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我不喜欢心理测验的原因

2019-07-03    作者:勺布斯啊    来源:网络

  【正文共:1964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前几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类似心理测验的东西,会帮一个人测试他自己的性格——在他内心的深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住着怎样一个小孩。

  当然,是付费的。

  我喜欢这个朋友,所以心甘情愿浪费了19.9元。

  我把我的测验结果给了我的朋友,他问我,准不准?

  我问他,你测的准吗?

  他说,特别准。

  我说,我的也挺准的。不过我是瞎选的。你可以再瞎选着测试一下,估计也差不多。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手边刚好有类似的测试,也可以试一试。

  几乎所有这种测验,即使你去随意选择,最后得出的那个结果,对一个人内心的阐述,也会在55%以上。

  超过半数的准确率。

  如果放在股市,这是可以让一个人发大财的。

  但用在理解一个人上,却足以让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那最可贵的东西。

  因为它强调了太多的不同。

  而这些不同,所带来更多的,并不是治愈。而是割裂。

  先来大致讲讲这个心理测验好了。

  在这个心理测验中,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找到他,认识他,就能够更了解自己一些。

  比如“自闭小孩”的关键字,是隐忍和理性。对待感情,认为合适比爱更重要,在工作上以结果为导向。

  比如“贫穷小孩”的关键字是节俭,保守主义,害怕失去。他在感情里,需要被关注,缺乏安全感,是付出敏感型,但又格外上进,努力和现实等等。

  接着又去分析形成这些性格的原因,从遗传,到社会文化,到成长经历等等。

  比如认为“自闭小孩”性格的成因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过度情感的忽视,所以容易导致成年过后出现“情感表达不能”的障碍。

  好吧。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述,可能你会多一种理解。

  不用测验的方式,我只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你是不是也曾害怕失去?”

  我相信你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那么若我再问你,在你的情感之中,又有没有理性的成份?

  你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好了,下面来到第三个问题。

  你是否会觉得,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这里的答案,就绝不是必然的了。

  三个问题,两个确定,一个不确定。

  我还是得到了超过半数的准确率。

  还有,在这个心理测验里,讲了这样一点,就是一个人长大后之所以成为了这样的一种性格,有一些原因是来自于小时候未被满足的需求。

  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内心的问题是:

  到底是哪些需求未被满足?是不是孩子的每种需求,都一定要满足,他才可以顺利成长成一个健全的人?

  这些标准如何去定义?

  是不是践行了这些理论,就必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得不到又如何?信誓旦旦的底气在何处?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离开书桌,走到旁边安静了半个小时。

  我需要平复一下。

  平复一下我对于心理学的偏见。

  即使我曾经喜欢它们。

  “心理学”是个很大的学科,有许多细分的领域。

  但几乎每种领域里,你都可以从中找到控制人心的办法。

  就比如那本非专业性的心理科普书籍《影响力》,大致上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在其中讲述了许多这种技巧。

  当然,有些人并不是为了控制人心才学习的心理学。

  而且是很大一部分人。

  他们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内心的痛苦。

  是因为他们心中满怀善意。

  他们会倾听那些心声,并且鼓励前来倾诉的人,打开自己的心房。

  让他们可以重新收拾好所有的破碎,继续在心中投入对这个世界的爱。

  好了,我平复得差不多了。

  我还得继续写下去,不然没办法在十点前更新了(写完之后我还得用我这古董一样的五笔输入法敲到电脑上呢,希望今天不会再有昨天“沌洁”那样的错别字了)。

  我不否认心理学的正向价值。

  但我也怀疑,在其中的正向价值背后,一些被错误使用的东西。

  就比如这种心理测验。

  比如我向来不喜欢的“原生家庭”这个词语。

  我不知道创造这个词语的原因是什么,但每当我说出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与内心感情的割裂。

  可是,当我仍旧使用父母的时候,我就能重新找回心中的爱。

  这就是我相信的,人与人之间,那最宝贵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那些流传了千载的古老智慧,总是很少去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原因。

  因为你和他人之间的不同,是不必强调,就格外明显的事。

  你的外表,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你的成长经历,环境,也是独一无二的。

  包括你内心里那些感受,到了细微处,亦是如此。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何必还要宣传,还要找出更多不一样的地方?

  那些智慧,只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

  因为这些相同之处,虽然真实存在着,却又因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那样明显,而容易被人忽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

  这种并不算多的相同之处,就是“大同”。

  一个能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大同”的人,自然就能够做到“和而不同”。

  他可以和所有与自己不同的人,和谐相处。

  能够接纳并尊重所有的不同,而不会“党同伐异”。

  他不会因为缺乏内心的安全感,去寻找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拥抱取暖。

  因为他知道,那些亘古不变的,人性中的美好,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去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大同,去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无论你如何成长,都请记得人性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

  “何谓天地?”

  “不仁。”

  “何谓人?”

  “爱人。”

  lt;END>

  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