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收藏,是一种雅好,也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一直有人乐此不疲,其中有的专门下乡到农村去收购古玩和老物件,这些人被叫做“铲地皮”,也叫“跑地皮”,他们其实就是活跃在最底层的文物贩子。”
第 3470 期
摄影&撰文/刘彬
一大早,韩金山开车趟过泥泞的村路来到牟平北系山村收购老物件。村里正在拆迁,过不了多久全村人都要搬进楼房里生活,这是个收集古玩的好机会,春节过后,韩金山已经第五次来到北系山村了。
刚进村口,韩金山就遇到两位相熟的老人,热情地与他们攀翻起来,捎带着打听一下村里谁有老物件要卖。韩金山说,来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慢慢也就熟络了,村里的人基本都认得。
“收古董,收花瓶,收帽筒,收烟袋嘴儿,收桌子老家具……收老物件”手里的喇叭不停喊着,韩金山则悠闲地在村落里转悠着。
韩金山今年51岁,以前在一家汽修厂做钣金工,2000年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韩金山受到哥哥的影响,干起了倒腾古玩这一行当,到现在将近20个年头了。
在韩金山看来,倒腾古玩不光是为了养家糊口,更像是贩卖时光的行当。他喜欢附着时光色泽的老物件。不仅仅因为沉甸甸的记忆,更是因为那时光的厚度和历史的呈色早就成为老物件自身气质的一部分。
“很多人寻找老物件,不是这物件都多值钱,而是这物件承载了他们绝版的记忆。”
韩金山虽然没系统学过古玩知识,但由于常年下乡收货,练就了一副好眼力,一打眼就能确定一件物件的真假好坏。这枚刚收的写有“意气千秋”的徽章,韩金山判断出它的材质是景泰蓝,年份是民国时期,很可能是当时江湖派系中的身份象征。
倒腾古玩是个职业,也是门学问。有人总结了其中的“十要经验”,一要有礼貌,二要谦虚,三要看人下菜,四要学会说不要,五要眼毒,六要讲诚信,七要能言善辩,八要速战速决,九要做回头客,十要遵纪守法。
“铲地皮”行里有句话“只要是老的东西,除了老人之外,其余全收”。
一位村妇说自己家里有些老的东西,韩金山跟着去到家里才知道所谓“老的东西”只是几枚塑料印章,没有任何价值。
韩金山与人打交道总是微笑热情,几句话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甚至谈笑风生,这就为顺利入户收购做好了铺垫。
寻宝心切,韩金山连村子里拆迁的废墟也要转一转,看有没有被遗弃的“宝贝”,随着拆迁的加速,农村的老物件迅速减少,加上连续多年的收藏热,能够收到手的好东西越来越少。
韩金山看好的一个老物件,由于价格没谈拢,双方难以成交,一直走到大门外,韩金山还在和对方还价。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古玩第一行。可以看得出,古玩这个行当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随着近年的收藏热,几乎人人都对古玩知识有所了解,真正的好东西根本不会出手,韩金山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中午吃饭时,韩金山将上午收到的景泰蓝徽章发到朋友圈,这枚三十块钱收购的徽章很快便以800块钱的价格出手。现在,韩金山主要通过朋友圈和周末的古玩市场来销售自己收集来的古玩物件。
经过一上午的奔波,韩金山有些乏累,躺在面包车的后座上睡个午觉。
这辆面包车跟随韩金山13年了,行驶了30万公里,几乎跑遍了威海的每一个镇村,这辆车也是韩金山的“老古董”了。
在这户人家,韩金山收了一个清晚期的小碟子。
上午是“历史学家”,下午就是“劳苦大众”,起早贪黑,梦里都在做着发财梦,到了乡下,清代的瓷片儿,民国的瓦罐儿,啥都能看到。
老式大衣柜是胶东半岛常见的家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家具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了,但在收藏界却颇受欢迎。
韩金山将面包车的后座卸下,才能将大柜装车拉回。
每周六是威海文化市场摆摊的日子,这一天古玩商人们都来到这里售卖自己的藏品,韩金山早晨五点就来了。
韩金山的地摊上老物件非常丰富,有留声机、瓷器、老书、花模、印章、徽章、邮票、老钟……
这些物件年代感十足,唤起人们对曾经某个时代的回忆,曾经的时光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形象生动。
有人翻开一本泛黄的书籍瞬间红了眼眶,有人盯着一个旧花瓶呆滞了很久,也有人仔细地翻着最后失望而归……
许多市民来到古玩市场并不为了收到什么好玩意儿,只是为了看看这生活中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这个纸笸箩,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件,用纸浆做成,外面再糊上饼干或香烟的包装纸,人们用它来做针线笸箩,或盛花生炒货。
一位藏家看中了一本三国故事的手抄本,厚厚的一本书,不知是哪位文人用正楷一笔一划写得工工整整,这种书写的态度也许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吧。
穿梭于乡村之间,将闲置在乡野间值钱的古董,或不甚值钱的老物件收集起来,转运贩卖给那些喜爱它珍惜它的人,供人把玩和欣赏,这也许就是“铲地皮”们的意义所在。
出品/腾讯新闻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