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实录 | 一周陪睡了3个校长,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2019-07-08    作者:凸山凹水    来源:网络

凸山凹水 1

  又是一年暑假,每个家长都在想办法如何给孩子报更好的学校,有人通过花钱,有人通过找关系,总之为了一个学区的名额,每个家庭都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

  但如何都没想到,为了能给孩子报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孩子母亲竟会去选择陪睡?

  孩子母亲姜洁(化名)因为没有学区房,竟在校长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委身。

  校长尝到了甜头,有了第一次,还想着第二次......

  发半裸照,发暧昧的短信,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说出来的话,而且,按照校长的意思:只要你家孩子还想在我们学校读书,就必须得做到随叫随到。

  带着委屈、愤怒,姜洁一气之下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没想到,夫妻俩却因为这件事吵了起来。

  根据夫妻俩聊天记录分析,应该是丈夫劝妻子不要妥协校长,或者是怪她用这种方式去为孩子争取幼儿园名额。

  但妻子显然被丈夫的话激怒了,对丈夫说道:你出这一口气,会牺牲孩子的十年。

  言下之意,这种事,你就得忍,我告诉你,不是让你去给我出气,只是想倾诉一下。

  早知道,还不如不和你说。

  最后,夫妻俩越说越激动,都扯上离婚问题上了。

  无奈之下,丈夫提出两人各退一步,给孩子从那个幼儿园退学,然后让妻子和那个校长断绝关系。

  但妻子根本就不同意,她觉得丈夫不为孩子着想,还怪丈夫赚的太少,她这么委屈自己,完全是因为丈夫没赚到钱。

凸山凹水 2

  更让我觉得惊心的是,这件事下面,众多家长的评论

  。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母亲,陪睡就可以换来一个学区名额,作为妈妈来讲,会,至少会考虑一下。

  。校长不介意的话,我没问题。

  。这不叫什么,我曾听说有个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初,一周连续陪睡了3个校长,结果还真如愿以偿进了名初!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

  。送孩子去上学,花钱找关系起码是十万起步,自己出去卖的话,肯定是赚不到那么多钱。而且,我觉得如果有家长知道,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送孩子上学,肯定会有不少家长愿意的。但前提是,校长应该只会对极少数的家长提这种要求。

  言下之意,校长的这种要求,在她们看来,不是屈辱,而是一种变相的恩赐。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校长会通过职务之便来行个人的苟且之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教育管理日益严格,还是三番五次会爆出这种丑闻。

  不知道那位母亲最终是否坚持把孩子送去学校了,如果有,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一个三观如此不堪的校长,在他领导下的学校,真的可以培养出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吗?

  再或者说,孩子以后知道这件事,又该如何面对?一气之下退学吧,对不起母亲的牺牲;继续读书吧,又不得不每天面对那个禽兽校长,这种精神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将来还能再以纯正的心思对对待世界吗?

  而且,这位母亲如此牺牲自己,心里又怎会没有怨恨,她今天怪丈夫无能,明天就会怪孩子没考个好成绩回报自己。

  所以说,这种牺牲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并不是说要来批判这个母亲,她费劲一切心思把孩子送进好学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倡行。

凸山凹水 3

  其实,教育焦虑困扰的不只是这一个母亲,上千万的家长,都在焦虑都惴惴不安,无法自拔。

  最近,由闫妮和张嘉译主演的《少年派》成了热议剧,剧中,闫妮为了给女儿妙妙陪读,一家三口搬到了妙妙学校附近,更是为了监督妙妙学习,闫妮每天都和张嘉译轮流监督妙妙。

  学区房附近的租房,少,且贵,要一个月要一万多,按照一般双职工家庭的常规工资收入标准,光是租个陪读学区房,就要耗尽全家力气。

  就像闫妮在剧中说的那样:我以为陪读很简单,但了解过这个房租的行情,我才发现,我们现在应该还没有这个经济基础去陪读,毕竟,一个月房租一万多呢。

  不过,好在最后闫妮和张嘉译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大爷,大爷便宜把房子租给了他们,但现实不是电视剧,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遇到一个有房又好心的大爷。

  太多的人,只能在现实面前焦头烂额。

  这是上海的学区房价格,价格贵得令人咂舌。

  就算是便宜一点的房子,五万一平米,一个60平的房子,也要300万,还要算上各种税,再加上装修,就是三百大几万。

  当然,上海工资标准也高,假设夫妻两人都是两万月薪,加起来四万,一年48万,不吃不喝也要存上7、8年,而且,七八年后,房子肯定不止这个价了。

  更何况,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拿到两万月薪。就是真的可以,孩子又能等到7、8年后再入学吗?

