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散文
+

理想人生的散文

2019-03-26    作者:    来源:

  一

  不是水,却能沐浴人心灵的是良知;

  不是火,却能给人以温暖的是友爱。

  不是土地,却能培植信念的是心田;

  不是蓝天,却能放飞梦想的是人生。

  二

  在已知的世界中,虽说人类也是一种动物,但我们永不能忘却的是: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类是最聪明、最有智慧、最高等级的动物。因此,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应当追求超越其他动物层次的生活。

  换言之,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的生活。这也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最基本的或者正常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心理上的需求却是人所独有的,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虽然,这两方面的快乐都是人所需要的,但从生理上得到的快乐不但转瞬即逝,而且忆之无味;从心理上得到的快乐却能沁人心脾,历久弥香。

  三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文化习俗、教育和机遇等种种因缘的不同,使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无不形成自己的一条独特的生命轨迹,也无不对其周围的世界产生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影响。

  每当我们的心中长期充斥着如忧愁、烦恼、悲伤或者愤怒、怨恨等种种负面情绪时,并非说明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自己的心病了,或者是目光不够长远,胸怀也不够宽广所导致的结果。但是,只要谁能够坚持做到:

  (一)、永不放弃学习

  (二)、善于思考并懂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一定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因为,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是成功还是失败,无不是他的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活着,就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活着,就永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活着,就不应当失去对美好的、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四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怀。

  古人云:“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伤残以前的我虽然知道,却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寓意。伤残以后的现实生活告诉我:别人的“点滴之恩”对于“深陷困境或者险境”的人来说,则是“重于泰山”啊!因此,自伤残后,能够活到今天,对于这个世界特别是自己的亲友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的感激之情我无以言表,因为这份深深的感激之情早已融入了我身上的每一滴血液,甚至每一个细胞之中。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犹如一叶小舟。如果没有由无数个点滴之恩汇集起来的大海般的恩情,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可能就已经搁浅甚至沉没了,或者也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过着“坐井观天”的生活。

  如果我们懂得感恩,就不会过分执著于暂时的或者眼前的甚至自身的荣辱得失。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或者能够做好的事情,幸福和快乐就会油然而生或者不期而至。如果我们懂得感恩,报答这个社会尚且唯恐不及,又怎么能昧着良心愚弄它、强迫它甚至戕害它。只要活着,就应当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做一名对社会有益的、或者他人需要的、或者能够给予他人帮助的人。

  五

  一次又一次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的天灾与人祸无不在警示人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人活着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一个人应当怎样走过自己的人生之路?重大的打击,也许是人生旅途上一座不可多得的里程碑,使我们渐渐地找回了曾经一度迷失的自我。

  还记得自伤残后,在刚刚开始的几年里,每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或者略显消极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的一句劝慰的话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老实说,那时候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能够,那么自己宁可选择相反的结果。如今,在经历了近二十年残疾生活的磨砺后,却使我懂得了其中的些许道理。

  原来,在我们的人生中,一个人无论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厄运,只有顽强地活下去,才能够渐渐地找回曾经一度迷失的自我;只有顽强地活下去,才能够渐渐地学会感谢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只有顽强地活下去,才能够渐渐地感悟到生活的深刻和美好,或者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甚至在陋室里的孤灯下也能够释放出他的馨香。

  六

  在某一个层次上,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蕴藏了无穷乐趣的大游乐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只是由若干个大小多少,或者内容、形式等各不相同的小游戏组合成的一场大一点的游戏而已。试想: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如果能够以游戏的心态去处理自己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事情成功了,他固然高兴;假如失败了,不是也能一笑而过吗?也许,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帮助我们保持“平常心”或者“活在当下”、“顺其自然”的方法之一。

  以游戏的心活着,就不会令我们拘泥、局限于一时一事,并能以较轻松、愉悦的身心在人生的旅途上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