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下次旅游去哪里?

2019-04-15    作者:约瑟的家    来源:网络

   写在前面

  Rainbow Bridge

  基督徒之于以色列,会有各样复杂的情愫,有人爱,有人恨,还有人冷漠。非基督徒之于以色列,恐怕也会有许多想象,聪明的犹太人、混乱的流浪史、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等等。不管怎样,如果你相信圣经,去那里行走,会看见似曾相识活的历史;如果你不相信耶稣,在那片地方走走,或许有一瞬间,会被一块斑驳的石块弄湿了眼眶。在缺乏感动的世界里,觅得一片感动,岂不宝贵?

  唯一的解决办法,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和平。不仅仅是体面的和平,而且是持久的和平。……请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有丝毫的怀疑: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孩子的孩子,永远不会满足于比自由更少的东西。

  ——果尔达·梅厄(以色列缔造者之一、前总理)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诗篇137:1

  原本计划5月-6月到耶路撒冷休假发呆,特别是在西墙和圣墓大教堂发发呆,并非出于特别的感动或基督徒说的“对圣地有负担”,只是对其他地方更没有兴趣而已。这样说是很脸红的——让人觉得太不像基督徒了,有许许多多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说想去以色列看看,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成行,有人为了去圣地要付很大的代价,甚至卖房卖船。

  春节后得知,3月份在耶路撒冷有个祷告会,我眼睛不眨直接忽略掉,哪知10天后猛然(我不得不承认是圣灵的感动)想起这个祷告会,打开文件又看了一眼熟悉内容,决定报名参加。我无法形容当时做决定的感觉,死心塌地?世界静止了?无比清醒?

  于是,在接下来的2小时内,请好了假、买好了机票,有种翻页的感觉,开始期待老老实实去祷告一个星期——主要是观摩一下西方弟兄姐妹们的祷告,虽然每次听道都有上帝格外的恩典能大致听懂,但用英语祷告我却完全没底。

  在等待出发的两周里,又平静又惆怅,平静是知道回耶路撒冷肯定能“见”上帝——必然有恩典。惆怅是担心自己差劲的英语不太够用,不知道如何买公共汽车票、如何买火车票、凌晨的机场是否能兑换新舍客勒(New  Shekel,NIS)、机场到耶路撒冷的班车最早几点有(航班到达时间是早晨2:30左右),诸如此类的“思虑”塞满了我的头脑。

  早早到机场排队等着办值机,以航选了十来个人进行最详细的安检,我被“幸运地”选中,另外被“幸运”选中深度安检的是一个基督徒旅行团领队和几个常住以色列的建筑工人。上次在香港坐以航只问了3个问题,这次在北京机场却被问了许许多多问题,两个中国人和一个以色列人轮流问、反复问,每个人的表情都很诡异,似乎想把人问疯,难道因为我是基督徒?难道因为我是去参加祷告会?这还让人去以色列吗?到了登机口还有二次深度安检,还好不提问了,只是到楼下把随身行李翻了个底朝天而已。

  安检让我的情绪起起伏伏。开始登机时,我想等到最后再上飞机——因为懒得排队,突然心里涌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天父的安慰,平安、幸福、温暖,就像犹太人常说的“帮助从天而降”,怕吓着工作人员,使劲忍住了眼泪。上帝提醒我:我的身份就是宇宙创造主的孩子,祂真实而坚定地爱我,祂知道我的每一个感受和景况。

  圣地之旅从以航开始,上了飞机,安检带来的负面情绪顿时一扫而光,就像进入了“回家”的状态。双目决堤,实在担心吓着“邻居”,就努力尽快收住了。路上几乎没有睡觉,大部分时间和邻座在以色列工作的小朋友聊耶稣、圣经、基督教、犹太人、以色列复国……飞机提前到达,下飞机时感觉好像只坐了5分钟,比去趟上海都轻松。

