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被戳穿的伪谎言

2019-05-10    作者:睿智。启点    来源:网络

  被戳穿的伪谎言

  2019-05-06 睿智。启点

  可有些时候,出名,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前段时间,南京某高档网红寿司店拍摄了一支颇为高大上的宣传视频,迅速“走红”。

  做了22年厨师的老板,手法娴熟。给自家店铺和食客也定了不少规矩:

  食物不打包;不批量生产;人不到不开席;食物端上桌需要在一分钟内食用;

  没有菜单,想吃什么提前预定;每餐只接待10人;不接受陌生新客人,只能老顾客带新人来……

  不少老顾客给予这家店高度评价:“除了他家的日料,基本上其他地方我都不碰的。”

  只是,如此“有格调”的视频,引来的却是“全网群嘲”。

  有人指出,老板在视频中一再强调吃的是“食材本味”,却在片头就表演了寿司上挤蛋黄酱、喷枪烧黄油。

  蛋黄酱、黄油都是相对廉价“万能调料”,加在寿司里也不少见。

  但是,用了蛋黄酱、黄油,就意味着再高级的食材都会被调成同一个味道,打着“本味、高档”旗号的店,这种行为的确难以理解。

  也有网友翻出了店老板去年十月做寿司时的照片,左手手背上,有一处明显的伤口。

  而宣传视频中,也有许多老板带着手表,处理食材的镜头。

  由于做寿司,厨师的手要和食物多次接触,所以必须保证手部干净卫生,并且不能佩戴手表这种容易“藏污纳垢”的饰品。

  几乎所有处理食材的镜头都戴有手表

  宣传片里写着“坚守规矩,忠于本味”,可最该守规矩的厨师本人,似乎对自己要求颇低。

  遭群嘲后,老板出面回应。

  先是说自己做的是创意料理,而非日本料理,坚持“好吃就是标准,伤口是被烫的,戴手表是为了看时间”。

  后来,他承认了戴手表处理食物,是违反食品安全条例的行为,需要整改。

  但对于手上伤口,他有话要说:“我的手是没有问题的,网友是扒我四个月之前的微博,说我手这样那样,然后把事情放大,现在我没法说这个事情。”

  视频也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目前,店铺已经被责令停止经营、接受调查处理。

  其实许多网红店铺、网红食品,并不见得有多“高大上”。

  精致是假的、格调是装的,可能只有贵是真实的。

  看得到的,是包装营销后,广受追捧的网红产品;

  看不到的,是这些店铺、食品背后的卫生隐患、安全隐患。

  而可能暗藏风险的,远远不止这一种。

  网红冒烟冰激凌

  所谓“冒烟”,实际是液氮挥发的场景。

  餐厅的冷拼盘,或者刺身等食物,常常以液氮作为陪衬。

  一是可以保持食品冷鲜,二是营造出一种烟雾缭绕的美感。

  冒烟冰激凌同样利用“冷鲜”和“美感”。

  利用液氮制作冰激凌球,理论上可以更好锁住奶油,让食材成型。

  实际上,它对口感的影响并不大。

  液氮的加入,更多是会让冰激凌吃起来很“酷”:吞云吐雾给人一种刺激的感受。

  许多口味并不好的冰激凌,利用烟雾效果,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爆款。

  前段时间,有大V实名批评冒烟冰激凌,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它特别粘,嘴巴难受。

  更严重的是,吃冒烟冰激凌,嘴巴可能会冻伤。

  确实如此。

  常压下液氮的温度是零下196度,将其倒入冰激凌碗内,多数液氮会因为气温高而挥发,但有时会留下液氮残留。

  将它们吃入嘴中,或者不小心洒在身体上,两秒的接触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冻伤,让皮肤或者内脏细胞直接坏死。

  去年8月6日,柳州一名小姑娘在吃冒烟冰激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些冰沙状的物体倒在身上,一会儿就起了个水泡。

  医生说这部分细胞已经坏死,且疤痕无法消除。

  很少有商家会在包装上标明液氮可能产生的危害。

  所以,尽量别为了“吐雾”,去接触这种网红食品。

  实在想打卡发朋友圈,也得等到冰激凌中的烟雾散尽之后,再吃掉它们。

  自热火锅

  自热火锅,也叫“懒人火锅”、“方便火锅”、“速食火锅”。

  因为不用开火,免于去饭馆等候,价格也相对便宜,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原理很简单,火锅分两层,上层是底料和食材,荤素搭配;

  下层则是一些化学物质,遇水发生反应,升温发热,将上层的食材煮熟。

  但是,劣质的自热火锅,也存在不小隐患。

  一是部分食材安全措施不到位,经常有人抱怨各种肉菜的味道不纯正。

  吃出烟头、虫子、头发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更危险的是在加热上。时常有人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灾祸。

