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上饶杀人父亲:蠢货不要抢戏

2019-05-13    作者:老雾    来源:网络

  上饶杀人父亲:蠢货不要抢戏

  文 | 雾满拦江

  (01)

  突如其来的悲怆事件:

  在一所小学,一名学生父亲闯入教室,持刀将一名男生刺伤,后者在医院不治身亡。

  公众哗然。

  (02)

  血案发生后,媒体涉入,就人们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释。

  这个解释,是涉事一方的说法,带动着人们的情绪节奏,隐约指向一个方向:

  但随后,涉事另一方也开口了,透露出来的讯息,与第一次的解释完全相反。

  按第一次的讯息披露,这似乎是一起校园暴力事件酿成的恶果。

  而按第二次的解释,那位持刀闯入教室行凶的男子,个人的精神或心理状态,更可能构成事件的主因。

  于是有人焦虑,哪一个才是事实呢?

  也有人故做镇定: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要急于下结论。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事实并不重要,结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做为孩子家长,或是关心此类社会问题的人,应该如何通过自己与社会的互动,解构事实,重组结论。

  

  (03)

  什么叫解构事实,重组结论?

  古时有个强盗头子,为盗公平,为匪正直。

  每次他掳到肉票,就会命小土匪将对方按在案板上,并高高的举起刀。

  然后强盗头子站在门口,对肉票说:现在你猜,我是要进来呢?还是要出去?猜对了,就放了你。猜错了,那可是你自己放弃了生存机会哦。

  ——那请各位肉票猜猜,强盗大哥的这两种情形,一种是进来,一种是出去,哪一种才是事实呢?

  你立即会明白,这两种情形,都构不成事实的要素,只是事情发生之后的解释。

  如果强盗大哥讨厌你,你猜他要走出来,他偏偏走进去,你看你没猜对吧?不能怪我砍了你吧?如果强盗大哥砍人砍累了,你怎么猜,他都会说你猜对了,挥挥手放过你。

  ——很多时候,我们想看事实,但看到的不过是对事件的解释。

  ——看到的,不过是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合理化。

  (04)

  上饶事件中,行凶者有个解释,或信息暗示:因为我的女儿受了委屈,忍无可忍,把我逼到这一步。

  对方也有个解释:不,你能忍,事情根本没你说的那么夸张。你就是个无法沟通的暴力伤害者。

  针对伤害性事件,对自己行为的合理化解释,会永无休止的继续下去。哪怕刑侦结束,哪怕法庭上的庭辨结束。哪怕再过两百年,时过境迁,不同的人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投入到其中,仍会对事件进行重新解释。

  焦虑源于我们内心。有些人面对悲怆事件,内心的敏感与当事人的解释耦合,就会立即表态:我相信某一方的说法……意思是:这就是我所面临的问题。

  面对校园暴力压力过大的人,会说出: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会有人替你教育他。而担忧事态恶化的人,更会感觉持刀者的反常。说到底每次社会讨论,我们不过是自己和自己争论,在和内心的不同解释与焦虑争论。

  (05)

  为父母者,或是关注此类事件的人,应该在这件事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不要成为那个被人解释的人。

  ——而是成为一个能够按合理法则、完美引导事态走向的人。

  把上面这句话再说明白,就是:

  家长要能正确对待孩子在校园所遇到的问题。

  (06)

  上饶事件不需要解释的,只有一件事:

  男子持刀行凶。

  我对这个男人充满了厌恶。当孩子对他说出诉求时,是信任他,希望父亲成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可他做了什么?

  他成了那个恶意扩大事态的人。孩子遭遇的只是小事情,他却扩大为社会恶性事件。这让孩子此后怎么相信别人?她向父亲求助,得到的结果却是终生阴影。

  (07)

  为父母者,在遇到孩子求助时,有五种选择:

  最坏的是第五种,就是上饶杀人父亲式的恶化事态。

  

  孩子面对的问题,不过针尖大小。这老兄可好,撕啦一声把天捅破:哈哈哈,天上有个大洞,那个针尖问题不存在了,对吧?

  这是明目张胆的恶搞,跟孩子抢戏。学校是孩子的主场,他却把自己弄成主角。此类行为的归因,就是愤怒。而人的愤怒只有一个原因:不能够控制别人。他解决不了问题,就恶意扩大事态逃避责任。

  

  次坏的是第四种,父母沦为孩子的成长障碍。

  这类父母,就是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大强叔叔是他们家庭所有问题的根源,也是孩子努力成长的噩梦。家里的大宝二宝,就因为沾他太近,结果沦为废材。小女儿苏明玉之所以事业有成,就因为她被父母赶走了。大强叔叔的问题,到剧终也未解决,仍要搭上女儿的事业,替他一生的疲颓买单。

  这类家庭的孩子,不乏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只是知道父母靠不住,只能把问题埋在心里,往往会形成一生的心理隐痛。

  第三种父母,无能为力型。

  朋友跟我讲:有个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孩子妈妈悲愤的在校园门口,堵截欺凌者,训斥并威吓。岂料路人抱打不平,冲上前来干涉拦阻:嘎啥嘎啥?孩子们打打闹闹,多大点事儿?就算你家孩子被打又咋了?都是未成年。你个成年人欺负善良小朋友,还要脸不?

