

  至于走不走样,那要看个人条件与运气了。

  确实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比如功夫小子释小龙从小就被他在少林寺做武术教练的父亲设计为“未来的成龙”;

  斯诺克明星丁俊晖8岁就开始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一直按照父亲设计的道路上攻城掠寨;

  钢琴家郎朗更是在父亲的眼皮底下一步步走上巅峰……

  但是,成功的设计毕竟是少数。

  也许是形势、现实、环境所逼,

  中国人最大的压力或习惯,

  是不安于、不甘于做个普通人,

  特别是对自己的小孩。

  所以总想设计他们的人生,

  总是有很高的期待。

  曾经,我也不例外。

  后来,养着养着,

  我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队形变了。

  所以,我渐渐修改了自己的育儿观,

  只希望孩子:

  第一是身心健康,

  第二是有魅力,

  第三才是学业事业顺利。

  我不觉得这是妥协。

  这是最诚实最正确的期望。

  (儿子有一种“经济适用男”的帅气)

  其实孩子的理想,

  也在不断变化。

  小时候,女儿黄点蓝一会儿说要当“一名漂亮的科学家”,

  一会儿又表示做个钢琴家比较有意思……

  她总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未来。

  记得儿子黄点兵四岁时的理想是,

  要去养恐龙,

  可第二天,又说要做赛车手……

  后来碰见社区门口有人卖臭豆腐,

  他想未来卖臭豆腐;

  后来觉得社区保安的黑色制服很好看,

  他想当保安……

  孩子幼稚、无知的时候,

  做大人的要给充分的爱,

  也尽量多创造机会,

  提供选项给孩子去尝试、去学习

  先让他们全面发展,

  再根据其兴趣、天赋,

  帮助他们发现发挥所长,

  爱其所爱……

  这样,才有利孩子未来“成事”。

  (孩子们长大了,我也不怕老去。)

  一晃,孩子们都长大了,

  现在他们都不在家。

  我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而且一直很满意。

  他们从未让我失望,

  而且我一直以他们为傲。

  孩子不是我们手里的风筝,

  更不是我们父辈没有达成的“理想”。

  他们理应有自己天空,

  等他们翅膀硬了,

  就让他们自己飞!

  即便孩子的未来可以设计,我也懒得设计。

  子孙自有子孙福。

  六一儿童节写这个稿子,估计我是想孩子了。

  (若喜欢此文,欢迎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万分感谢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