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她是复烧国宝的先驱,一件作品88万,博物馆争相收藏|极物中国

2019-04-24    作者:中国精致生活    来源:网络

  - 极致者说 -

  她是当代定窑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恢复定瓷印花工艺的先驱”之一,用40年青春,追回定瓷800年芳华。故宫博物院也慕名收藏其作。

  如今,她用毕生积淀,打造一朵有生命的玉兰茶盏,遗世而独立。一盏禅心自守,便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1972年日本首先田中角荣访华。和周总理会见时,他一再问起定瓷复烧之事。

  那时,距离定瓷最后一次烧造,已经过去了800年。

  为何偏偏是“定瓷”,让邻国仰慕不已、让其前首相倍加关注?

  定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白润媲玉,且是其中唯一在胎体刻花装饰的。它被宋人称为“天下第一次瓷”。

  古定瓷的传世甚少,价值连城。即便是现当代的精品,也是收藏潜力巨大。

  若论当代定瓷收藏热品,当属中国“当代定窑三杰”的作品。

  其中,和焕老师,“三杰”中唯一女艺术家。她的定瓷作品,便是既得宋代定瓷神髓,又颇有升值潜力的收藏级艺术品。

  眼前这玉兰盏,便是她去年亲手所作,如玉质感的花瓣层层叠叠,宛若一朵充满生命力的玉兰,仿佛微风吹拂,似是暗香袭来,令人迷醉。

  借用,乾隆盛赞定瓷的诗句,“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若不是和焕老师,我们或许至今不知,看似最简单的白瓷、最简单的刻刀工具,可以创造出如此充满生命力的图案。

  这些年,和焕老师的定瓷作品被博物馆争相收藏。其中,有私人藏家曾以高达88万元购入和焕定瓷作品。

  ▲ 作品被故宫博物院、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收藏至今,载入艺术史册。

  ▲ 定窑白釉刻划花鱼乐罐,收藏价88万元。

  她的作品,在定瓷史上可记上一笔,艺术价值非凡,颇受藏家赏识。而且在收藏市场,像和焕老师这样有名气的陶艺师,其作品更是炙手可热,升值空间很大。

  和焕老师去年亲手所作这玉兰盏,悉数不过百件,极物中国争取到最后40盏,并抢在价格飙升前,用更优惠的价格出售。

  雕刻这玉兰盏绝非易事。

  茶器器身小巧,只能采用工笔画刻——剔花,需要提前先描出图案,再用细刀剔刻,细致程度不亚于绣花。

  茶器胎薄,力度重一点,器身破裂全毁;力度太轻、刀法不到位,造型又够立体。

  每一刀落下如风,每一条线一气呵成,而这游刃有余的技法,全凭她四十年的不懈的探索。

  作为首批复烧定窑实验小组的设计骨干,她在毫无历史记载的情况下,一次次前往定窑遗址,独自探索古定定瓷装饰技法。

  捡地上散落的瓷片纹饰,拼凑、整理,绘稿,一刀一刻临摹下来,一刻就是一整天,几年如一日。

  80年代定瓷复烧成功,作为复烧的先驱人物,和焕陈文增、蔺占献,被公认为中国“当代定窑三杰”。

  她更是被誉为“中国当代定瓷装饰第一人”,国内外少有的印花研究权威和雕花艺术家。

  作为当代定瓷顶尖工艺大师,和焕老师作品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升值空间都是值得期待的。

  她亲手做的这件玉兰盏,兼具宋代上等官瓷的品格,收藏这一件,意味着你收藏现当代“官窑”瓷器精品,稳赚不赔。

  象牙白中闪黄,为上品,折腰处有难得的浅黄绿色。灯照下,如月下花影令人沉醉。

  ◎ 竹丝刷痕

  正品定窑一定有竹丝刷子旋修工艺

  因釉薄,可见修胎留下的刷痕

  ◎ 淋釉(泪痕)

  古代上釉不均,釉水流垂所致

  当代精品泪痕极少,且隐现很自然

  ◎ 浮雕感剔花,浑然天成

  线条变化灵动,明暗、虚实得宜

  ◎ 底部大师手签落款:和焕戊戌

  ◎ 含有大师手签收藏证书、私章认证

  每一份收藏证书都有等级认证和唯一编号,每一个茶盏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珍贵

  和焕戊戌年手作款,仅剩40。错过,便是绝版!

    NO.1  

    NO.2  

  均附赠大师手签收藏证书一份

    NO.3  

  滚压成型,手工雕花,无底部落款,为溯芳斋出具统一收藏证书。

  它,不单是从古至今的文人精神,也是对被赠者的高级赞誉。

  用它品茗,执盏禅心,似与历史、大师对话,千百年的文化一饮而尽

  将这世间独绝的艺术藏品收入囊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精髓。

  |文 字 为 物 道 原 创|

  |产 品 为 物 道 严 选|

  - 极物中国 · 极致之选 -

  两年前,“造物中国”以“诚实的手艺”为使命,寻找温暖的造物、极致的手艺和不变的匠心。一路走来,我们与你一同遇见许多不期的美好。

  今天,“造物中国”更名为“极物中国”,以期用更开阔的视野、更专业的眼光,为你甄选极致好国货、好手艺、好设计,为中国精致生活探索更多可能性。

  ▼点击阅读原文,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佳作收藏首选。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6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