  看看,父母的干涉非但没有效果,反而让局面更加失控。

  相当数量的父母就是这样,没有能力,没有精力,没有时间,也缺乏变通的手段。他们已被沉重的生活压跨,孩子那边再“不省心”,更让这类家庭苦不堪言。

  第二种父母,努力替孩子解决问题。

  这类父母是大多数,回到上饶事件,听女儿说在学校里遭遇了困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什么呢?

  至少有几十种办法可以用,线上沟通,线下沟通,跟家长谈,跟老师谈,跟孩子谈,督促老师督促校方。最等而下之的,你冲进孩子们的教室,冲男孩儿吼一声就可以了。哪怕你气急败坏的和男孩儿发生肢体冲突,最多也只是关上十天半个月。总之动刀子杀人绝对不会在多数家长的可选项里,因为这是变态的渲泄,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种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上饶事件前,大V鲍迪克老师曾讲述过他指导女儿,战胜欺凌者的事情。尽管我们对鲍老师的法子高度不赞同,完全反对——但,这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目前阶段仍有可取价值:

  据鲍老师自述,他鼓励女儿面对勒索者,勇敢的开打。他以为勒索者会因恐惧而退缩,但并没有。当女儿与对方动起手时,果如鲍老师所断,女儿是体力弱势的一方,但勒索者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倒她。战局呈现胶着状态良久,打到最后,班级里几个常被勒索的孩子,突然鼓起勇气,一起冲上来,干翻了勒索者。

  这次成长,赋予了小女孩强大的自信,与解决问题时的行动能力,这是读多少本书,都学不来的宝贵财富。

  (08)

  不同类型家长,呈现出质素落差。

  既然存在着质素落差,那就意味着——校园问题如果由家长自行解决,不但不会根除,反而会演变成父母之间的残酷竞争。

  所以校园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社会性的制度化解决。

  (09)

  有位妈妈,名叫加州夏扇,居住美国,女儿送到了美国的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个小男孩强横霸道,挥舞一把大剪刀:噗哧哎哟,把小姑娘的手给戮破了。

  见血了,问题很严重。

  幼儿园果断处置,召集双方家长。

  夏扇妈妈到了幼儿园,震惊的发现男孩父亲是个情商高手,各种温文尔雅,各种礼貌谦和。各种赔罪认错,让夏扇妈妈很过意不去,脱口说了句:算了算了,都是孩子……

  不可以!

  幼儿园断然阻止:你是母亲,必须要表达你真实的想法,必须要表达你的愤怒。

  呃,咋个表达涅?

  你咋表达,幼儿园不管。幼儿园只管走流程:对暴力型的男孩,No Day Care!

  o Day Care?这又是个啥?

  就是甩锅,取消男孩的日托。幼儿园大概两三点放学,而孩子的父母要早九晚五,根本不可能这么早来接,只能把孩子托管在幼儿园。现在别的孩子都可以托管,你家孩子必须接回去,因为他会伤害别的孩子。至于你说你没时间,那是你的事儿,就是要给你施加压力,你回家如何处置熊孩子,油炸也好清蒸也罢,总之你得给他弄规矩了,幼儿园不背这个锅。

  国内许多学校,也会用这招。但美国这家幼儿园已经制度化了。制度化有个好处,无辜家长不需要面对不确定性,不需要为别人家的熊孩子支付成本。

  许多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子,小班化,公办教育低智化,因为安全服务实在是太昂贵了。最要命的是安全服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让许多家庭难以支撑。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强大,强大,强大的原因。一旦我们沦为疲颓的废材,那就会即购买不起优质的教育,也购买不起安全的服务。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就不要成为这样的父母,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你自身的强大与优秀,才具有强大的支付力,才是孩子成长最安全的保护。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雾 曰

  危险之地遭遇觊觎者,应该怎么办:

  第一:生命至上,生命至上,生命至上——重要的话,重复三遍:除了你的生命,其它任何问题,都不值得考虑。

  去年今日 

  《空姐遇害案: 没有什么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文末福利

  下期《拦江书院》书籍预告

  《上帝笑了99次》

  打赏中奖即赠一本

  名单

  点击空白处看看昨天打赏中奖幸运儿是谁?请这位宝宝在后台回复四个字“打赏中奖”,联系我们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