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90后的你,买房了吗?

2019-04-23    作者:怀左    来源:网络

  星标并回复福利

  送你一套年轻人专属资源包

  “你过得如何?”

  23

  2019.4

  y: 怀左

  文/怀左

  昨天我在微信里收到了一个小故事,和爱情有关,但风花雪月的成分少了一些。

  讲故事的读者是一位刚离开大学一年的女孩,她说了说自己的感情,然后便讲起了她和男朋友昨天的经历。故事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她昨天与男朋友聊到了买房的事情,后来说着说着便吵了起来。

  关键词有那么几个:年轻人、高房价、条件一般、压力大。(原谅我最近几个月都在写论文

  我甚至都能想象到他们吵架时大概说的话,能想象到专属于男生的窘迫,想象到他们各自觉得不被理解,想象到吵完之后的唉声叹息。

  想来他们都想变得更好,但有些事确实不在一时半刻。

  我都理解,因为我也是90后,有过和他们一样的烦恼,慢慢走出来,花了很多时间。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之下,很多人想一毕业就买房,一工作便升职加薪,但现实情况往往和我们心中所想背道而驰。大城市几万一平米的房价,让多少人愁肠满腹。

  刚好早上有同学给我发信息,说他在毕业季最后还是选择了家乡的工作,月薪6000,虽然不高但是当地房价也低,压力小一些。

  我对他表示了祝福,同时也想到了一些话题。

  一、90后的我们,

  到底赚多少钱才够?

  今天,00后开始步入大学,90后的排头一代都已经快30了。这让我想起了曾经90后被评价为“非主流”、“垮掉的一代”、“吃不了苦的一代”……事实证明,时代的飞快变化加大了每代人之间的理解难度,当大旗接过来的时候,每一代都能扛得住。

  前些天网络上针对996工作制发起了激烈的讨论,不管立场如何,单看这一工作制之下的人们,确实每天都很辛苦。而经历这一工作制的主要成员,正是曾经被认为“吃不了苦”的90后。

  像一场梦,所有的评价,一晃而过。

  出生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上知中年危机下晓穷人思维,都说这个社会的压力大,有可能我们在每天刷信息时把所有人的压力都背负在自己身上了。

  于是我们把好东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标配,把本该经过时间与奋斗的积淀所得认为应该在一开始便准备齐全,对名利的向往浮躁了我们的内心,真正坐下来愿意培养工匠精神的人少之又少。

  就买房问题,我之前也和我舅舅聊过。他出身农村,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现在有车有房,视野在我们县城中还算比较开阔的。

  对话如下:

  “舅,我家条件你也知道,所以我压力很大,毕业的时候买不起房。”

  “有多少人毕业后能靠自己立马买一套房?

  ……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看多了一夜暴富的例子,我也幻想自己一开始便能解决掉所有生存问题,而自动省略了时间与付出。在当下这个娱乐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吸引流量的手段之一便是放大焦虑,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又是巨大的,能不被其影响的人,寥寥无几。

  回到问题“90后到底现在应该赚多少钱才够?”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定量的,就从我身边的数据来看(三个微信一万五千人),以月薪过万为标准,虽然媒体的宣传让我们以为好像人人都月薪过万了,但放在全国,实际生活中月薪过万的人,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

  我了解的90后,有月薪三四千的,也有六七千的,有过万的,也有过五万的(极少数)。但再看生活质量,好像又和他们的薪资不完全挂钩,因为所处的城市水平不一样,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所以赚钱的多少,并不能代表生活水平的高低。

  我们都在努力生活,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我自己最后选择了在二线城市买房定居,原因无他,能力范围内罢了。

  二、恋爱和婚姻不一样

  昨天的留言中,那位读者提到了她男朋友面对买房的窘迫,这种窘迫我之前也有过,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词,换成“男孩的软弱”。

  之所以用“男孩”,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他,还无法完全独当一面;用“软弱”,是因为他想表现得足够强大,但现实确实不允许。这个“软弱”是内在的,他知道,但他不好意思说出来,有时候说点硬话,也是为了给自己壮壮胆。

  所以恋爱和婚姻不同,谈恋爱时两个人怎么样都行,但谈到结婚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

  从本质上来讲,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浪漫因素多一些;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社会因素更多点。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和二胖去了她家,住了几天,其乐融融。后来回家我和父母聊起之后的婚事时,我爸妈开始坐着讨论:如何定亲、风俗如何、什么时候好、结婚的日子、礼金排场……

  坐在一边听的我,当时头都大了。以至于二胖后来给我打电话时,我说了半天也说不清个所以然。恋爱时我们自己可以掌控所有细节,但聊到结婚,就需要涉及家人了。

  这些年我见了很多情侣因为现实和家庭原因而分手,以前年轻时可以评价他们为“不够爱”,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其中有太多身不由己。

  当浪漫主义变成现实主义,当偶像剧变成家庭伦理剧时,感情能不能继续走下去,靠的就不单单是喜欢与不喜欢了。还得多一些魄力、责任、勇气、担当、能力……

  就我自己来讲,客观地说,我自己之前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常焦虑,也会偶尔迷茫,这都是现实情况。所以我这两年除了一边埋头努力,另一边也在积极尝试,找不同的出路,以期更好地解决当下的焦虑与未来的出路问题。

  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居安思危”、“尽早布局”

  到今天,之前所担心的事情正在慢慢实现,所焦虑的问题也慢慢克服了,所以我可以更多地思考未来的发展,然后拿出更多时间来专心提升自己。

  不容易,经历过才知道。

  三、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对我们的影响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谈到“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说每一种媒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然后再逐渐影响到我们内在的认识

  所以报纸时代,我们习惯于读有逻辑、完整性、重思考的文字;而当下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喜欢读图看视屏、喜欢猎奇找刺激,重娱乐而轻思考。

  这是媒介给我们的影响,那么再放大一下,整个时代呈现快节奏、碎片化的今天,这样的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肯定也是由外到内的。

  上学时,我们努力把每天安排得满满的,反正到底做什么好我们也不清楚,只要忙起来就是最好的;

  工作时,我们每天挤公交挤地铁,周末赶紧抽空参加个活动,或者挤时间学习点新东西。

  我们开始图快图新,一味追求高效率,为了数据不惜欺上瞒下,炫耀虚假的荣誉。

  做任何事都开始以打卡为目的,去旅行的第一件事不是欣赏美景,而是赶紧找位置拍照,然后立刻埋头修图发朋友圈。去健身房也不是为了练出更好的身材,随便瞎玩两下器材,便开始自拍,然后打卡:撸铁的晚上,棒棒哒。

  多少充实的背后,是我们的虚假繁荣;多少棒棒哒的背后,是在刷手机与走马观花中度过的。

  再跳出这些现象时,其实更真实的地方在于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被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严重影响了,我们开始把表象当成结果,开始把速度当成衡量一切的标准,把信息当成知识,把无知当成智慧。

  更深一层,其实不知道没见过并不可怕,因为这都可以弥补;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辨别能力,失去了更深的思考力,把从众当成特立独行,把表象看成事物的本质。

  于是焦虑就成了常态,因为心已乱,所以风吹草动,自然草木皆兵。

  我觉得这比暂时的迷茫更危险。

  这是同为90后的我,今天的一点小小思考。

  -精彩回顾-

  朋友,再见!

  我总希望你能义无反顾地支持我。

  回到家乡的第307天,聊聊我的规划

  -作者介绍-

  怀左,文艺学硕士,简书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讲师,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新书《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热销中。个人

  读书 | 行动 | 成长

     喜欢的话,记得帮我们点下“在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1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