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千年冤案:苦读书活成穷光蛋,不读书混成大老板。

2019-04-23    作者:刘娜    来源:网络

  花  开  有  声 · 文  艺  理  性

  谈谈孔乙己和曹德旺的差距。

  ——01——

  2014年冬天,我遇见一位读书人。

  他衣着破烂,头发花白,左手残疾有些伸不直,因皮肤松弛愈显狭小的眼睛,躲在眼镜片后闪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倔强。

  老城区他那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桌上、床上、地上全都堆满了书。以至于我站在书堆里和他交流时,不得不踩着一本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杂志。

  除了一台早已破损的老电视机,一个堆满书的破床,一个小得可怜的洗衣机,他家里再也翻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他张口闭口都是名人和典故,谈起孔子、老子和墨子,就像谈自己的老朋友那般亲切熟悉。

  因时代和境遇,他没有上过大学。但35岁时,他在电大修完了法律大专;45岁时,他获得会计师资格证。我遇见他时,他已64岁,还在攻读心理学,准备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他正儿八经的职业,是居委会的一名会计。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他的书生意气和不拘小节,妻子很快就离开了他。

  他一生无子无女,所用的薪水都用来买书。除了买书,他在其他地方都异常抠搜:

  他舍不得用干净的自来水冲厕所,总用淘菜水和洗衣水;他不愿买早上新鲜的蔬菜,只买晚上打折的剩菜;他的所有衣服加起来不超过十套,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过身外之物……”

  当时,他告诉我,他正酝酿一个伟大计划: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捐出去,成立一个以墨子命名的基金,帮助那些爱读书的穷人。

  我问他:你存了多少钱?他嘿嘿一笑:一百来万吧。

  原来,他有个定居国外的大姐,那是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积蓄,除了他省下来的积蓄,大部分来自大姐的救济。

  他对书本的热爱和痴迷,对自己的吝啬和抠搜,对公益的大方和慷慨,都让我疑惑又动容。

  我当时甚至想,这就是真正的读书人吧:身无长物,心有城池;偏隅陋室,精神敌国。

  但小半年后,我又遇见他:比以前更消瘦更落魄更苍老了,破烂的衣服散发着馊臭味,趔趄的脚步看起来一不留神就要摔倒。

  一问才知,两年前,他为了高息,把攒下的那些积蓄全部放到了投资公司。如今,投资公司跑路了,他的钱打了水漂,他的公益计划落了空,他一辈子省吃俭用抠搜下来的钱,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他摇晃着衰老患病的身躯,就像摇晃着无法摆脱的桎梏一样,继续如数家珍地引用着孔子、老子和韩非子的名言,谴责人心不古,抱怨道德沦丧,质问诚信何在。

  那一刻,我忽然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进而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聪明人爱读书,但爱读书的人未必都聪明。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如果书始终是书,你始终是你,那黄金屋不过是书上的画,千钟粟不过是书中的图,颜如玉不过是书里的人。

  ——02——

  我父亲和上面这位读书人算是同龄人,都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父亲一辈子都困守在村庄和田野,很少读过什么书。但他把自己与土地和庄稼、农活和四时的对话,运用到生活中,常来教育我们,指导自己。

  我高考失利,险些抑郁时,他对我说:“咱家世代为农,到你这里,出了个大学生,已很不容易。穷人家的孩子,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代比一代强,就是最大的福气。”

  我开始写作后,总会焦虑,他对我说:“我不懂写作,我想写作就是往外掏东西,你肚里能有多少东西,经得起不停地掏?再肥的土地,也经不起年年耕种。你要不时修整,要经常往回填,这样才不至于被掏空。”

  我工作后,我哥做生意后,我妹从事家政服务后,我爸都对我们说过这些话:“哪块庄稼也不是一天就熟的。做事情,要慢慢来,莫着急。做好了每天,就做好了每年。哪怕有时年成好,有时年成坏,但只要你在干,总体收成都不赖。”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从我记事起,他不贪小便宜,拒绝一切天上掉馅饼的诱惑,所以至今能一眼看穿老年陷阱;他不与恶人辨是非,也不和人渣论短长,所以即便村里地头蛇也敬他一分;他认为麦子、玉米和大豆,各有所长,各有所用,所以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嫌贫富……

  我18岁的小侄女,在高三开学的家长会上,曾向全班师生这样介绍我父亲:

  “我的爷爷没文化,他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但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没读过什么书,但他自己就是一本书。”

  当家人给我描述这个场景时,我想起了9岁才上学、14岁就辍学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

  这位从采购员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的中国首善,谈起读书时这样说:

  人生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书”。

  有字的书记载着古今中外的故事案例,你可以借鉴,但千万不要照搬。

  无字的书就是阅历、能力和见识,我们每天看的电视,跟人相处,两个人的辩论……每件事都是一本书,要懂得从中汲取精华,将其中的学问和过去结合,这才叫智慧。

  有字的书,易读;无字的书,难学。

  在《心若菩提》这本自传里,曹德旺坦言,早年家贫,他上学少,读书也少,但自1976年承包乡镇小厂起,他就发现没有知识是走不远的。

  那时,已成家生子的他,开始自学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并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及时运用到事业的拓疆扩土中,进行验证修改,然后再根据实践中难题,投入下一轮的读书学习,哪怕他后来荣誉等身,享誉全球,这个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来回切换的学习,一直在实践

  他这话,让人明白:

  读书,并非为考取文凭证书而读,为“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而读,为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而读。

  而是为解决困惑而读,为修正实践问题而读,为让千百年来早已存在的道理,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言行而读,为找到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路而读。

  如是,我们即便成不了瞩目的曹德旺,也能活成了自己的小确幸。

  ——03——

  阅读碎片化的年代,堪称奢侈的“读书”,常被人提溜出来。

  有人把读书与否,当作高贵或庸俗的区分,安静或浮躁的佐证,良人或庸人的标尺。

  更有人提出读书无用论,认为苦读书的人大都活成了穷光蛋,不读书的人反而混成了大老板。

  其实,前者是所谓读书人的傲慢和偏见,后者是读书千百年来背负的冤案。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能够埋下头看书,能够迈开步赶路,更能够把那些众人张口就说的道理,变成自己日复一日的言行。

  他允许自己热爱读书,也接纳别人不爱读书。

  他知道,世上有“有字的书”,也有很多“无字的书”。亦如看见,世上有自己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同于自己的人。

  他读过很多书本,明白很多道理,做过很多尝试,也在“读书—认知—实践—更多地读书—更正的认知—更酷的实践”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是的,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不是拿读书装点自己,也不会用读书贬低别人。

  他最大的骄傲,是读过万卷书行万里路后,写就的最好的一本书,叫《我的人生》。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猜 你 想 看

  上一篇:

  “自私,封建,挑事,撒谎……婆婆的毛病,让我发疯。”

  介篇:

  我见过100场婚外情,发现同一个宿命。

  闲时花开():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3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