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B17:发现投资的机会!

2019-04-12    作者:觉悟者    来源:网络

  不确定性

  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充满了恐惧。为了获得确定性,人往往愿意为之支付高昂的成本。我在《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中提到过中间环节在交易中的价值。一个生意能不能做成取决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整个交易链条的综合成本,不是某个单点的成本。某个单点的成本再低,但整个交易链条的成本并没有改变,那么这种单点的改进并不能影响交易结果,也就无法改变生意原来的形态。在交易链条中,最难建立的就是信任关系。这个信任关系不仅仅是两方的信任关系,而是交易链条中所有环节的信任关系。所以,有的时候需要增加中间环节,通过提供过滤和筛选的服务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信任链,并搭建起交易链条。提供服务的中介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其核心价值就是消除交易中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凡是能消除不确定性的能力都是有价值的,而且所有人都天然愿意为之支付成本。这些都还是显性的成本,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为了规避不确定带来的恐惧而自愿支付高昂成本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在《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作”?》中揭示过:自卑的女生即便遇到了发自内心尊重她和欣赏她的优秀男生,也会主动逃离。因为,这让她的内心感到不安,那种不可掌控的不确定感让她缺乏面对的勇气。她宁可去寻找烂扶不上墙的人渣,这种居高临下的鄙视和优越感能让她的内心产生一种确定性的幻觉。于是,她主动投身到一个又一个火坑,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人往往会为了逃避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行为,并且会为自己的行为编造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自我催眠。

  所有的不确定及其引发的恐惧都源于未知。正确的缓解方式是将未知变成已知。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为了获得谋生的技能?教育真正培养的是:识人之明和任事之才!这两者关注的是同一个主题——如何将未知变成已知!

  追踪溯源

  人的决策系统一般存在两种形式:1.尽量从多个维度收集信息,最大限度的还原真相,这是情报系统干的事情。2. 不断的滤掉噪音,回归问题的本质,认清制约的边界。人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投资是找对象,请问在这件事情上你是如何决策的? 你即便把对方祖上三代都查个遍,依然无法保障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美满。俗话说,所有幸福的人都具有某个同样的特征,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问题。那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据说很简单:先让自己成一个好人,再找个好人!

  如果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人,就很难找到一个好人。因为能量相当的人才更容易相互识别。任何长期稳定的双边关系的核心是输出的能力而不是索取的能力。这就好比独立的个体搭建起更复杂的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必须基于三个要点:1. 存在有利于个体的整体目标;2. 形成导向整体目标的激励机制;3. 个体能持续产生盈余,让整体形成自我强化循环叠加的结构力量。

  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变化莫测的局势,归根结柢都是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的中求存行为。因为生命体的精神结构对自我与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的判断各不相同,即便置身于同样的生存环境,也会得出南辕北辙的判断,继而驱动各自按自己的判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采取行动。在生命体贯彻自己的生存策略的时候,相互作用的反馈又会成为新的判断依据,继而引发进一步的联动。如果一切都是变量,你就完全无法从千万个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的变量中计算出某一条必然的轨迹。因此,你无法从变化莫测的末端景象中得出任何有效的判断。

  生活并不象钟表一样精准,也不存在由发条和齿轮组成的唯一驱动系统。精神结构的特征及其作用是制造这些不确定的根源。自然界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分离的——观察者处于静止状况,变化的只有被观察对象。然而,人不仅仅天然具有自我遮蔽性,而且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都不断变化并相互影响。

  人类的所有宗教、文化、道德等意识形态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培训体系都在做一件事:统一目标、统一是非判断,统一行为导向。尽量的让每一个体的精神结构在作出对自我和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判断的时候趋于一致,从而让其独立自主又不约而同的驱动着自己采取行动向着预定的轨道前进。这就在一堆充满不确定的变化中形成了某种有章可循的隐性约束。这些隐性的约束和底层逻辑,为追踪溯源提供了某种确定性的倚仗。

  判断方式

  生命体具有无限占据资源的本能,除非遭遇到无法突破的约束力量的限制。正因为如此,任何确立或者放开约束边界的行为,都会像多米若骨牌一样制造出某种相互关联的趋势。所以,周期只是一种结果。生命体的求存行为是原点驱动力,结构中的内在制约是形成约束的边界。

  政府作为一个生命体,在面对2018年下半年的局面的时候。其求存策略,首先会关注两点:行业龙头和就业!花开两端,各表一支。任何一个行业结构中龙头企业都是支撑起整个行业结构的关键支点。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且它们天然带着金融属性,风险是层层转嫁的,它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往往一损俱损,一倒一大串!任何行业结构的升级突破,首先是关键龙头企业的突破,继而带动上下游配套逐渐完成突破。因此,龙头企业在行业结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在现代社会,除了极少数例外的企业,任何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形成的爆雷风险,关乎着它们的生死,继而关乎着各自行业结构中其它企业的生死。一旦蔓延开来,就会如同被龙卷风横扫过一样。因此,必须拯救这些有爆雷危险的上市公司。虽然紧急状况下,当地主管部门都成立应急基金去解燃眉之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解决之道。上市公司的风险还是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化解。

  因此,政策放开了对游资的炒作限制。让它们把锅先热起来。继而,发布一列改善经营环境的政策,同时,开闸放水并制造预期。为了解除质押风险,就需要控制节奏。因此,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一旦过快就放风要查配资,一旦掉头太多,又会出来说一些鼓励的话。总而言之,一边拉一边打!

