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想过年是因为放假,不想过年是因为爸妈”|回家,你真的准备好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本文字数2000+ / 阅读需要 6 min

  在北京打拼了一年,很多同事已经陆陆续续踏上回家的旅途。

  但回家这件事对我来说,似乎总在内心深处隐隐地藏着一丝焦虑。离回家的日子越近,期待感越强的同时,焦虑感也越来越明显。

  已经能想象到,从见到爸妈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有问不完的、让你不想回答的问题:

  “怎么换了这么个创业公司啊,之前的工作不是挺稳定的吗?”

  “你那个男朋友家庭条件行不行啊,上次舅妈介绍的那个小伙子家境又好又是我们这儿的,去见一下怎么了?”

  “怎么这么晚还不睡?”

  “都中午了怎么还不起床?”

  “平时生活也是这么一团糟吗?”

  啊......好像自己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你当然明白,他们是出于爱,但这爱的密度太高了。你往往也不忍心打断,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伤害了他们而愧疚。

  那就忍着吧,或者躲一躲吧。

  一年年过去,很多人抱着期待回家,却又不得不消极应对家里的人和事。尽管我们都希望能和父母更亲近一点,却总隔着一些疏离和对抗。

  下面,让我们从创伤的代际传递(the transm of trauma ITT)角度来试着走出这一步,理解父母为什么会令我们如此焦虑。

  每一个文化环境都有自己的集体性创伤,而我们的文化中显然也存在不少。

  三年自然灾害、知青下乡等等词汇,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它们只是印在书本上的故事。但对于祖父辈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真真切切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不愿言说那种痛苦,但所经历的一切毫无疑问影响着他们的信念、情感模式,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家庭关系、养育方式。

  即使你和祖父辈们并没有直接经历这些创伤,不置可否,我们都生存在同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总会彼此互相影响,造就了相似的困境。

  创伤代际传递,传递了什么?

  首先,在经历过集体性的创伤之后,人会对灾难的预期有更刻板的负面认知(Kellerman,2001a; Kaitz Levy,Ebstein Faraone & Mankuta 2009)

  你是不是也会好奇:爸妈想象力咋就这么强,总能想象到最糟糕的结果、并且坚信那一定会发生?我只是说了一句我想换工作,他们就开始担心不稳定,反复劝说你别瞎换,甚至连你换工作失败后回老家的规划都做好了......结果,你也很难不去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误。

  其次,在情绪方面,他们的主要表现是焦虑,而且是一种毁灭性的焦虑(Kellerman,2001a)。

  可以想象,当他们年轻时经历那些书本上的创伤时,是怎样的无助。他们可能本来家庭条件不错,结果却遭到极端打击;他们可能本来可以继续学业去实现梦想,却忽然要远离校园背井离乡。当他们的生活非常不可控,甚至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人生,如果他们没能好好地从中走过来,那种强烈的焦虑感将会一直笼罩在心中。

  那么,经历过创伤的人,在抚养下一代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倾向呢?

  他们可能会过度控制和保护孩子(Harkness,1993)。

  孩子要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模式,需要父母能敏感地感知孩子的需求,并及时调整。过于焦虑的父母,当孩子主动探索新环境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害怕,忍不住想要抓紧孩子,生怕遭遇危险;即使孩子取得成功、准备走向更远的未来,他们的眼神中,除了欣喜之外仍然会透露着强烈的不安。

  而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个部分,也更可能采取回避的行为方式,不敢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过于焦虑的父母,还可能会压抑情感的表达。出于自身的经历,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父母本身可能不会表达自己的痛苦、愤怒、悲伤,对他们来说这是不被允许的。

  这一点也会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因为缺少“情感表达”的老师,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情感,甚至还承担了保护父母情感的职责——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可能有深深的内疚感,所以必须压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从而承担来自父母的压力。

  总之,集体创伤的第一代人,主要表现为PTSD的症状,遭受失眠、抑郁、焦虑等长期折磨,而第二代很可能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建立关系、解决冲突、独立自主上出现困难(Kellerman,2001)。

  我们可以做什么?

  就像前面说的,改变的前提是理解。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几个方式,让自己更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养育方式对你的影响。梳理清楚这些,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和关系,都会发生质的改变。

  先学会接纳自己的感受

  压抑并隔离自己的情感是创伤第一代及后代的常见问题,但那些情感是无法凭空消失的,更健康的方式是接纳它们且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你可以用你觉得舒服的方式,比如写日记、冥想、向信任的人倾诉、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等等,让你的情绪自然地流淌。

  倾听父母的焦虑并且共情

  当你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之后,你可以试着帮助父母接纳他们的情感,而你需要做的是——倾听。

  当和他们交谈时,别急着反驳或者回避,听一听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以及他们有什么情绪,并且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们。

  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们原本可能将你投射为一个面对灾难无能为力的孩子,现在你的稳定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

  与父母讨论他们的故事,并找到意义

  最有效的疗愈方式就是表达。

  如果父母愿意讲当年的经历,可以鼓励他们多说一些,并试着从当中看到积极的意义。

  大多数时候,你会认为和父母是很难交流的,感觉到深深的“代沟”。但如果你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你会看到父母在少年时背井离乡的坚韧勇敢,青年时面对社会骤变的砥砺前行,中年时抚养后代的尽己所能。

  你或许开始敬畏,他们的生命历程如此平凡而与众不同,感恩他们为你和家人的付出,并从中看到更多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写了这么多,很希望你在按响门铃的时刻,将复杂的心境转化成释然。

  微笑着面对,父母可能的聒噪。不打断地倾听,他们过去的故事。

  你的稳定、平和,会比语言更加有力,那是你的独立宣言,也是无声的爱和包容。

  愿你过一个,不拌嘴的新年~

  本文作者:

  吴菲音

  简单心理入驻 实习咨询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

  300+小时理论学习以及150+小时个案经验

  简单心理推出限量低价咨询以来,已经为1500+人次提供过心理咨询服务(均在50-300元),如果想了解能够提供低价咨询的咨询师,可以来看看?

  ↓ 戳这里,直达低价咨询平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