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C18:趋势切换往往违反直觉!

2019-03-06    作者:觉悟者    来源:守夜人总司令

C18:趋势切换往往违反直觉!

  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往复如日月,不竭似江河

  我们在《C16:科创榜到底要干什么?》中用严密的逻辑阐述了政府这个生命体在它的生存结构中的求存策略是如何作用于现实的,以及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它的生存策略传导到现实之时的路径选择。真正的机会是趋势性的机会,真正的灾难是周期性的灾难!

  趋势性的预判经常违背人的直觉,因为普通人看到的都是池塘里已经相互叠加的波纹,看不见是谁仍的石头,以及石头的大小、重量和仍的位置。更搞不清楚为什么会仍石头!

  结构学框架《F3:结构力量》详细的阐述了人的认知为什么会形成自我遮蔽。正是这种自我遮蔽性让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逐步的趋于简化并偏离事实。成年人关注利弊,小孩关注对错。成年人并非不关心是非,只是成年人的是非会隐藏在深处,无法浮于表面。因为成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会呈现出多维度的相互矛盾,无法做到泾渭分明!大众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事物,所以宣传会呈现出一种简化的美好,芸芸众生只需遵循和跟风就行了。

  乌合之众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种盲目的状态。要脱离乌合之众,需要变成理性、自律并能理解复杂事物的人。理性和自律都是逆人性的特质,这些逆人性的特质是一种有序的存在,需要能量去构建和维系——人只有不断的构建更精密的内外秩序才能从乌合之众之中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强大!当人不再被内部的缺失所驱使,不再被外部的漩涡所裹挟,就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判断力和预见性,甚至会被大众惊为天人。其实,只不过是回归了正常而已。

  无形的约束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其生存结构之中的共同生存策略:它会潜移默化的对人的思维、心态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作用于个体,也作用于整体。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且无法被其载体所察觉——这种浑然不觉,源于文化的自我遮蔽性,至于自我遮蔽性是如何形成的,需要读懂结构学框架《F3:结构力量》。一旦具备了结构学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发现个体或整体的行为会被某种隐形的约束所控制。从而,可以预判其行为轨迹。

  生活中的很多人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裹挟着,其生活状态和选择偏好会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轨迹。在更大的范围内,由个体构建的群体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并沿某种固定的轨迹向前演化。生命体的结构特征会在个体和由个体构建而成的整体上呈现出某种一致性。

  以前写过两篇文章分别详细阐述了一种文化特征是如何制约个体的行为,又是如何影响整体的行为的《A10:吵架一定要赢!》阐述了生活中个体在处理冲突时的本能行为是由什么驱动的,以及驱动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另一篇《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则阐述一个族群的文化对其精英群体的思考、决策和取舍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力。一种文化的生存策略会在精英的理性抉择和大众的本能行为中表现的淋漓尽至!

  大到一个国家的外交,面对变幻莫测的周边局势会有各种应对之策。但是,这些灵活的应对之策在制定的时候,政策制定者的思维会受至于其文化中充当取舍标准的生存哲学所制约。中华文明的核心是秩序,其生存哲学决定了决策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根据长期利益去决定当下的策略:不是所有的具体问题都能被解决,不可过于执着于会破坏整体秩序的具体问题。在决策中相信时间的力量,注重传承和接力,能够忍受短期的损失去追求长期的利益,最终形成相互配合的磅礴之势。

  这样的生存哲学演化出具体的策略:外交的重点表现为——自身处于强盛周期之时,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并维持秩序秩序,一切征伐都只是为了维持秩序。自身处于衰弱周期之时,着眼于利用外部矛盾来维持住秩序,为自身的再次强盛赢得时间。

  基于这样的策略和当下所处的周期,所以可以推导出当下一切具体策略的出发点:在中国还未真正强大之前,中国决策层的首要战略目标是避免在自己周围形成合围之势!

  一个族群的行为和心理,决策和取舍,从其文化的生存哲学开始延续着一脉相承的轨迹。凡是被此文化深度浸染的载体,在面对族群生死存亡之时,会在生存策略上快速形成共识。《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中详细的阐述了这它是如何具体作用于现实抉择,以及决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小到个体的日常冲突的本能处理方式,也深受其文化特征的制约。你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轻易观察到:无论是个体或者群体的维权行为,还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冲突,当事人都会习惯性的把事情闹大。而政府的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不得不介入其中,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公正的判别冲突双方的是非曲直,而是首先要把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或者把它转移到不需要自己负责的地方去,这事也就算解决了。

  不管法律的体系和条文写的多么完美,但处理问题的方式依然遵循千百年来的习惯——这不是一句法律意识淡泊就能解释得了的!参与各方都会心照不宣的理解对方的行为。这种共同的心态、思维和行为的背后,存在一种隐形的东西在牵引着大家的一举一动。然而,大家似乎都浑然不觉,完全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生存策略。为什么遇到冲突的时候不是诉诸法律而会本能的去把事情闹大,通过破坏秩序的方式迫使公共资源的关注和介入?为什么公共机关的工作人员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漠然的对待所有未造成巨大影响的冲突?民众总是会试图通过破坏秩序的方式迫使公共仲裁力量的介入,公共力量的个体成员则首先考虑的是把事情控制住不扩大,而不是冲突中的是非和公正。这些不约而同的本能行为,都是什么力量在起决定性作用?

