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创作者云集的平台关注推么推原创写手:TYZC
1
“侠肝义胆”
她的大招让世界瞩目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何谓之侠,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侠者,不但要技压群雄,还要有情有义,最高层次则是心系天下。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说的就是屠老这样的人。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偶像(ICON)栏目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屠老赫然在榜,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著名数学家艾伦•图灵同列。
C对屠老评论道:以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伟大的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019年6月17号,据媒体报导:
89岁高龄的屠老带领团队再次向世界释放“大招”:
“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医学进展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不是冷冰冰的科研成果,它牵动着万千红斑狼疮患者的心,那些被疾病折磨的人看到了希望,那激动的心情,透着屏幕都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但是无论取得多大成就屠老始终淡泊名利,就像她经常说的那样: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2
三年仅见女儿一面
她的字典仅有奉献
曾经在看到一则对屠老的报道,让人不由的泪目,肃然起敬,摘录了几段:
为了不影响工作,屠老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骨肉分离,以至于“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妈妈。”
她的小女儿李军记得,自己第一次对母亲有清晰印象,已是3岁多。
李军在宁波老家待了几年后,屠老才有机会从繁忙的科研任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朝思暮想的小女儿。
那天,在外公外婆家门前的小巷口,李军远远就瞧见一个人,拎着行李快步走来,张开着双手,嘴里不停地叫着自己:“小军,小军……”
李军却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好几步,那一刻,小女孩的脑海中,没有“母亲”的记忆,她不知道,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女人,就是自己想象过无数次的母亲——屠呦呦。
三四年才能有一次的母女相会。每次都颇为“陌生”的母女相会,也让屠呦呦暗暗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多年过后,她依然会有些懊悔地说:“孩子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回到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
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屠老三年仅见女儿一面。
她把所有献给科研事业,她的字典里仅有两个字:奉献。
3
铁肩担道义
她始终砥砺前行
在20 世纪后半页,当时的中国医药界,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科学依据。
为此毛主席曾经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并把中医列为,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
屠老坚信主席的指示,随即加入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工作。
越南战争期间,疟疾爆发,蚊子成为当时隐形的杀手,使得越美交战双方大批士兵死去,为此丧生的民众更数不胜数。
看着数以万计的士兵为之丧命,越南主席在绝望中向中国提出了请求,希望中国能够研究出特效药帮助他们。
当时我国的中医研究院科研工作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许多有经验的科学家都不敢轻易接受这一难题。
39岁的屠老以中医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接下了这个任务,当时名义上屠老为“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但是在那初期,整个课题组仅只有她一人,真的是铁肩担道义。
临危受命,铁肩担道义。
接到任务,屠老依靠着她那扎实的中西医功底,仔细研究后决定从中医草本研究着手,她整理了历代中医书籍,广泛的收集资料,查阅各类处方偏方,不断的像老中医请教。
50年前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环境艰苦,屠老想从草本中寻找抗疟特效药,难比登天。
失败了,她就推倒重来,无数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在失败面前,她从不轻言放弃,始终砥砺前行。
正如屠老在获得诺贝尔奖说的那样:
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4
“三无教授”
淡泊名利方的始终
屠老没有博士学位、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被称着是“三无教授”,但她毫不在乎。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是她一生的准则。
当屠老的研究小组将青蒿用于动物实验时,出现了无法判断的结果,一些动物痊愈,但是但是有部分动物却疑似中毒,当时没有人敢说这种新药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为了验证药效以及排除危险,屠老以身试药,观察新药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她竭尽全力。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成功了。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明;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入“基本药品”目录。
据数据统计:
从那时候起,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近50%。多个国家甚至彻底根除了这种疾病。
2015年,84岁高龄的屠呦呦,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屠老的诺贝尔致辞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中,她将所获成果尽归中药研究所团队。对那份卓越贡献,屠老丝毫不提及自己。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典礼为屠老颁奖: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9年6月17日,89岁高龄的屠老带领团队再次向世界释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医学进展让世界为之瞩目。
她的成就,实至名归。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屠老,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者:TYZC
选稿:石头姐姐
编辑:三梅呀()
关注推么推文化传媒
每天与你真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