  美国人发动贸易战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为了选举需要。它源于自己内部不可调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扭曲。我们在《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中作了详细阐述,并在贸易战爆发之前几个月预测它不可避免。它从此拉开了一个序幕,再也回不去了!要想彻底重新回到平衡,除非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重构。

  我们与美国每一年存在5000亿美金的顺差。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社会保障就业和经济增长所需的拉动力问题!这些贸易顺差是通过中低端的出口获得的,而中低端出口所对应的产业结构、企业水准和从业人员的状况存在某种内在的制约性。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这样的出口内容决定了背后的产业状况和企业状况,继而决定了就业人员的水平和就业能力!如果这个拉动力消失,不仅仅会让经济增长瞬间掉下来,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倒闭和失业。后者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了——它直接威胁到统治机器的生存。所以,在所有公开政策文件的表述中,“稳就业”总是排在第一位。

  一个企业的业务类型一旦成型,它的人员配置、业务流程、激励机制都围绕业务和客户类型展开。这种转型关乎生死,绝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对于一个相对低端的企业而言,突然转型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即便转向内需也远水救不了近火。必须要维持住外部的这种拉动力。

  对于美国而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数字上的顺差,从而作为政绩去赢得支持和稳定自己的统治。对我们而言,最核心的内容是解除就业危机,并为经济结构的转型赢得时间。事实上,我们等于自己花钱去维持住这个出口拉动力。彼此都在用权宜之计解决当下各自迫在眉睫的紧急问题。

  解除龙头企业的质押风险和解除中低端从业人员的失业风险,是统治机器这个生命体在其自身的生存结构中为了求存采取的两项紧急措施。这一个季度以来都在执行这个策略。然而,仅仅应急是不够的。核心还是为了完成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突破口

  突破口不在科创板,那只是一个试验田。十年前拍摄的军旅电视剧《突出重围》中主导改革的方副司令对新生代说过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样规模的部队,核心还是探索出如何将我们的占主导的陆军师完成现代化的改革,而不是搞一两个装备了高科技指挥系统的多兵种混编的特战旅!

  过去也一直要搞改制,但是指导思想存在一个预设前提。这个预设前提源于创建股票市场的初衷——为国有企业融资。因此,在改制的指导思想上,总是沿用这样的出发点。然而,独立的社会资本和外资并不想无脑的散户那样狂热,他们精明的算过账以后,不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购买垃圾资产,更不想当雷锋去解决那些陷入困境的国企的问题。于是,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根本就不下雨。

  在参与者95%都是散户的证券市场,投机过渡是必然的。过渡的投机并不有利于企业通过持续创造增量并通过分红来形成正向循环。反而会引导企业通过不断的制造可供炒作的热点来挣快钱。一个稳定有序的健康市场担负着为优质企业配置资源的责任,机构化的市场才更容易导向这个目标。

  如果要在政策上改弦更张并转变思路,就会把优质资产拿出来招蜂引蝶。这是有前车之鉴的——53年的台湾也在搞土改,以此来稳定社会,重建民生基础。为了从大地主手上获得土地去分配给无地的民众,当局用自己手上的优质国有企业的股权与之置换。

  如果我们要为新的政策寻找突破口,没有比拿龙头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来进行社会化合作更适合了——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后续政策推行的力度。因此,在突破口中选择标的就变得非常重要。只要代表性企业在这种实践中获得了成功。那么,作为一种政策就会加速推行,并作用于一系列的优质资产的国有企业。并在市场规则的作用下,必然会引导资源向头部聚集,造成优质企业强者更强的局面,并加速市场上的洗牌和淘汰。这是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结果。

  验证判断

  春节前的两个星期,与一位做二级市场的朋友喝茶的时候,谈了以上判断的思路。当时,我建议对方做多。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靠谱,我在12.5的时候重仓了隆平高科,并于13.85加满仓位。至于为什么选这个标的,几个月前在觉悟社里说过,在此不再赘言。先后做了3次T,每一次T的落差在1快钱左右,主要是用来验证判断——每一次都是在拉一下和打一下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做T,第三次判断失误没有卖到涨停的高点,害得觉悟社里盲目相信我的小伙伴少挣了不少钱。再次重申,只探讨结构学应用于投资的思路,具体的操作不要相信我,我只是在通过下注的方式验证这个判断而已。

  清仓以后,一直在等待格力电器的回调。等待了一周,在44.5的时候开始建仓,44.31加仓两次补满仓位。预计3-5个板,但是我又错了,今天第三个板不但没有等到,而且随大盘跌了3个多点,还好我果断的做了T,仓位维持不变。如果判断正确,它就应该是个突破口,是新政策的样板间。样板间的成败决定后续这个新思路推进的力度。所以,我继续持有它,以观后效,并且愿赌服输!下注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绝不是投资建议,我们只探讨思考问题的方式。

  You know nothing !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结构学请先读框架和C系列,再读星球精华中的内容

  F3:结构力量

  教育之道!

  C13:交易和金融的价值!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9:教育是最高的门槛!

  C20:内在行为的驱动力

  A39:三观不和的破解之道!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作”?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A23:一个正在坍塌和重建的时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7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