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东坡志林》经典语录、经典名句语句精选

2019-03-2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以下是励志台Lztai.com小编精心整理的《东坡志林》经典语录、经典名句语句摘抄精选大全,通过这些经典语录名言名句,你可以了解《东坡志林》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如果您也有喜欢的《东坡志林》名句,欢迎投稿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戸,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懐民。懐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但少閒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东坡志林》

石塔来别东坡,坡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着是砖浮图耶?”坡云“有缝。”塔云:“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
——苏轼《东坡志林》

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
——苏轼《东坡志林》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鈎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东坡志林》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
《东坡志林》

已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歩城西,入僧舍,歴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鼔矣。舍中掩闗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逺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韩愈《赠侯喜》:“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苏轼《东坡志林》

黄州(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龎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頴悟絶人。以指画字,书不数字,輙深了人意。予戏之曰:“予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予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淨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髪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东坡志林》

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絶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余日,以为胜絶,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絶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僕庐山诗尽于此矣。
——苏轼《东坡志林》

僕初入庐山,山谷竒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絶云:“芒鞵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絶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
——苏轼《东坡志林》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书曰”沈潜刚克“,世之达者,盖如此也。秦医和曰:”天有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阴淫寒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阳物而晦时,故淫则为内热蛊惑之疾。“女为蛊惑,世之知者众,其为阳物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皆热中而蒸,晦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医和之语,吾当表而出之。读左氏,书此。
——苏轼《东坡志林》

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梦数吏人,持纸一幅,其上题云:“请《祭春牛文》”。予取笔疾书其上,云:“三阳既至,庶草将兴,爰出土牛,以戒农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毁须臾之间,谁为喜愠?”吏微笑曰:“此两句复当有怒者。”旁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
——苏轼《东坡志林》

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动,而薄者先穴矣。
——苏轼《东坡志林》

张君持此纸求仆书,且欲发药,君当以何品?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也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苏轼《东坡志林》

耳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义出“愣严”,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书赠都峤邵道士。
——苏轼《东坡志林》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耼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緜緜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苏轼《东坡志林》

东坡居士迁于海南,忧患之余,戊寅九月晦,游天庆观,谒北极真圣,探灵签,以决余生之祸福吉凶。其辞曰:“道以信为合,法以智为先。二者不离析,寿命不得延。”览之竦然,若有所得,书而藏之,以无忘信道法智二者不相离之意。轼恭书:古之真人未有不以信人者,子思则曰:“自诚明谓之性”,此之谓也。孟子曰:“执中无权,由执一也。”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道不患不知,患不凝;法不患不立,患不活。以信合道,则道凝;以智先法,则法活。道凝而法活,虽度世可也,况延寿乎?
——苏轼《东坡志林》

塔云:“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苏轼《东坡志林》

我因此知道世上的一切都是因为吝惜、贪恋而无法修成,但却能够因为舍得、放下而长存。
——苏轼《东坡志林》

欧阳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脣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脣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苏轼《东坡志林》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
——苏轼《东坡志林》

观音经云:“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呪咀,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呪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没事。”
——苏轼《东坡志林》

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眼喻: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常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苏轼《东坡志林》

戊寅十月五日,以久不得子由书,忧不去心,以周易筮之。遇涣之三爻,初六变中孚,其繇曰:用拯马壮吉。中孚之九二变为益,其繇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益之初六变为家人,其繇曰: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家人之繇曰:家人利女贞。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也。吾考此卦极精详,口以授过,又书而藏之。
——苏轼《东坡志林》

温峤问郭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容,先生弃之,何乐?” 
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耳。” 
又曰:“饥思食,壮思室,自然之理,先生独无情乎?” 
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先生独处穷山,死为鸟鸢所食,奈何?” 
曰;“埋藏者食于蝼蚁,复何异?” 
又问:“猛虎害人,先生独不畏耶?” 
曰:“人无害兽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世不宁则身不安,先生不出济世乎?” 
曰:“非野人之所知也。”
——苏轼《东坡志林》

仆送之江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
——苏轼《东坡志林》

杖履所及,鸡犬相识。
——苏轼《东坡志林》

僕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时时策杖至江上,望云涛渺然,亦不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也。居十余日,有长髯者惠然见过,乃文甫之弟子辩。留语半日,云:“迫寒食,且归东湖。”僕送之江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僕登夏燠尾高丘以望之,仿佛见舟及武昌,歩乃还。尔后遂相往来,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近忽量移临汝,念将复去,而后期未可必。感物悽然,有不胜懐。“浮屠不三宿桑下”者,有以也哉!七年三月九日。
——苏轼《东坡志林》

吾故人黎錞,字希声。治《春秋》有家风,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苏轼《东坡志林》

元符三年,岁次庚辰;正月朔,戊辰;是日辰时,则丙辰也。三辰一戊,四土会焉,而加丙与庚:丙,土母,而庚其子也。土之富,未有过于斯时也。吾当以斯时肇养黄中之气,过此又欲以时取薤姜蜜作粥以啖。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耶?东坡居士记。
——苏轼《东坡志林》

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駮,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谨拜首稽首而记其事。
——苏轼《东坡志林》

蒋仲甫闻之孙景修言:近岁有人凿山取银矿至深处,闻有人诵经声。发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矿者,以窟坏不能出,居此不知几年。平生诵金刚经自随,每有饥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饼饵遗之。”殆此经变现也。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此人于经中,岂所谓得“一”者乎?
——苏轼《东坡志林》

晋·方技传有幸灵者,父母使守稻,牛食之,灵见而不驱。牛去,乃理其残乱者。父母怒之,灵曰:“物各欲食,牛方食,奈何驱之?”父母愈怒,曰:“即如此,何用理乱者为?”灵曰:“此稻又欲得生。”此言有理,灵固有道者耶?吕猗母足得痿痹病十余年,灵疗之,去母数步坐,瞑目寂然。有顷,曰:“扶起夫人坐。”猗曰:“夫人得疾十年,岂可仓卒令起耶?”灵曰:“且试扶起。”两人夹扶而立,少顷,去夹者,遂能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盖若之曾遇得道异人于华岳下云。
——苏轼《东坡志林》

陶靖节云:“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故常欲作小轩,以“容安”名之。
——苏轼《东坡志林》

钱塘寿禅师,本北郭税务专知官,每见鱼虾,辄买而放,以是破家。后遂盗官钱为放生之用,事发坐死,领赴市矣。吴越钱王使人视之,若悲惧如常人,即杀之;否,则舍之。禅师淡然无异色,乃舍之。遂出家,得法眼净。禅师应以市曹得度,故菩萨乃现市曹以度之。学出生死法,得向死地走之一遭,抵三十年修行。吾窜逐海上,去死地稍近,当于此证阿罗汉果。
——苏轼《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简介


《东坡志林》经典语录、经典名句语句精选 图1

《东坡志林》,苏轼[宋]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著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然黄庭坚《豫章集》卷二九《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手泽袋盖二十余,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又苏轼元符三年内移过廉州,有《与郑靖老书》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预有《志林》之名。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百川》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张海鹏重刊赵本(张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学津》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仅载史论而无杂说;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一般认为它是宋人所裒录,故《四库提要》以之著录。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轼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34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