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孔子曾经问子路:“仲由!你听说过有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吗?”子路说:“没有。”孔子说:“那你坐下来,听我慢慢跟你说。”
孔子就说,一个特别仁爱的人,他如果不
学习,不思考,会有一种弊端,就是愚笨,也就是容易受人愚弄。比如说,总做以德报怨的事情,就会被人愚弄。你能说这个人不仁爱吗?但是他没分寸。
孔子说,一个人很聪明,但是他要老不
学习的话,最后的弊端就是这个人会活得太飘忽不定,没有根基。
孔子说,信誉好吧?笃诚守信,像尾生抱柱那样,水来了都不走,这人就未免太过
愚呆。
如果再不好学的话,就会容易被人利用而使自己受到伤害。我们知道,过于诚信而不知权变的人有时候就是容易被人陷害。
孔子又说,我们都喜欢正直的人,但是正直的人有时候说话不好听,说出的话尖刻得直刺人心,让人非常不舒服。
就像鲁迅先生写的,给一个孩子做满月,有人来说这个孩子长大能当官啊,有人说这个孩子长大能挣钱,有人说这个孩子肯定会死的。最后这个人说的是真话啊,你能说他不正直吗?但是这个话不好听。
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我们说话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不要总是把直爽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不要总是说:“我这人就是性子直,你别介意啊!”性子直也不能成为当中揭人短处的理由啊!
不分场合,不顾他人的说话,很容易把人家搞的下不来台,势必会遭人嫉恨。
孔子又说,好勇而不好学者,弊端是什么呢?就是他容易被人利用去作乱。他遇事不经过脑子,不问就里,就直接采取行动了,一个一个的乱子就起于这种有勇无谋者。
最后,孔子说,一个人刚强,刚强不好吗?“好刚而不好学”,这个人就会极端狂妄。因为他刚愎自用,那就难免有狂妄自大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过犹不及。人生不是说找到了一个好的基石,就会一成不变地好下去。
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
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我们所有的美好品德,比如孔子所说的这六种美好品德,它为什么会带来六弊?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我们要经受社会的挑战、考验,非常复杂,如果不善于去调试、去变通,就很容易产生弱点而造成弊端。
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孔子有一句家喻户晓的
名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这里的“质”指内在的品质,“文”指外在的
礼仪,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内在的品质多于外在的
礼仪(只注重内在修养,不注意外在
礼仪),就显得粗野;
外在的礼仪多于内在的品质(只注重外表的礼仪,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就会显得做作,最好两者都有,内外兼修,恰到好处,这才是君子的形象。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
学习去了解自己,跟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即使是“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好品德,都得在学习中完成定位和制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