  法律的核心不是法律条文,也不是辩护律师和法官。法律的核心是人性!法律规则如果不能契合生命体在起生存结构中的求存策略,就必然会沦为一纸空文。所以,在社会升级转型的这个时期,你会看到红头文件和法律法规在并驾齐驱。红头文件是真的规则,它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引,反而是法律条文是博弈陷入势均力敌之时的附加砝码!

  不管是公共机构的运转方式,还是社会上的个人行为,都存在一个隐藏在底层的东西在驱动着各方。《A10:吵架一定要赢!》抽丝剥茧的阐述了它的形成机制,并逐级往上追踪到那个源点:维持秩序的成本不足以覆盖它的规模,只能通过低成本的羁绊来维持广袤国土上的整体秩序。所以逐步进化出这样的生存策略:强调秩序和伦理,压制人的诉求,把人固定在方寸之间,言行举止都不得逾越,任何问题造成的冲突都会推给个人,让其自己消化…

  我们在【觉悟社】中反复强调:理解生命体在其生存策略中的求存之道,要理解驱动力的形成机制和传导体系的构建方式,继而理解生命体置身于某个场景之中会做何种取舍,以及这种取舍会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传导。见微知著,识别内在驱动力;见大行远,洞察边界和周期。所有的未卜先知都基于有章可寻认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生存结构,运用结构力量去突破边界的制约,这正是结构学的价值所在!

  趋势的判断

  结构学研究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求存之道。通过对结构特征的识别,确定边界、周期和关键支点。发现生命体内在驱动力的形成逻辑,对生命体求存策略的传递体系和约束条件进行梳理,根据内在驱动力对传导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来预判某个场景中将出现什么——这些场景是生命体的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的传导节点。结构学建立判断体系的方式就如同数百年前牛顿在草稿纸上通过公式计算出某一个轨道上应该存在一个多大的星球。等人类发明天文望远镜以后,观察到它们确实存在于那些轨道中!

  很多纷繁的表象就像漫天飞舞的风筝,拽住风筝的那根线决定着它的高度。从生命体的生存策略到作用于现实,中间存在传导路径的演化过程:生存策略源于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供给有限之间的终极矛盾。每个冲突所酝酿的生存策略都需要搭建一个结构来充当消除冲突的传导节点。这样的节点在解决冲突的同时又引出新的冲突,需要需要不断搭建新的结构去解决新的冲突。于是,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逐渐搭建起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的整个传导体系。

  人们总是会跟风去指责国人的品位和素质。无论是品位还是素质,都是一种更精密的秩序——更高的秩序需要富余的能量去构建和维系。当能量不够的时候,你拿什么去构建和维系呢?当你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你还有心思去装逼吗?众所周知,西餐的份量都很少,越高级量越少。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为了喂饱你,是为了挑战你的味蕾。去品尝的人,会安排好前餐和后餐,本来就不是为了这一顿就吃饱。所以,这本身就是有富余才能做得到的事。

  基于人群的结构性特征,我们就可以预判:当社会普遍收入的富裕程度达到某一个层次以后,对品位的需求量就会暴增。而且,这些消费品会趋于小众化,而不是大众化。人群的这些需求都需要品牌、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所以,你会逐渐看到大众化的品牌正在逐步没落,而一堆个性化的轻奢品牌逐步崛起。因为它源于社交属性,而不是实用属性。实用属性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社交属性解决好与差的问题。因为社交的本质是在群体中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当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群结构的发展突破原有边界之后,人群消费侧重点的倾斜就会改变结构中原有支点的权重。继而引发坍塌和重构。

  8个月前我们在《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一文中通过结构学的基本原理,预判了贸易战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预判是正确的,因为它不是临时政策性的冲突,而是拉开一个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序幕!美国社会的结构性扭曲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它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制度结构决定了它没有其它的求存之策,而且传导体系的路径依赖非常严重。美国社会的详情及其文化特征以后单独阐述。

  鉴于这样的趋势和中国社会当下的结构特征。接下来的政策必然会去加大往下渗透的力度,疏通货物和资金的流通体系,发展普惠金融,把更多的人接入市场,通过鼓励负债的方式把更多的底层需求转化成交易。这是统治机器在自身的生存结构中,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所能选择的传导体系。

  路径的判断

  搭建传导体系并不是每一次都从零开始,而是追求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是构建结构力量的三要素中的一环。《F3:结构力量》这篇框架性文章阐述了形成结构力量的三要素。

