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黑格尔的名言_关于黑格尔的名言

2019-01-2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人便是这样的情感动物,道理可以说给别人听,却并说服不了自己;即便说服得了自己,却也无力控制自己的情感。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这一生即使我们听过再多故事,有过再多感悟,可是当自己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我们不过是再一次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犯着别人曾经犯过的错。 ----兰峪《永不厌倦,永不怀念》

  ●我本人的“善恶之彼岸煎饼”和“权力意志色拉酱”,属于真正改变了西方思想的伟大菜式,除此之外,黑格尔的“鸡肉烤饼”首先用了剩饭剩菜,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斯宾诺莎的“虾仁炒菜”,无神论者和无知论者都喜欢,而霍布斯鲜为人知的“烤排骨”做法,则仍然是个思维之谜。“尼采健身食谱”最了不起的是,赘肉一旦减掉,就不再上身,而康德的“淀粉论”则无此效应。 ----伍迪·艾伦《乱象丛生》

  ●看晏如壹被疼痛逼迫地睁开了眼睛,也不再挣扎,军师便轻轻揉着女孩儿刚刚被她扯乱的青丝,语气中也多了一些亲切:“黑格尔说,爱情,不过就是生殖冲动。可当欲望依附于美丽的灵魂,你就不会再是情爱的恶奴,情爱就会化作爱情的载体,这个世界也就充盈着美好的激情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下了定义,认为人不仅可以将自己与容体分开来把握,而且可以通过将自己投射在作为媒介的客体上来主动地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这就是自我意识。“我”既是相关的内容,同时又是相关之事本身。对我来说,我是自己,星野君是客体。对于你当然要反过来,星野君是自己,我是客体。而我们就是在这样互相交换互相投射自己与客体的过程中来确立自我意识的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黑格尔说,爱的最高原则是抛舍,在抛舍或者牺牲中感觉到自己,在对方的意识里获得自己 ----黑格尔

  ●所有伟大的哲学体系都没有基础。因为创造它们的人没有真理的体验。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荣格,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罗素,所有这些人都创造了美丽的理论,但它们全部是文字,他们同样的都没有任何的体验。 ----奥修《金色的风》

  ●如同黑格尔所说:“哲学史是一处巨大的战场,到处堆满了死者的骨骸。”由于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探索知识和智慧,以满足自己的好奇欲望。哲学家们生活在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当中,在不断地求知和思辨的过程中,旧思想死亡,新思想诞生,并在批判和死亡当中获得滋养和发展。因此,哲学思想的批判精神产生了流动性,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在建立、批判、推翻、整合、重建当中发展而来的。正是因为哲学具有批判精神,才使得人类的内心和精神活动不断拓展,世界文明也因此不断进步。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白谢林先生1809年的《哲学著作》第一卷第152页中在对本体论冗长的注释里所表现出来的崇敬是多么超乎寻常。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某些仍然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东西,即德国人是多么容易由于冒失和狂妄自大的自吹自擂而欺哄自己。但是,对于像黑格尔这样一个十分可怜的家伙,他的冒牌哲学不过是极度扩张的本体论证明,让他承担捍卫本体论证明而反对康德的任务,本体论证明本身应该为拥有这种同盟感到羞愧,无论其表现程度多么轻微。对于这些给哲学带来耻辱的人,怎么能让我稍具敬意地同他们讲话呢? ----叔本华《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请看这段话与前述《我的奋斗》中所引的一段话何等相似。政治家与思
想家的结合,就是这种结合,产生了英雄,产生了 “世界性一历史性人物”,
产生了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如果希特勒身上也有这种结合——他现在
已开始相信这一点——那么他不是也可以脐身于这些英雄人物之列吗?贯穿
在希特勒许多言论里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最高领袖是超乎普通人的道德标准
的。黑格尔和尼采也这样想。我们已经知道,黑格尔认为,“个人美德”和
“不相干的道德要求”绝不许妨碍伟大的统治者,如果英雄人物在完成他们
的使命时践踏了或“压碎了”许多无辜的花朵,人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威廉·夏依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叔本华说:“所有两情相悦的感觉,无论表现得多么超尘绝俗,都根源于性冲动。”
亚里士多德说:“在交媾以后,所有动物都会忧郁。”布鲁诺补充道:“无法满足情欲让人痛苦,情欲的满足却让我们悲伤。我们所向往的,只是过渡阶段的那个短暂片刻。”编著者继续说:“那是生殖器官的肌肉在每0.8秒收缩一次时才会有的狂喜幸福。在那以前是痛苦,而在那以后却是忧郁。”“人的满足是短暂的。”
黑格尔说:“本能和激情无非是主体的活力,主体就是以它为实践的目标。”编著者解释这句晦涩的话:“人‘堕落沉迷’,从道德的深海游上本能冲动的浅滩,只有在那里,人才能感受他的活力,人才是人。” ----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

