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我讨厌自己的不好,甚至讨厌觉得我好的人

2019-03-11    作者:吴辉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我讨厌自己的不好,甚至讨厌觉得我好的人

  作者有话说:

  上周写了一篇《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包括自己,都会阻碍你成为你自己》,我借用了曾老师的名言,掉着书袋阐述了“积极关注”的心理学相关理论。这周看到“讨厌自己”的议题,我想走走心,从一段经历开始。

01讨厌自己是会扩大的

  几年前,一个久不联系的前同事在晚上十一点多发信息问我:“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我觉得有点突然,对方还记得我,也有点高兴,于是就回了信息:“你挺好的呀”。

  马上他就回我了,说:“你怎么跟他们一样都敷衍我”。

  似乎被指责了一下的我收回了本就不多的高兴,回复:“嗯,你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真挺好的”。

  瞬间对方就回信息了:“哎,麻烦你认真说一下我”。

  我有点生气了,回复说:“你咋了?怎么像是没事找抽一样啊,说你好你不信,是不是说你不好,你就信了?”

  再后来,就断了,关系也断了。我想我可能真的满足了她希望被人否定的需要了,想起来我还有点点小内疚。

  这是一种扩大化的自卑,讨厌自己的不好,甚至讨厌觉得自己好的人。“我不喜欢我,你喜欢我?那你连我都不如!”(曾氏名言)。

  一个觉得“揍自己”还不够的人,还会扩大到勾引别人来揍他。

02
了解自己是有
风险的

  心理咨询师是需要不断反思的,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自己反思还不够,还需要接受更有经验咨询师的个人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很高兴的事情,恰恰相反,未知的自我往往都是被压抑、扭曲、异化了的自我,之所以被隔绝在意识范围之外,就因为他们带有“危险性”,除了会让自己感到厌恶,还会有悲伤、绝望、愤怒、恐惧等。

  讨厌的本质是不认可、不喜欢,想要离开刺激源。讨厌自己,就是不认可、不喜欢自己,想要离自己远一点。讨厌与愤怒的一个区别是,愤怒的时候会想要改变刺激源,而讨厌的时候是回避,没有动力去改变。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提问者:对自我评价过低、体验到厌恶、回避或无力调节自我,对自己的回避和无助也会导致再次负面评价,如此恶性循环。

03
真实自我是
可信赖的

  我常常给学生们出一个小作业,让他们补充“我是一个xxx的人”20遍。

  同学们的反馈多是:“好难写”“写自己不好的方面时会有点难过”“静下心来写的时候对自己有点陌生的感觉”“我发现我还挺好的”等等。当要求他们与旁边的人交换,让旁边的人写20个“我是一个xxx的人”时,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积极部分,远多于自己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有一些评价我们难以接受:“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我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我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我是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我是一个会讨好别人的人”......

  有一些体验我们极力否定:“我不应该生气”“我不能悲伤”“我怎么可以有那样邪恶的想法和念头”“我不能感性”“我的脆弱让我羞耻”......

  以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系统并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含父母)的赞许,获得积极关注。

  罗杰斯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是实现倾向,有机体本身自有“智慧”评价自我,而不是因为积极关注的需要过于强大超过了实现倾向的发展,从而导致自我不再信任机体的“智慧”。

  例如摔伤了的孩子想要寻求妈妈的安慰,但是妈妈告诉他男孩子要坚强,这点伤不算什么,不能哭,孩子就可能出现混乱,既想要妈妈的拥抱安慰,又真的觉得疼想要哭。继而压制疼痛和哭,放弃机体的评价和体验,不再信任机体智慧。

04自我
成长是有
过程的

  笔者作为一个心理学科班出生的咨询师,花了大学四年时间才接受自己智商不高的事实。

  不认可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是无法自我积极关注的,想要解决讨厌自己的问题,就需要发展出自我积极关注。要发展自我积极关注,还得先找一个重要他人来给予个体积极关注。虽然我们回不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与父母和解、恋爱、做咨询的方式来再次获得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从而发展自我积极关注。

  罗杰斯说:“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时,我就发生着变化”。

  但从“不接受现实的自己”到“接受现实的自己”有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在咨询室里被积极关注的情况下,一开始我们僵硬疏远地对待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慢慢的我们更多的谈论自己,到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到自由表达此时此刻的感受,直到接受当下所有的体验,从而将咨询室内发生的变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积极还是消极;信任自己的机体智慧,哪怕是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吴辉✚●○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实习期)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和人本存在取向心理咨询。擅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情感困扰等。

  寄语:冲突自我束缚的牢笼,实现自我灵活的自由,我愿与你同在。

  推 荐 阅 读

  投稿

  猛 戳

  预约咨询,请扫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