  我以为天亮才会有班车去耶路撒冷,就心里准备好了在机场安静(傻等)几个小时,所以下了飞机慢悠悠地往外走、跟上次印象进行对比、入境(排队的人不多,大概只用了5分钟)、兑换新舍客勒、到服务中心问到耶路撒冷的班车、取行李。按照工作人员说的,从2号门出来就看到有人在招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问还有多长时间发车,驾驶员说“5分钟”。我高兴地说“太好了!” 驾驶员也笑了“好啥啊,人家都巴不得就1分钟呢”。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就发车了。居然没有人让买票,这哪里像传说中的犹太人。上车前驾驶员会问一下具体地址,也不拿笔写下来,路上也不再问,顺序把每个乘客挨个送到目的地,下车时才收钱,不知道这是因为耶路撒冷太小,还是他们记性太好。车费是每人67NIS。

  报到时拿到日程,才发现竟然是走祷,要去基布兹、边境、加利利湖……祷告、敬拜赞美。天哪!当时真想马上邀请弟兄姐妹们,“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

  海法路上

  参加这次祷告会的共有40多人,主要来自欧美等英语国家,还有几个来自南非和亚洲。来自欧美国家的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长者,其中年纪最大的85岁。有一个气质优雅的长者说,“再过一个星期是我八十岁生日,我这两年特别想来以色列,我流泪跟上帝求,主啊,我想最后一次到以色列看看,我想回家,我不知道我在地上还有多长时间,求你给我机会。”

  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白发长者走路需要拐杖,她叮嘱我几次:“我们教会每周一下午专门为中国祷告,你们有什么祷告事项记得发邮件给我。”

  一个来自加拿大的M阿姨服事了好多华人留学生,她退休前是老师,特别有耐心,跟我说话时会放慢语速,吐字格外清晰,虽然我的姓不好发音,她还是努力地很快记住了。有一天早上她问我,那个韩国小朋友名字叫什么。因为我已经把那个小姐妹的韩语姓名“翻译”成汉语,我就用普通话告诉M阿姨,老人家顿时笑的眼泪都出来了,笑过还是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学。后来到车上,小朋友笑眯眯地告诉我,M阿姨“准确”称呼她了。

  从新西兰到耶路撒冷全程需要将近两天时间,那些满头白发的老人家们说起路途却平平静静或从从容容。

  耶路撒冷

  本来还想准备静静感受约旦河西岸那种一无所有的旷野,没想到“这个冬季的雨水是9年来最大的”,而且3月依然在雨季,遇到了大雨,更遇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色、缤纷的鲜花,没有时间去江南看油菜花,却在圣地看到了油菜花田般的花海。从海法往北有一段公路就在地中海边,有个阿姨对坐她旁边带敬拜的帅气姐妹说:“哦,澳大利亚到了。”那个姐妹很配合的说:“欢迎来澳大利亚哦!”

  除了西墙,我心里好奇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订出计划的,上帝都给了我机会:修道院、基布兹、边境、战士、犹太人牧师、阿拉伯人牧师、膏抹祷告。

  迦密圣会院子里

  最后一个晚上,有个环节是让每个人用两分钟分享这次祷告会感觉最精彩的(h)。有人小声说“可是没有不精彩(lowlight)啊”,旁边的人们都笑着说“就是就是”。

  后来室友姐姐问,你下次休假打算去哪里?我脱口而出“以色列”,本来想说“以后所有休假都来以色列”,话到嘴边给自己留了点余地,“以后大部分休假来以色列”。我问她“你呢”,作为教吹长笛的老师,小姐姐果然艺术家范儿,“我不知道哎”。

  更多阅读✟ 2016年,我拒绝沉默——葛福临启动邦国复苏之旅✟ 告别以色列,像个将要离家远行的孩子 || 以色列纪行✟ 做一个发起更新的人 | 以色列游记系列之——住棚节特会笔记✟ 2018年度精选合辑小提示: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几毛收益。阅读往期精选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