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2019-04-02    作者:hzq114    来源:网络

  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2018-07-03 hzq114

  2015年8月23日,知乎上那场“南京和杭州,我应该选择哪个?”的论战,围观过的读者,应该都有印象。

  历史典故、当代新知,两位大神插科打诨、信手拈来,南京、杭州看似势均力敌,但在局长看来,当时的南京,还是稍逊一筹。

  现在再看杭州,风头正健。2年前的G20峰会,4年后的亚运会,正推动着杭州向前一步。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公司,赋予杭州更大的想象空间。

  反观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现在,并不是南京最落寞的时候。

  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的经济,被同省的苏州、无锡,狠压了一头,是为“千年老三”。

  其实,南京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四”。

  1989年,南京的GDP,排在了省内第四。位列其前的,除了苏州、无锡,还有扬州。直到1995年,扬州(605亿元)的GDP,仍然高于南京(576亿元)。

  (1989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要不是1996年,扬州被一分为二,“老四”的帽子,不知道南京还要戴多久。

  京者,国都也。

  在今天,中国叫京的城市有且只有两个——北京和南京。

  南京的发展,是让人失望的。

  纵向看,以新中国成立为节点,南京的GDP排名一路下滑。

  1949年,南京GDP高居全国第三,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1949年中国十大城市GDP排名)

  改革开放后,南京的排名便一路下滑,1980年前后,尚且位居前十;1989年,跌到了第15名;2008年,甚至一度滑到了第18名。

  横向看,与其他大城市相比,南京的区域影响力,稍显不足。

  这里,我们以电话区号三位数的城市作为比较对象。中国电话区号确定于1970年代,代表着中国对传统大区中心城市的划定。

  现在看来,这种划分,仍不落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四大直辖市。

  (电话区号三位数城市)

  华南的广州,东北的沈阳,华中的武汉,西南的成都,西北的西安,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科教文卫,还是交通枢纽,都是当之无愧的区域中心。

  南京,真的是华东中心吗?

  杭州表示不服,苏州笑而不语,合肥蠢蠢欲动。

  省内抬不起头,省外强邻环伺。

  这是南京的尴尬。

  如果说,经济体量之少,让南京心痛,那么,科教资源之多,则让南京心慌。

  83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81位在宁工作两院院士……南京,妥妥的中国科教三城。

  科教人才资源如此丰富,南京利用的,却有点暴殄天物。

  局长注意到,2018年春节后第一天,南京市召开的某次大会上,南京市委书记直言南京的差距和不足,“与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南京的科教、区位、文化等优势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

  这并非场面话。

  先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6年的数据是,南京1699家,苏州4133家,深圳10000余家。

  再看PCT专利申请量。2016年的数据是,南京300多件,苏州1088件,深圳20000件。

  2017年9月,一篇《醒醒吧,南京!你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里的一个数据引来热议:“南京大学的应届毕业生,95%都不会留在南京。”

  影响实在太大,导致教育部门不得不出来辟谣。

  (江苏教育厅辟谣)

  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南京是在宁高校毕业生的首选。2017年,包括南大、东大在内的8所在宁高校留在南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33.27%。

  (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值得玩味的是,这样的文章能够流传,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家的一个观感:南京,留不住人才。

  事实上,与每年能吸纳湖北省60%的高校毕业生的武汉相比,南京的33%,还差很远。

  守着雄厚的科教家底,资源怎么利用,人才怎么留住?

  这是南京的焦虑。

  好在,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

  2013年,南京GDP一举赶超无锡,摘掉了“千年老三”的帽子。2018年一季度,增速及增量更是超过了苏州,高居全省第一,扬眉吐气。

  这是一个趋势,意味着南京的GDP,在一步步逼近省内老大苏州。

  (2018年一季度江苏省各城市GDP)

  在利用科教资源上,南京也有大动作。

  先是对标深圳,喊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口号,后又在“抢人大战”中,一改温温吞吞的风格,果断出手,出台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留宁工作。

  当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需要后续观察。

  局长感兴趣的是,南京的产业布局,其中,尤以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为重。

  先看集成电路。本是产业空白的南京,靠着台积电,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挤进了芯片重镇之列。

  (台积电南京工厂)

  仅台积电、清华紫光两家,就投资了300多亿美元。短短两年多时间,南京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

  再看人工智能。先是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周志华领衔,后是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在南京组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姚期智在南京组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都是当前的热门产业,一旦规模化,对南京的拉动作用,不可限量。

  对南京而言,另一个利好是,苏省态度的转变。

  2016年,大搞平均主义的苏省,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破天荒提出,要求南京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

  (江苏省提出南京首位度)

  首位,第一也。

  这个态度,已经影响了苏省的交通建设。苏省的综合交通网,正由过去的“井”字方格网,向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结构转变。

  (江苏省交通网规划思路)

  难怪其他城市惊呼,南京要开启“吸血”模式。

  内有科教打底,外有苏省助力,南京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局长之所以做这样的判断,还在于南京的“朋友圈”。

  除了北京、上海,很少有城市,像南京这样,拥有如此强大的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只有湖州、嘉兴、绍兴三个城市而已,南京却集结了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7个小弟。

  武汉都市圈,号称拉来了黄石市、咸宁市、黄冈市、孝感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8个小弟。但从人口和经济总量上,还是差了南京都市圈一截。

  (武汉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对比)

  南京“朋友圈”最牛的地方是,太铁了。

  早在1986年,南京就主导召开了“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筹划都市圈。

  2000年7月,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以省会南京为中心的经济联合体——“南京都市圈”。

  2003年1月15日,苏省批准《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南京都市圈获得苏省认可。

  8个城市,除了在经济、交通上密切互动,甚至在博物馆这样的文化上,也“拉帮结派”。

  (南京都市圈成立博物馆联盟)

  正如局长在《苏州醒醒吧!陨落的GDP巨人,正在变得平庸》一文中写到:

  虽然中国喊着要控制大城市,但是,无论是美国的纽约都会区、英国的都市圈,还是日本的东京都市圈,都表明一个事实: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切资源只会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然后由中心城市向周边“二次分配”。

  南京都市圈中,南京是绝对的中心(这种感觉,可能比做苏省省会还好),将吸附、集聚周边城市的资源,汲取营养壮大自己,反过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这种互动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

  你看,在2016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都市圈被人为压缩,只留下了镇江、扬州二市,马鞍山、芜湖“分给”了合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6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