  在《A24:刘士余去供销社干什么?》一文中,阐述了传导体系的选择思路。文中并未将重点放在论证现有的供销社体系是否存在价值方面。而是把落脚点放在回顾解放区时期所构建的流通体系对社会升级和工商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做过供应链的人都会清楚,从零铺设一个供应链体系是多么困难,需要的成本是多么高。所以,一个新产品面世的时候,最初都利用代理机制,其实就是借用现成的流通体系。

  政府决策比商业决策更追求稳妥。其行为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能便于理解和快速调动社会资源。所以,在表述和推行政策的时候经常会利用传统的力量。比如说,军队改制的前夕,先召集干部到古田去开个会。这就是充分的利用传统的力量:高级干部都清楚历史,这个行为本身的寓意和要传达的信息就足以完成动员。它是一种非常低成本搭建传导体系的方式。后续并没有依葫芦画瓢,复制当年古田会议后的具体行为,而是,有效的借尸还魂,用旧瓶装了新酒!高明的决策者善于充分利用原有的材料。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构建传导体系的各种问题,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里面阐述了利用结构学做的三次政策性预判。文章发布的时候,最后一个预判还未现端倪,因为趋势判断往往违背直觉,所以很多人无法理解,评论区骂声一片——人对不理解的事物会本能的愤怒,并通过愤怒来维护自己的偏见或掩饰自己无法理解的恐慌。就如同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愤怒都源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用结构学做的第三个政策预判也是正确的——最后看一组违背直觉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邮储银行拥有39776个,其中在县域地区共有网点28009个,占全部网点数量的70%以上”邮储行3.9万/16万人;工行1.6万/44万人;农行2.3万/47万人…储行的成本与效率不可谓不高,强调县域经济与消费的今天,储行很有可能成为黑马!

  新趋势切换

  前四十年的重点是建立完备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让原有社会基础结构的瓦解并实现升级。主要方式是通过消化外部转移的资金、技术和产业来实现。当社会的过剩劳动力找不到转移出口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生产和出口,这不仅仅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还把将闲置的过剩劳动力纳入社会分工协作的体系之中。这些年房地产的烈火烹油,创造了海量的信贷货币,这些钱被转移支付成社会基础设施升级所需的资金。另外,持续的贸易顺差所创造的货币也为社会基础结构升级添砖加瓦。

  有人在【觉悟社】中问为什么华为能够做高端手机。因为它们在做通信产业的过程中完成了做高端手机所需要的相关产业配套。产业是有其层次的,这一点和人的能力层次一样——只要达到某个层级,同一层级的不同行业的事情都能胜任。当年高通为什么要主动投资小米,主动帮小米解决一堆技术难题,而且主动送给小米一堆专利。这个好心的背后是让小米引领中国智能手机普及和竞争的风潮。竞争格局加速了大家对高通芯片的依赖,加剧了对韩国屏幕和其它品牌元器件的依赖。然后,联发科就萎靡的不成样子了!国内的同类产业也就再无出头之日!

  一直以来,中高端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都居高不下,一台44万人民币的途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超过100万。这种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国内还未成型的相关产业。

  在过去的40年,中国社会具有消费高端产品能力的人群,与总消费人口比起来,占比非常小。这个群体无论如何都会购买国外产品。所以,设置高昂的关税和产业保护措施并不是为了保护高端,恰恰是为了保护低端!因为,社会工业配套体系的层次决定了主流产品是什么层级,也决定了主流消费群体是什么层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才是主流需求,而不是华晨宝马!

  如果都是小学生,麻省理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讲课也是一句都听不懂,因此,保护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把中学的课程先完成。这对少数有天赋的尖子生而言是不公平。但是,盖金字塔首先要建好一个庞大的基座。没有这样的基础,近来的东西无法消化,也没有致命性的博弈筹码。就会像东南亚那些缺乏工业基础的国家一样,外部的资源潮水般涌入又立刻潮水般离开…

  许多人说中国的汽车工业没建起来。恰恰相反,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刚刚开始,以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并立刻能将100万的车降价为30万拉开了序幕!只有中国能够承接苹果产品的全球铺货需求,同时,中国的市场份额占据着苹果营收的很大比重。另外,华为这个半路出家的后来者,居然开始引领科技产品的新潮流。如此种种都是配套产业层级逐渐完善的确切证据。下一步,我们要看外向型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了!

  我们在《C16:科创榜到底要干什么?》中做了新的预判。《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是前40年的终结。后40年的起点将从《C16:科创榜到底要干什么?》开始!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到知识星球:守夜人总司令

  结构学概论:https://t.zsxq.com/UbEEIMJ

  一脉相承

  F3:结构力量

  A10:吵架一定要赢!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B9:总部该如何管控分支?

  C16:科创榜到底要干什么?

  A22:杀死父母的未成年人

  A24:刘士余去供销社干什么?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8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