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流出一系列90年代香港明星AI修复后的旧照,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他们的神仙颜值个个都惊为天人。
但最引起轰动,最让人意外的,还是82岁高龄的王德民院士的一组AI修复照。
只见年轻时候的他浓眉大眼,有着深邃的眼眸,立体的五官,棱角分明的轮廓。
又神似吴彦祖,一度在网络爆红,被网友誉为“史上颜值最高学霸”、“中国最帅院士”、“中国最帅科学家”。
可当你看完他的人生履历后会发现,比起人格魅力,他的神仙颜值根本不值一提了。
王德民经常会被误认是外国人,这源于他混血儿的身份。
父亲留美学医8年,曾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是个瑞士人,跟父亲回国后在中央对外贸易大学执教。
王德民从小的独立能力就强于同龄人,母亲在他的成长日记里写道:
9个月,当他不同意某件事情的时候,或不要某件东西时,他就转过头或用手推开;
19个月,他什么都要自己做,他知道自己是否吃够了还想吃什么,要什么玩具,怎么玩,即使大人用糖引诱,劝说他,也不会改变他的主意;
24个月,无论多少人还是多大年龄的人劝说,都改变不了他的主意。
童年时,王德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淘气、爱玩,再加上从小跟着母亲,几乎不识汉字,小学时经常是班上的倒数几名。
后来慢慢上了中学,成绩才越来越好,直至大学毕业都未超出过班上前三名。
高考时,王德民信心满满,第一志愿报了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报了北大,第五志愿才是石油大学。
满分300分,拿了294分高分的他以为,第一第二志愿肯定不成问题。
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家庭背景,王德民只被不是他真正志愿的石油大学录取了。
所以,后来他说:
“是石油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
这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
考入大学的王德民,“全能学霸”属性全开。
不单功课门门满分,还担任班长和课代表,运动天赋也逐渐显现,是学校运动队的短跑和篮球主力队员。
学习之余,还主动给其他同学辅导功课,干起脏活累活来,一干就12个小时,一句怨言也没有。
各方面都优秀的他,后来成为了全校三名模范学生之一。
即便在那个年代,他也依然是那种走到哪都能迅速成为人群中焦点的男神,身边不乏芳心暗许的女生。
但王德民苛刻的择偶标准,让许多女生对其望而却步:
如果结婚,他不能抽出时间带对方逛公园;
对方不能妨碍他看书。
那个时候,王德民根本无心恋爱,信奉着“知识就是力量”的人生信条,一心埋头苦学。
因为,作为石油人的他深知,知识和科技,才能改变国家“贫油”的状况。
1959年9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祖国东北传来:
在大庆发现一个大油田。
那时候,王德民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毕业后一定要到大庆去。
他的倔强劲儿发作起来,任谁都拉不住。
果然,到了1960年大学毕业,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老师的挽留,毅然放弃了北京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请缨去大庆油田这片荒原上。
当时的条件有多艰苦呢?
和几十人睡在牛棚的通铺上;
因为他的“洋人相”,被分配到了最累、强度最大的体力活——基层试井。
100公斤重的绞车、千米以下的仪器,每天都靠他和工人手工摇上摇下。
冬天气温太低,仪器无法下井,他直接脱掉自己身上的棉袄给井口保温,用身体的温度去融化原油,最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但王德民从不觉得苦,更没有一句怨言。
尽管做着最基层的工作,他也一刻也没放弃科研。
除了体力活,他自学俄语研究数学推导方面的苏联资料,每天埋头写写写,笔记用了13本,头发长了也不理。
50年后的今天,当地也还流传着他的一个笑话:
1961年春节,食堂一人发了八两白面、一碗饺子馅,让他们包饺子,大家都很高兴地在办公室包,八两面,有的女同事包了上白个。
王德民直接把面一分为二,包了两个大饺子,在锅里煮了半个多小时才煮熟。
他当时心里只想着尽量缩短吃饭时间。
吃完饺子的他,马上回到了书桌前,比国际上通用法精度高80%的“松辽法”正是那一天完成的。
那一年,王德民仅24岁,大学毕业刚满6个月。
王德民曾说:
“如何将地下的原油采上来更多,是我研究了一生的问题。”
对石油事业的探索,他从未停止。
当时,由于技术原因,世界上石油经二次采油后,普遍开采率在30%左右,而中国人均石油石油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
王德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聚合物驱油的方法三次采油。
这项技术,在80年代就被美国否定,全世界其他油田也都放弃了。
当年外国专家说,只有把大庆油田搬到赤道上,才能三次采油。
但王德民偏不信,带领1000多名技术人员对两百多项科研课题进行攻关。
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使三次采油技术大规模投入使用,让中国石油开采率高世界水平40%。
当年,连美国能源部高层来大庆考察时,也由衷赞叹:
我们美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国人做到了。
2006年,大庆油田靠聚合物采油1亿吨,按照市价,相当于给国家上缴了2000多亿元。
王德民多次放弃调回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面对国外的高薪聘请,他总是严词拒绝:
“虽然我的工资不高,但足够我花,能让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中国。”
要他背弃祖国,他做不到。
在大庆的近50年里,王德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奖无数。
由于贡献太突出,2016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而此前,获此殊荣的人物是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
明明可以靠颜值,他偏要靠实力。
这样一位一心只有石油事业的科学家,却并不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
对待生活,他也同样拿他那套搞科研的精神去对待,做什么事情都持之以恒。
为了控制身体的血脂血压指标,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锻炼,不锻炼不吃晚饭。
办公室在15层,王德民几乎没有坐过电梯,爬楼梯也是他每日有氧运动之一;
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吃自己在家带来的午餐,水果、蔬菜、牛奶,或者再来点面包,严格控制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十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国内外各种报道说,每天喝少许酒对身体有益,18克酒精最好,原来不喝酒的他,每天都坚持喝这么多。
他说:
“没有好身体,我还有那么多科研项目怎么办。”
保持健康的体魄,也是他科研课题的一部分。
他这一生,低调勤勉,硕果累累,贡献巨大,为国效力50年。
但众人最关注的居然是他的容貌,即便是上次热搜,也总是以这样的方式被人认识。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曾经有记者提到他网上流传的照片,他严肃地说道:
“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容貌。”
一个人最高级别的魅力,绝不是空有一副好皮囊,像王德民这样的科学家,才是这个看脸的时代最稀缺的男神。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