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2019-05-07    作者:牛皮明明    来源:网络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家人看着吴洪裕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画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画这幅画的人是一个元朝人,叫黄公望。

  生活里,我们走着走着,觉一生一事无成,便开始抱怨自己碌碌无为。人生若觉无作为,我推荐你读读黄公望。

  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loser,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50岁。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

  某天,黄公望在屋里写字,做官的朋友来了。跟他说:“跟我去做书吏吧。” 黄公望把笔一放,说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赶紧回吧,我也要出门了。”

  官场朋友问:“你要去哪儿?”

  黄公望答:“当道士。”

  黄公望门也不锁,拂身而去,从此浪迹天涯。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也许等待黄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可死亡从来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时间也会跟着死了。

  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仅仅是刚刚开始。

  黄公望学画画,想到了就立马去学。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王蒙是大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就摆手说:“你都五十了,还学什么呢?太晚了,回去吧。”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就学,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是黄公望偏偏在纸张上出发了。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都不眨。

  几个月过后,黄公望画画大有长进。王蒙不解,跟在他身后去看。每次都看到黄公望坐在大石头上纹丝不动,像个死人。

  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你每天都坐在大石头上,干什么呢?”黄公望说:“我在看山看水啊,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

  王蒙说了句:“那你继续看吧。”之后的29年里,黄公望走遍山川,游历大江,走哪看哪,极度专注,没有人知道他去过哪里,好像他的行踪是一个永恒的谜题。

  但是只要他安静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是和他无关的。

  元朝至正七年,这一年黄公望79岁。那是一个秋天,落叶缤纷。黄公望和师弟无用,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只见富春江,江面如练,渔歌唱晚,他跟无用说:“我不走了,我留下来画画。”

  无用说:“你自己留下来,没有人照顾你怎么办?”黄公望一个人坐下,气定神闲。不管无用师弟如何劝他,他也纹丝不动。

  79岁的黄公望在富阳住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黄公望来到城东面的鹳山矶头,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拿出纸笔,对着江岸开始作画。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推他的人是张闾的外甥汪其达。当年黄公望供出了张闾的罪行,汪其达怀恨在心,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就下了毒手,要置黄公望于死地。黄公望掉进江里,差点没命,正好有一个樵夫路过,把黄公望救了起来。 樵夫古道热肠,跟他说:“我家住在江边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黄公望步履蹒跚,跟着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驿道,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

  黄公望举目四望,此处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江水如练。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景致奇美。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

  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心随念走,身随缘走,在他删繁就简的人生里,所到之处皆为风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9%的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黄公望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围的人看着黄公望都说:“这个老人,都快死的年纪了。每天还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对于黄公望来说,死是一件并不着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着做自己该做的事。总是有画不完的画,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他除了画画,还常常接济村里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画,落款“大痴道人”,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并嘱咐:“没有十两银子不要出手。”樵夫一听,这张皱巴巴的纸要卖十两银子,觉得这老人准是想钱想疯了。

  当他来到集市,铺开那张纸。立马有买家过来,掏出十两银子,买了就走。这以后,黄公望每两三个月就让樵夫去卖一幅,卖画所得全部用来接济村民。

  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 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他要在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

  对于别人来说,画如此大画,本来就是艰难的,更何况是一个80岁耄耋老人呢。

  可对于黄公望来说,他做每件事从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高兴,我开心,这就够了,我就是要在纸上出发。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状不同,几百棵树木,棵棵姿态迥异。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用四年,和河流真正地对话。对话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

  四年之后,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在这幅画里,有苏东坡想看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沧浪之水,可以濯吾缨。”

  黄公望仿佛听到河流喜悦的声音,也听到了河流哭泣的声音,听到自己科考时的得意,也同样听到了他46岁时坐牢的痛苦。

  画中,黄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画里有8个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个。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领悟与回顾,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600多年前,80岁的黄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三毛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你一直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做你想做的事,又一直在犹豫中虚度时光。

  当黄公望将《富川山居图》画完,他长舒一口气,重重将笔扔入江中,長吁——这一生,我完成了。

  这些年,他的师弟无用到处找他,公元1353年,无用师弟终跟随着卖画的樵夫找到了黄公望。

  当看到巧夺天工的《富春山居图》时,无用师弟热泪纵横。

  而喜极而泣的黄公望则不发一言,悄然在画卷题字,举手将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图》,赠予无用师弟。四年的呕心沥血,黄公望毫不在意,与其获取浮名,不如一场君子之交。

  一年后,黄公望长笑而逝。我们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离世,在离世时,他脸上一定无比安详,面带微笑。他的一生毫无遗憾地走了。

  若你还算年轻,你还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点儿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然后,此生无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