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没有一艘船会永远不沉,除了自己

2019-07-11    作者:祝羽捷    来源:网络

  01.

  这两天有一篇很火的中年女性被离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感慨如今的企业越来越信奉年轻的力量,年轻的员工涌入市场如鲸吞吐海水,游戏规则比任何时候都残酷,她不幸被通知出局,只能在“赔偿”上与人事部门不断纠缠,渴望得到一点经济补偿。

  这个故事虽然很悲凉,但我想也许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人愿意耐心等待,仿佛身处“吃鸡”游戏里,你还没捡起枪就已经被爆头。没有哪艘大船登上就能一劳永逸,我们不能指望背靠大平台,必须成为一只独立的、乘风破浪的小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居安思危,不断强大自身,做好一幅随时都可以被抓去上场的姿态,至少有几门可以傍身的武器,而不是像个软体动物,什么防护铠甲也没有。

  想想当年如果我没有辞职,没有选择重回校园,现在也是公司的老员工了,不知道会不会也被后浪拍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会不会也成为老板眼里的鸡肋选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我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不甘,毫无畏惧地远行,等不及外界的大风来袭,自己就已经风帆鼓鼓地往前跑了。

  这些年我认识了许多有勇气改变自己不走寻常路的朋友。勇气这个词太缥缈了,他们并非不愁钱,也并非无后顾之忧,美丽而疯狂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智慧,他们承担得起失败的风险,在他们心中早已将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加以分析,没有谁是盲目地不走寻常路,而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去折腾,无论是财务、身体、情感还是社交上,缺乏风险控制才会导致生活混乱如麻。

  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不会等别人来判断自己的成功与否。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动下,我们不断建立着自己的学习网,不一定非要把自己放在学校里读个学位,而是在理性和感性的学习氛围里,让兴趣带领自己来到想要探索的国度,慢慢构建知识地图。就像艺术的产生,一半的原因是为了抵挡生命的虚无,我们慢慢蜕变,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扩大自己的格局,也是为了人生更有意义,最后化腐朽为神奇。

  有时候我想自己似乎确实没有什么偶像,也来不及跟着雨后春笋般的选秀节目追星,常常一回国就发现大家又换了一波喜欢的明星。在我自己身边已经有太多有魅力的朋友,她们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挥洒自如,酣畅淋漓,每隔一段时间就脱胎换骨,让我像追剧一样不断更新对她们的认识,从中受益匪浅。永远不要忽略身边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朋友,她们往往比明星或者网红更去伪存真,生龙活虎。

  ▲我身边生命力旺盛的朋友们

  02.

  有时,朋友见到你说“你一点也没有变”,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April,每次见她都会让我耳目一新。原本她不是我的同学,这里有段小插曲,朋友得知我们在同一个学校读书就介绍我们认识。第一次见面我们就是去RA看美国抽象艺术的展览,那个展览策划得非常好,梳理了整个美国战后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重要艺术家的作品都来了,兼具学术性和观赏性。

  ▲看展中的April

  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很快认出她来,只见一个跟我差不多个头的中国女孩,戴着导览器,手里握着资料,认真对照着每个作品参读。我确信那个时候的April算不上艺术的行家,只能说对艺术充满热情,态度端正。看完展览,我们在一起喝茶,有了第一次的相互了解。当时我的专业还没有开课,而April已经在读一个两年的市场管理类课程,我觉得她对艺术充满好奇心,便随口说,“你之前就是做这个行业,还需要学吗?不如来跟我一起读艺术策展吧。”

  开学的第一天,我注册报道完就遇到了April,她居然真的换专业到我们班上了!过程虽然复杂也不算太难,无非就是我们专业的导师愿意接收她,他们专业的导师愿意放人,妥妥的两情相悦。我当时心里就隐隐有些惊讶:这个女孩执行力真强,很多人都因为怕麻烦,讲讲算了,她还真做到了。