  当然,一些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的学区房房价要整体偏低,但工资收入也相应偏低,总得来说,还是有一群人买不起学区房。

  所以,如何买学区房、如何上学区、如何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成了困扰中国式家长的几大难题。

凸山凹水 4

  有人说,其实自己也不想争,但自己孩子要是不进步,对比别的孩子,那就是退步,一步晚,步步都晚,将来的孩子,个个都十八般武艺,自己的孩子将来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这句话,的确有理有据,放眼一看,现在小区附近,除了理发店和超市,几乎都被培训机构给占领了。

  孩子从三岁就开始报补习班,英语、舞蹈、画画等等,邻居家八岁的孩子,一个暑假竟给报了四个班。

  有一次,我在楼下碰到孩子正在发呆,我问她是否有心事。

  孩子眼神里流露出那个年纪不该有的忧虑:“妈妈给我报的课,我上的一点都不好。”

  “是因为你不喜欢吗?”

  “我喜欢,但总是记不住,妈妈觉得我不用心学,已经有一个月没带我去游乐场和超市了。”

  我听后,也跟着孩子难过,但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我掺和不了别人的家事,只能等下次见面,和孩子母亲聊一下,她才八岁,要辗转于四个培训班,记忆力有限,如何能做到门门学精学通?

  但至于孩子母亲,是否会给孩子减一两个培训班,我心底一点都没底。

  其实,邻居家的条件很一般,丈夫上班,她全职照顾孩子,房子还是租的,但这依旧挡不住母亲望女成凤的心,小小年纪,便给孩子报价格不菲的培训班,用她的话说:不能让女儿以后像她一样,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学一点。

  一部叫《含泪活着》的纪录片里,记录了一对夫妻的离别,丈夫在车外抹泪,妻子在车里抽泣,为了让女儿出国读书,丈夫在日本打工八年,因为路费贵,他八年没回过一次家。

  女儿考上美国大学的时候,母亲带着女儿去日本,一家聚了一次。

  再次相聚,已经是十三年以后,母亲去美国看女儿,又去和丈夫聚了一次。

  为了这次难得的相聚,丈夫特意准备了一番,还把枕头换成他们结婚时用的枕套,但仅仅一日,又要分离。

  二十年,夫妻俩只见过两次,每次一天。

  为了让孩子读个好学校,这对夫妻牺牲了自己的半辈子,让人感慨,却也令人悲哀。

  这二十年来,妻子只见过丈夫两次,女儿则更少,如此一来,夫妻之情何在,父女之情又何在?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生活的标准,但是否可以把这个标准里,加入一点亲情和陪伴,而不仅仅是学业和名利?

凸山凹水 5

  孩子的确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若是为了走上这条起跑线,要全家人放下尊严,像文章开头的母亲一样需要去陪睡,那么这条起跑线,是要孩子用刀尖舔血的心去走的,你于心何忍?

  再者,若是要走上这条起跑线,你需要倾尽一切,那你已经在无形中给了孩子不能输的压力,毕竟,你已经切断了后路,孩子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是好事,也很必要,但是要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是父母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进取,对未来的热情,去感染、激励孩子,让孩子有“我愿意变得更好的意愿”,而不是说让孩子被迫地接受“我只能做到最好”,不然如何对得起父母(或者说父母一定不会放过我,与父母就此产生隔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兴趣比硬生生地学,热爱比逼迫接受要重要的多。

  当然,学历是进入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考个好学校,也很必要,但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呢,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否能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是否能遇到难题变相思考、积极应对?

  这些,才是孩子在进入社会后,最应该面对的。

  所以,别让焦虑控制了你,从而再让你去控制孩子,让你和孩子的下半生,都在教育焦虑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余生不长,不是非得把自己逼到悬崖,才能励志进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奋斗,更可取,也更能让孩子和家人接受。而不是说,一定要用你想象和期望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和自己,没必要,也不一定能达到。

END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凸山凹水莫大的支持!

  商务合作,投稿,请扫上面微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