  ●一等的天才搞文学,把哲学也讲透了,像莎士比亚、歌德、席勒。二等的天才直接搞哲学,像康德、黑格尔,年轻时也作诗,做不成只得回到概念里。三等的天才只写小说了,像福楼拜。说罢大笑,又补充说,我这是谈天才。而我们这些读书人至多是人才而已。 ----赵越胜《燃灯者》

  ●黑格尔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发的,是有方向的,事物不断在向高级形态变化。变化到最后是“绝对精神”,最后才能达到最完美、最绝对的状态。那时候绝对精神就能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显示自己,那是我们才能领悟到绝对精神。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老黑格尔说过的一句最为恶毒: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十大思想家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尔、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 ----王德峰 吴晓明《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

  ●叔本华:康德的继承者,悲观主义,踢馆黑格尔。他认为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着万物去运动,去发展。叔本华建议苦修禁欲,用理性意志和控制感性冲动,把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上升为全人类的感情和欲望,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个人的欲望。他还建议欣赏艺术,他认为,人在欣赏真正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力的、不带欲望的,也就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
回忆,娱乐,编辑,考古,翻案,说教,闲聊,警告,盗墓,挖宝,???如今,谁都知道,历史的价值不限于是否能帮助后人学习而已。黑格尔的名言恰恰很讽刺的,证实了他自身哲学体系的不完整。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

  ●黑格尔斯特罗姆是一个神秘的怪人,同时是一位数学家,一位诗人和一名罪犯。他曾著有《数学的世界观》这样的皇皇巨著,但也曾因为猥亵女童而入狱。2039年,他出狱的那年,黑格尔斯特罗姆进行了第一次恐怖睡眠表演。他在虎笼中放置了一张大床,并在两只饥饿的母虎的陪伴下,进入了梦乡。随后发生的事件是睡眠表演史上的惨剧。黑格尔斯特罗姆雷声般的呼噜令受惊的母虎疯狂地攻击了他。他被活活咬死,并被撕成了几块。黑格尔斯特罗姆是第一个在睡眠表演中丧生的人,但他不是最后一个。 ----朱岳《睡觉大师》

  ●作为一个受过暴力教育的十八岁青年,我很熟悉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阐释:历史经常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 ----朱利安·巴恩斯《10 1/2章世界史》

  ●根据黑格尔的观察,报纸是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是吊诡的。它是在沉默的私密中,在头盖骨下的巢穴中进行的。然而每一位圣餐礼的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他所奉行的仪式在同一时间正被数以千计(或数以百万计)他虽然完全不认识,却确信他们存在的其他人同样进行着。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孔子无法回答,黑格尔无法回答,牛顿无法回答,亚里士多德无法回答,这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经验在这里不管用。

  ●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 ----刘瑜

  ●费尔巴哈超越了“实体”与“自我意识”的争论,在黑格尔哲学中发现了“人”的秘密,把黑格尔哲学从宗教批判的角度还原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形式,这是马克思后来思想发展的重要起点。 ----李零《何枝可依》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其实就是三种理论的混合物: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与印度佛教的智慧。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倡理性,黑格尔将理性主义推向了极致。在讲究理性主义的西方哲学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甫一出场,根本得不到任何重视。然而,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人们的价值观幻灭了,理性主义灰飞烟灭,绝望和忧郁的唯意志论闪亮登场,哲学开始在理性背后发现本能,发现欲望,一种崭新的哲学精神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疯魔不哲学》

  ●“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

  ●黑格尔,唯一一个健康的哲学家

  ●将小说家跟谁比较?跟抒情诗人比较。黑格尔说,抒情诗的内容,就是诗人本人;诗人为它的内在世界提供话语,以在听众当中唤起它所感受到的感觉、情绪。 ----米兰·昆德拉《帷幕》

  ●经常看到随便一个中国人张嘴就说什么“凡事都有两个方面”,什么“取、舍、得”之类的套话废话,真是叫我受够了,这种人何时能使用一下自己的大脑?一件事情的一个方面及一个层面都说不清看不懂,说什么事情的两方面?黑格尔的辩证法根本没读过,却自以为在辩证地看问题,胡来起来一点不脸红。 ----石康

  ●马大三等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之所以仍旧可以理解,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需要漫长甚至是复杂的过程。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做一解读。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他才是自为的人”。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该文章所属专题:黑格尔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9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