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天使弗莱 2019-03-16 作者:段雨 来源:段雨投稿 监狱天使弗莱 信仰与爱情,无论哪一种,都堪称世间伟大的力量,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何况伊丽莎白·弗莱同时深陷于两者之中。 1780年,弗莱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足的基督教贵格会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接触到了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改良思想。她常常跟着母亲到穷人中扶困济贫,传道布业。 12岁,母亲意外离世,失去精神依靠的弗莱一度感到迷茫,当她听到来英国布道的美国教友会牧师威廉·萨弗里的演讲时,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指路明灯,“他的话如同倾盆大雨浇在了干涸的土地上,使我醍醐灌顶。” 从崇拜到爱慕,弗莱决心像萨弗里那样,将扶弱济贫、为人类传送福音作为终生志向,并逐渐成为地方贵格会的重要组织者。人们形容她为“盲者的灯光,聋者的口舌,跛者的双脚”。 1813年,弗莱到伦敦的新门监狱探访犯人,悲惨的景象令她不忍直视:女犯几乎赤身裸体,且肮脏不堪;暴力打斗随时上演;一名女犯将刚刚死去的孩子的衣服脱下来,穿在另一名尚有气息的孩童身上。考察之后,弗莱寝食难安,她成立了“妇女协会”,为女犯提供帮助,还亲自定期为女犯朗读“圣经”,希望藉此感化犯人。 渐渐地,弗莱有了在监狱中开设学校的想法,然而这被监狱长认为是“异想天开”,并预言她将“一无所获”。 在人们的冷眼中,弗莱建立了英国监狱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办学过程中,她发现女犯对缝纫和编织有极大兴趣,于是萌生了开办监狱工厂,让犯人自力更生的想法。但阻力重重,监狱管理者认为犯人素质低劣、积习难改,原材料会被偷盗,剪刀、针线将成为斗殴的凶器。弗莱没有妥协,她决心要改变女犯现状。 在工厂中,女犯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她们改变了恶习,用劳动换取报酬,以便将来顺利回归社会。两周后,弗莱邀请监狱长和当地治安法官前来参观,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与之前的肮脏、懒散、野蛮相比,女犯个个都表现得温和、谦卑、有序。 救助活动收到良好成效,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关注监狱改革,人们慕名而来,争相参与弗莱的阅读活动。1818年,弗莱就监狱问题发表演说,成为英国第一位在议会下院公开发言的女性。 弗莱还考察了多所监狱,出版了《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地区监狱访问录》等著作,足迹所到之处,监狱管理大有改善。 针对死刑罪名過多、流放犯人常常因疾病死于路上,弗莱多次发表演讲,提出“宽减刑罚,减少死刑,用感化的方式来促使犯人改过自新”。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英国政府删除了最不人道的刑罚,把死刑由原来的一百多种减少为三种,流放制度也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画上了句号。 1841年夏天,弗莱见到一名因当时盛行的“禁闭制度”而患上精神病的女犯,其惨状令人震惊,“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为这种制度的彻底转变加倍努力”。 弗莱的呼吁受到政府的极大关注,重新起草的监狱制度中,重点提到要保证禁闭关押的犯罪人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关怀,她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弗莱“孤身一人闯入完全陌生的领域去拯救罪恶的灵魂”,使人们眼中的赎罪与受难之地变成救赎与教化之地。她心灵的美善、奋发向上的意志、惠及人类的理念辉煌千古。 伊丽莎白·弗莱(1780年-1845年),社会改革家,英国监狱改革先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弗莱监狱天使阅读:122 评论:0 上一条 别把自己放在被宠的位置上 下一条 我将成为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