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唐朝最成功的诗人,晚年回乡,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妇孺皆知

2019-05-02    作者:你们的凯紫    来源:网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凯紫的诗词之美每晚推送】

  要说唐朝最成功的诗人,不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仙诗圣,也不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而是那位36岁中状元,86岁得善终的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著名诗人。

  我们现在都说李白、杜甫、王维都属于盛唐诗人,其实都不太准确,因为他们都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贺知章不一样,他赶上最繁华的开元盛世,又死于安史之乱爆发前。

  所以他不像杜甫那样倒霉,没享受几年盛世荣华,反倒受尽战乱之苦;也不像王维陷入敌营,名节不保;更不像李白站错队,差点被杀。

  这点来说,贺知章是真的好命。

  公元695年,36岁的贺知章高中状元,他应该是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

  我们现在看,也许觉得他有点大器晚成。

  但是比起少年中举,却仕途坎坷的王维、苏轼,贺知章已经幸运很多。

  他不是一开始就平步青云,却也是稳扎稳打,一步步混到了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身兼两职。

  都说伴君如伴虎,别看有些官员生前风光,很多死后都不得安宁。

  就像魏征,生前李世民以他为镜,死后墓碑都被砸了。

  贺知章87岁告老还乡,一心向道,唐玄宗还为他修了道观,“秋千观”。

  在他启程返乡那日,亲率百官太子为他践行。而他死后,继位的唐肃宗还追封他为“礼部尚书”。

  官运亨通,善始善终,历代官员真找不出几个像他这样的。

  同时贺知章的人缘也非常好,他和张旭、张若虚等人并称“吴中四士”;和孟浩然、王维等人组成了“仙宗十友”;还被杜甫归为“饮中八仙”之一……

  命好、官场混得开、相交满天下,唐朝最成功的诗人舍他其谁?

  当然作为知名诗人,若没有一两首传世之作,也是说不过去的。

  贺知章最出名的诗除了《咏柳》,当属《回乡偶书》,全诗如下: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其实,《回乡偶书》有两首,可惜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第一次知道《回乡偶书》还有其二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因为当初学习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说过有两首。

  当时是看一个诗词节目,主持人问选手《回乡偶书》中带“月”的诗句是哪句?

  电视机前的我和选手一样蒙了,我将那首诗从头到尾念了好几遍,也没发现“月”。

  那时我还想难道从小背的那首竟是假诗不成?直到主持人公布答案,才知道原来《回乡偶书》还有第二首,学无止境当是如此。

  这两首诗贺知章回到家乡后,见到人事、景物有感而发写就的,尤其是第二首,当算他的绝笔之作了。

  第一首大家都学过,就不过多解读了,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二首吧。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我离开老家已经很久了,回来之后,总觉得家乡的人事变迁太大了。

  贺知章36岁高中状元,而他离开家乡的时间还应该再往前推,87岁返乡,如此一算,这中间的时间应该有50多年,半个世纪,沧海桑田。

  唐朝的平均寿命不足30,所以杜甫才会感慨“访旧半为鬼”,而贺知章在50多年后还能落叶归根,也算幸运了。

  只是家乡的变化让他郁结于心,“岁月多”、“近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强化了他的这种感伤。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那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的吹拂下,荡起一圈圈的波纹,这样的风景和我50多年前离开的时候一样。

  三四句,诗人的将目光转向了门前的镜湖,碧水荡漾,一如既往。

  然而当独立镜湖边时,他又想起人事的变化,他的心情再不像之前“笑问客从何处来”那样心酸中带着丝丝欢愉。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离开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太久,再回首,就会发现我们与先前的地方、当年的小伙伴格格不入。

  贺知章此时就是如此,人事消磨和镜湖不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心痛无奈。

  据说,贺知章写完这首诗没多久就去世了。也许是大限已到,也许是因为人事消磨的感伤加速了他的死亡。

  可能是长大后,变得多愁善感,小时挺喜欢《回乡偶书》其一,觉得充满童趣,如今的我更钟爱“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青山依旧,绿波东流,可是不知人面何处。也许这样的意境更能体现物是人非的悲伤吧。

  不知你更喜欢哪首呢?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给凯哥投稿

  凯哥私人微信号:ka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7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