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与古典对话

2019-06-30    作者:航航    来源:网络

  一、咏叹·洞箫

  西湖柳畔聆箫音,一曲丝竹贯古今。

  多情民乐千秋传,风华国艺管中天。

  二、路途·邂逅

  记得大一暑假去杭州旅游,为了打发漫长的路途时光,我下载了很多音乐。这年夏天气温很高,车厢里嘈杂的话语声、小孩子的哭闹声着实为密闭的车厢又增添了几分闷热。我索性插上耳机,感受优美乐曲带来的丝丝清凉。

  伴随着窗外放映机一般不停切换的景致和耳边变换的音律,我的注意力逐渐定格在其中一首曲目上。它没有歌词,用纯乐器演奏而成,我为它设置了单曲循环,不经意间身心竟随着节奏渐渐的平静下来,这就是我和箫小有缘分的邂逅。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三、寻味·求索

  在杭州一路走走停停,忘不了西溪湿地水草丰茂,鸟雀虫鸣,乘坐的小船随流水慢慢摇曳;忘不了西湖佳景,游人如织,雷峰塔静静的倒映在湖水中;更忘不了那段乐章,曲调悠远,意味深长,格外耐人寻味。

  在清河坊自在前行,看着街边古色古香的商铺,穿梭于行人之间,竟有一种时空跨越之感。商贩吆喝之声、清风刮过耳廓之声、乐器演奏之声,伴随着、漫步着、寻找着,我来到了一间店铺前。这是间别具风味的乐器店,是店家搭建的几平米的小棚,里面内饰均用翠竹装点,货架上有笛、箫和葫芦丝等传统民乐器。一位戴着眼镜的青年穿着长衫,吹奏着手中的乐器,从容而又优雅。我倚靠在柜台听了许久,不由惊叹,数日里回荡在耳旁的天籁之音便是眼前这乐器所发出的。

  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驱使我买下了这根洞箫,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慢慢学会了一些浅显的指法和吹奏技巧后,对它的喜爱愈加深刻。即使我现在吹奏洞箫的技术依然拙劣,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是一个求索民乐文化的过程。小小的一根紫竹管,可以雕刻的如此精巧,可以发出如此令人迷醉的声音,让我由衷赞叹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江南丝竹,天幻箫音,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灿烂的艺术瑰宝。

  四、冥想·对话

  姜夔的《鬲奚梅令》是文人流露的忧伤,白石道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作出此曲已无从考据。句句催,声声凄,夜雪初霁,冷月无声,忆往昔繁华,只留凉风轻慢。有些忧郁的曲境恰到好处描绘出一幅腊梅傲雪、凌寒独放的诗意长卷,这是文人志士神往的意志品格和精神境界。

  在众所周知的西湖十景中,有好几处已经被作曲家谱成了动听悦耳的曲子,《平湖秋月》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作曲家吕文成夜游西子湖畔,此情此景令他触目生情,为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春抵西湖,带来了苏堤春晓;晚秋惜别,却没有带走那抹平湖秋月。听着这首曲子,就能联想到自己在湖堤漫步,微醺于凉风秋夜。论景色描写,《夕阳箫鼓》同样特点鲜明,曲调抑扬顿挫,指法灵巧轻快,一段连续的音节,一节串连的鼓点,像春江水面泛起的层层清波。夜月泛舟,对酒当歌,好不快哉!

  《妆台秋思》写的是昭君对镜梳妆,难忘故园,临窗而远望,却只见塞北寒风、残月当空的凄美章节。难以想象一个女子柔弱的肩膀竟担起国家和平之重任,我想这一定是作曲人写下这篇千古绝唱的初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可以感受到你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我也可以感受到你只身他乡的忧伤。

  听洞箫曲,吹奏箫音,容易爱上冥想,可以感受到乐曲背后的文化与渊源,曲中既有江南春深,也有陌上烟雨。很多洞箫名曲,让人大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像在和哲人长谈、与古典对话,身心都会得到净化,如沐春风,沁人心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9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