  去年年底,上海一位方先生,倒完水担心热度不够,又加了个盖子,直接导致自热火锅爆炸。

  溅出的汤汁,使得方先生右眼受伤,视力可能受到影响。

  自热火锅加热时内部压力很大,必须有出气孔让其泄压,如果堵上,便可能引起小型爆炸。

  央视也曾携手消防部门做过自热火锅的压力实验。

  第一次实验中,消防人员将加热包加入水后,堵住火锅盖子上的加热孔。

  大概半分钟后,自热火锅就开始膨胀,并发出白烟。

  又一次实验中,将加热包中的材料放入矿泉水瓶里。水瓶放在地上几秒后立刻膨胀,底部还喷出了高压气体。

  因此,如果要食用这种小火锅,请一定要选择口碑好、信誉高,并且有正规生产和售卖资格的厂家购买。

  同时,对于产品的外包装盒和加热包,也要检查仔细。

  包装外壳一定要选带有QS标志和PP5材质字样的。

  QS代表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而PP5塑料则耐高温,不会在煮制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切记不要堵住加热孔,避免危害发生。

  享受美味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网红灯泡糖

  网红食品,也许因为新奇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好奇心害死猫”也不是没发生过。

  前段时间,一名男子吞食“灯泡”的买家秀走红网络,并称“真的是拔不出来了”。

  只能去医院求助医生

  其实,男子吞食的“灯泡”并不是真的灯泡,而是按照1:1大小定制的“灯泡糖”。

  “灯泡糖”大多数直径约6厘米,长约10厘米,从远处看几乎能以假乱真。

  这种看上去似乎荒诞的糖果,却在去年圣诞节前后,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网红食品。

  有些人是为了恶搞亲戚朋友,有些人是为了“一睹真容”,还有一些人是为了亲自尝试是不是真的拿不出来。

  是真的拿不出来,所以还是不要模仿了 / 微博

  但“灯泡放在嘴里拿不出来”,不是空穴来风。

  正常人的口腔开度大约为3.5~4厘米,多数灯泡糖直径在6厘米左右,塞进去之后会填满整个口腔。

  这时,巨大的“灯泡糖”会影响颞颌关节的滑动,肌肉随之产生反应性收缩,使得颞下颌关节无法正常活动。

  而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口腔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肌肉作用下进行咀嚼、吞咽等活动。

  由于颞下颌关节受到牵制,“灯泡糖”在口腔的左右、上下都难以滑动,最后就拿不出来了。

  许多尝试“灯泡糖”的人,在塞进嘴里的那一刻会心怀侥幸,糖融化了就可以顺利取出来。

  但是医生表示,这种“灯泡糖”一旦卡住就会占满口腔,造成通气道的阻塞,有窒息的可能。

  另一方面,哪怕等到了糖果融化,长时间张口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不可逆性损伤。

  因此,与其侥幸期待“灯泡糖”会自己乖乖化掉,不如提前杜绝这种闹剧甚至是悲剧的发生。

  毕竟比起硕大危险的网红“灯泡糖”,还是乖乖选择超市一块钱一根的普通棒棒糖吧。

  脏脏包、脏脏茶、熔岩蛋糕、气球布丁

  火遍全网的“脏脏包”“脏脏茶”、“熔岩蛋糕”……

  其实很多尝过的人都给出了较低的评价。

  除了口感和卖相上华而不实,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些健康风险。

  去年,沈梦辰和吴昕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脏脏包”的照片。

  看着明星们脸上沾满巧克力粉末,不少网友开始关注这种食物。

  于是,“脏脏包”一跃成为当时微博热搜榜第四名,话题阅读量超过了3500万的“超级网红”。

  但人们必须承认,这些食品,其实体验感一般。

  无法避免的甜腻口感、四处溢出的巧克力酱、随风飘扬的巧克力粉末,让很多蜂拥而上的网友心有戚戚。

  除此之外,一个“脏脏包”的热量约为450大卡,差不多是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取热量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摄入两碗白米饭。

  许多类似“脏脏包”的甜品为了增加口感,往往在面团里添加了更多奶油、酥油,内芯选择含糖量更高的巧克力。

  如此一来,厚重的丹麦面包加上溢出的巧克力酱,再撒上一大把巧克力粉,热量足以让一周的健身努力白费。

  而不论是糖分还是油脂,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近两年,网红食品、网红店如同潮水一样层出不穷:

  要打卡、要拍照、要精致、要仪式感、要美好生活……

  身处在大环境中,不愿“众人皆有我独无”,这种心理很正常。

  可事实上,所谓“精致美好”,也许只是表象,因为没有人会把生活中的琐碎铺陈出来。

  你所看到的,或许也只是营销包装后的“假象”。

  盲目地追捧“伪精致”的网红店、网红景点、网红食品,反而可能错过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想要过的生活。

  谁也免不了庸俗,但有些东西,希望你不要太过迷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