  读研究生的那段时间,每个人都挺忙的,有的欧洲同学还在博物馆或者画廊做兼职,一是为了积累自己本专业的经验,二是为了赚一些生活费。我当时也很忙,除了上课还要坚持写东西、做翻译。稍微有了一些空闲,想要约一下April,发现没有兼职、没有男朋友的她,竟然比我们还忙,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她是一个善于安排自己生活的人,每个人都知道想要珍惜在伦敦的学生生活,尤其我和她,因为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才重返校园,内心更加坚定,不想再错过心中所爱。她几乎掌握了英国所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和讲座信息,学校里设置的短期课程她也检索出了一些含金量高的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去上。

  有时候我想听讲座都要询问她最近有什么重要艺术家或者策展人来学校。偶尔她也有计划临时有变,两件事情撞车的时候,她会把已经买好的讲座门票转送给我。我们还会结伴去电影院看艺术电影,因为住得非常近,干脆周末设置了一个特殊节目,每周末在她家喝酒看一部艺术电影,凑合在她家睡一晚,反正我们不但衣服都穿同一个size,脚一样大,连隐形眼镜都戴同一个度数,这简直是天作之合,必须一起过夜!

  随着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发现April真是一个现代独立女性,不怕折腾,自我意识很强,做起事情来思路清晰,从不拖泥带水。当年她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做广告创意和公关这一块,就曾经突破性地将活动搞到了长城上,难度系数之高,没有金刚钻还真不敢揽这种瓷器活。当年有个亚洲小国的富豪之子追求她,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她还是跟人家分手了,她根本不可能忍受那种嫁入豪门大院里,专心当阔太太的生活。吊金龟婿这种桥段绝不会发生在她身上,她的心朝气蓬蓬,根本不会为婚姻制度委曲求全。

  有时候我发现男人和女人的审美确实不同,作为女人,我们更欣赏那些独立美丽的女孩,她们少一些脂粉气,多一些中性风,不屑于躲在男人的背后,不会被别人轻易重塑,敢于撑起自己的天空也敢接着所有选择带来的后果。

  ▲生活中的April格外潇洒

  03.

  因为之前的签证比同专业同学多出半年,April从圣马丁毕业后有半年的空档期,她不想浪费签证,便在伦敦各大博物馆报了很多关于艺术史和哲学的短期课程。前年夏天,我回伦敦的时候碰到还在上课的她,比之前多了更多专业知识,她和我分享上课的经历,在英国国家画廊、考陶德艺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这些经典机构,常常和白发苍苍的英国老年人一起听讲。

  之后她步履不停地去了纽约,在那里上了苏富比更加务实的课,宛如一个吸水的海绵,吸完理论又吸实战经验,两年的时间里她看了至少一百个展览。全部读完前,她已经拿到了香港一家画廊的offer,这完全是一次革新的改变,30岁前换了另一个赛道去工作,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不是等待被现实碾压。

  我喜欢看她写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可能是因为香港对我来说是虚拟的、文学的、电影画面的、匆匆一瞥的。她说感觉生活在香港的自己如蚂蚁,因为从来没有在这样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过,上班的地方是中环,走到哪里都是人潮滚滚,熙熙攘攘。“你永远都不可以在路上突然停下来,因为大家都是行色匆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要是一个人在路上突然停下来,就像是一部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死火一样,简直是‘阻住地球转’。香港有句老话,叫‘搵食艰难’,无论哪一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努力。因为人多路窄,在香港随处可见推着车仔送货的工人,即便是七老八十的长者许多也还在路上工作。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时代,无论是中年女性还是男性,或者是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时代的潮水已经猝不及防地席卷而来,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一艘船敢说自己永远不沉,除了我们自己。

  本文作者:祝羽捷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面临时代的变化

  你所做过的改变生活的选择有哪些?

  请留言和我们分享

  她用了6年时间

  从一名外企会计转变为一名职业花艺师

  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风格

  为了心中所爱,我们不懈努力

  请收看虚度美学课堂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11节(自然风)日常花艺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1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